学术投稿

万全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张玉辉;杜松;蔡秋杰;苏静

关键词:万全, 养生思想, 《养生四要》
摘要:万全(1499~1582),字密斋,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万全在儿科、妇科、养生、嗣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养生四要》集中体现了万全养生学术思想.全书共五卷,第一卷为《寡欲》,第二卷为《慎动》,第三卷为《法时》,第四卷为《却疾》,第五卷为《养生总论》.万全养生之法可总结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4个方面,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特点,对后世中医养生学发展影响较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颅骶技术对脏腑经络功能调节作用的检测

    目的:应用检测脏腑和经络功能的方法,评价颅骶技术的疗效和作用方式.方法:对15例健康青年志愿者行颅骶技术治疗,用经络检测仪分别测量治疗前后脏腑和经络功能的变化.结果:测定治疗前后脏腑的功能状态、左右手足各十二经脉的功能状态,比较治疗前后的参数,结果表明治疗后脏腑和经络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颅骶技术对脏腑和经络的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经络检测的方法可用于评价颅骶技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狄荣科;曾建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新安医学与消渴浅析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新安医学中对消渴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中药治疗等论述颇详,积极挖掘新安医学中有关消渴病的文献,将极大丰富消渴病文献研究的内涵,同时使新安医学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泰定养生主论》养生思想发凡

    《泰定养生主论》提出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养生首贵养心,养心应当因顺自然,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人生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阶段都应加以调摄将养,宣摄避忌应当各有所重.医患二者应当各安其分,病者安养,医者安行.人之有病乃是因为人之情欲过甚,心之神明为物欲所蔽.养生应当克除私欲,通晓天文、地理、人事,明辨是非曲直,尽心知性,生不苟生,死不苟死,务本流末.有利于纠正当前大众养生的误区和中医自我治疗与日常保健知识的普及.

    作者:程志立;宋歌;刘理想;柳长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慢性咽炎与西北燥证相关性病例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新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不同地区慢性咽炎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咽炎病人西北燥证罹患率为72.06%,高于对照组15.69% (P <0.01);慢性咽炎病人所罹患西北燥证之临床证候以西北燥证主证(肺卫孔窍皮肤燥证)为多见;聚类分析显示,西北燥证主证与慢性咽炎证候关联性强.结论:西北燥证是新疆地区慢性咽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姜德;周铭心;韩荣;刘欢;辜琨;陈怀科;荆晶;张慧田;李春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胃动方”神阙穴敷贴治疗胃瘫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胃动方”神阙穴敷贴治疗胃瘫的疗效.方法:将47例胃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与甲氧氯普胺和胃动方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在2个疗程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结论:“胃动方”神阙穴敷贴治疗胃瘫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

    作者:宋易华;兴伟;徐志峰;潘利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典籍英译“阐释学”问题研究探讨

    中医“国际化”大趋势日益凸显中医英译的重要性,而文化差异是阻碍翻译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本文以《黄帝内经》词语翻译为例,从“阐释学”这一翻译理论视野探讨解决中医英译研究中的跨文化差异等相关问题.

    作者:何阳;何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解毒化瘀法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期P-selectin指标的影响

    目的:阐明在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期中药持续给药对抗复发的优势,为抗UC复发提出新思路.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缓解期为研究对象,以P-selectin为检测指标,从微循环状态方面阐述中药对UC的治疗作用.结果:非给药组大鼠慢性期P-selectin表达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慢性期持续给药组P-selectin表达显著低于停药组(P<0.05).其中中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UC缓解期微循环障碍程度减轻但仍持续存在,慢性期中药与西药相比能够更加显著地缓解微循环障碍.

    作者:刘亚;林燕;李兴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论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

    壮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壮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指出要进一步地构建与完善壮医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是重视提升壮医学的科研水平.

