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欣峰;彭晓松
目的:通过观察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针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在SAP早期肺损伤(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SAP组、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n=10).以3.5%牛黄胆酸钠逆行注射胰胆管的方法制作SAP模型,针刺治疗组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指导下,于SAP造模0.5h后行针刺肺、大肠、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针刺对照组在造模0.5h后行针刺肺、脾经穴位及其背腧穴.光镜下观察SAP造模6h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及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应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诱导型iNOS、eN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治疗组6h后肺损伤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iNOS及e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SAP组和针刺对照组(均P<0.05).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针刺对SAP大鼠早期肺损伤保护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肺组织iNOS及eNOS mRNA的过度表达来发挥.
作者:蒋莉娅;黄继人;赵弘卿;戴建良;张卫东;诸静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泰定养生主论》提出心主神明,主明则下安,养生首贵养心,养心应当因顺自然,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人生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等阶段都应加以调摄将养,宣摄避忌应当各有所重.医患二者应当各安其分,病者安养,医者安行.人之有病乃是因为人之情欲过甚,心之神明为物欲所蔽.养生应当克除私欲,通晓天文、地理、人事,明辨是非曲直,尽心知性,生不苟生,死不苟死,务本流末.有利于纠正当前大众养生的误区和中医自我治疗与日常保健知识的普及.
作者:程志立;宋歌;刘理想;柳长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的“硅谷”.新安医学中对消渴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中药治疗等论述颇详,积极挖掘新安医学中有关消渴病的文献,将极大丰富消渴病文献研究的内涵,同时使新安医学面向全国、面向世界!
作者:方朝晖;赵进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干姜、大黄、丹参水提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建立Aβ25-35致SH-SY5Y细胞凋亡的模型,同时给予干姜、大黄、丹参水提物进行干预.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50 μmol·L-1 Aβ25-35作用于SH-SY5Y细胞72 h,MTT值降低到(65.69±3.26)%,凋亡率增加到(45.17±3.84)%(P<0.01 vs.control).干姜水提物能明显改善以上凋亡特性,显著升高MTT值,降低凋亡率;大黄和丹参水提物则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无保护作用.结论:干姜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大黄和丹参却无此保护作用,中药药性不同,其抗凋亡作用亦不同.
作者:方玲子;周红祖;余惠旻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黄蛇药散外敷治疗五步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五步蛇咬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局部外敷双黄蛇药散,比较2组患者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时间、伤口坏死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黄蛇药散治疗五步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作者:莫玉霞;熊广;王丹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以及补肾益髓中药的防治作用.方法:手术摘除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给予干预因素补肾、健脾中药等灌胃3个月,取材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指标.结果:实验大鼠肾组织PKCα及PKCβ2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较,低剂量组无差异,而其他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及其他各用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其他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
作者:孙鑫;邓洋洋;燕燕;王思程;尚德阳;李楠;郑洪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阐明在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期中药持续给药对抗复发的优势,为抗UC复发提出新思路.方法:以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缓解期为研究对象,以P-selectin为检测指标,从微循环状态方面阐述中药对UC的治疗作用.结果:非给药组大鼠慢性期P-selectin表达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慢性期持续给药组P-selectin表达显著低于停药组(P<0.05).其中中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UC缓解期微循环障碍程度减轻但仍持续存在,慢性期中药与西药相比能够更加显著地缓解微循环障碍.
作者:刘亚;林燕;李兴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发作性睡病作为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确切病因目前尚未确定,其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临床和研究表明发作性睡病与心理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桂侠;王芳;刁倩;黄艳影;汪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失调,水液停聚而生痰;痰伏于体内,“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为哮喘.本文从脾虚生痰探讨从脾胃论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永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壮医学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壮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壮医学的基本特点及核心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指出要进一步地构建与完善壮医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是重视提升壮医学的科研水平.
作者:林辰;黄汉儒;薛丽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穴位埋线中不同穴位及羊肠线长短的优化组合进行观察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的不同选择出佳穴位埋线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80名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2个大组,A、B组为羊肠线1 cm组和3cm组,在此基础上再各分为基本穴位组、基本加辨证取穴组、基本加阿是穴组,3个月为治疗时间,以患者体重、BMI、腰臀比、体脂量为指标,评估各组之间的确切疗效.结果:基本穴位加辨证取穴组疗效较好.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中羊肠线的长短不是取决疗效的关键,辨病加辨证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是获得疗效的佳方案.
作者:谢长才;孙健;