    作者:林辰;黄汉儒;薛丽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用下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临床观察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且起病急促,临床症状多为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如不能及时救治常导致肝硬化,肝腹水等恶性病.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基层医院担负着一线救治任务,临床医生审时度势,综合应用多种保肝、抢救措施,纠正酶胆分离,减少并发症,通过恰当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愈好转率.我们于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急性黄疸型肝炎33例疗效突出,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症,取得较为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凯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近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以及对症状改善、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中医药联合化疗)89例与化疗组(单纯化疗)84例,分别观察客观疗效、症状改善、行为状态、生活质量(采用FACT-L中文版)、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西结合组CR3例,PR36例SD33例,CR+ PR+ SD为80.89%;化疗组CR0例,PR25例SD24例,CR+ PR+ SD为58.33%,提示中西结合组疗效优于化疗组(P<0.01).NSCLC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发热、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在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改善均优于化疗组(P<0.01).中西结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Karnofsky评分提高及稳定率优于化疗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上升,化疗组治疗后下降,主要表现在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同时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低,明显优于化疗组(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能充分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刘登湘;郭军;王娜;尤江莲;张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肠道运动、分泌功能障碍等功能性疾病,属中医腹痛、泄泻或便秘范畴.现代医学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1],我国以腹泻为主型者多见[2].近年来,笔者以痛泻要方加味为基本方配合口服西药系统观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有良;焦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华南地区160例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证型特点

    目的:探究华南地区抑郁症中医各证型及证型之间的年龄、性别、婚姻、病程、体重指数(BMI)、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汉密尔顿(HAMD)因子分和总分的分布,比较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对1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完成抑郁自评量表、HAMD量表评定以及中医辨证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证型分类例数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心脾两虚型、忧郁伤神型、气郁化火型、肝气郁结型和阴虚火旺型.不同证型的患者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已婚者多于未婚者,平均年龄在30多岁,平均病程在13~27个月不等,BMI在21左右,SDS评分在50分上下;不同年龄、性别、不同婚姻状态、不同病程长短、不同BMI、SDS得分、HAMD因子分和总分,5种中医证型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5种证型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等分布相似,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病程、检测量表评分的患者罹患上述5种中医证型的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故医生在进行辨证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各种证型因素.

    作者:张继苹;曲姗姗;陈俊琦;黄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芪黄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氧化应激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另设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一般情况,测定空腹血糖(FBG);检测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视网膜p38MAPK、p-p38MAPK、JNK、p-JNK、ERK、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芪黄明目能不同程度改善模型小鼠症状,降低FBG;减轻视网膜病理损伤;不同程度的升高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芪黄明目组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1);JNK和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38MAPK、JNK、ERK蛋白在各组表达无统计意义.结论:芪黄明目可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水平而实现其抗氧化应激、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作者:张会欣;王宏涛;赵韶华;朱慧明;崔庆飞;齐晓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顺天应时,以意调之——《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

    《黄帝内经》治疗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整体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调控,它注重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事物自身与外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整体统一观思想始终贯穿于治疗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手段之中.《黄帝内经》治疗方法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经络联系的整体观、全息调控的整体观,由此使《黄帝内经》治法丰富多彩,疗效奇佳.

    作者:毛旭;毛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从脾胃论治支气管哮喘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水液停聚而生痰;痰伏于体内,“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为哮喘.本文从脾虚生痰探讨从脾胃论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药膳理论和应用探讨

    根据五行理论,《黄帝内经》明确了饮食五味对人体养生保健、祛病防病的重要性,提出了饮食宜忌并创立了药食结合的药膳方,这为以后药膳的发展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对药膳的应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著有药膳专著,为目前药膳的规范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曹玉举;郭永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情志相胜原理及方法探究

    《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首创非药物性的“情志相胜法”.其原理建立在五行生克制化、阴阳消长互制、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经典的方法是依据五行生克理论,通过情志相互制约作用而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的五情相胜法.

    作者:薛芳芸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架构初探

    医院文化是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拟建立一套具备可测性的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架构,为进一步细化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奠定基础.本研究依据医院文化的结构及其构成要素,遵循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将指标体系架构从目标层、分支层、测量层3个层次进行划分,初步建立了35个可测量的指标,为中医医院文化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做先行探索.

    作者:姚园;汪晓凡;梅扬;朱燕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刍议柔肝法与虚风内动

    目的:探索柔肝法与虚风内动的关系,研究以柔肝法治疗虚风内动的方法.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调查资料、临床观察,发现虚风内动患者多有阴血不足和筋膜失养.结果:认为柔肝法对治疗虚风内动有很大帮助.结论:重视柔肝法在治疗中的运用,是提高虚风内动证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拓展临证思路.

    作者:孙欣峰;彭晓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万全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万全(1499~1582),字密斋,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万全在儿科、妇科、养生、嗣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养生四要》集中体现了万全养生学术思想.全书共五卷,第一卷为《寡欲》,第二卷为《慎动》,第三卷为《法时》,第四卷为《却疾》,第五卷为《养生总论》.万全养生之法可总结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4个方面,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特点,对后世中医养生学发展影响较大.

    作者:张玉辉;杜松;蔡秋杰;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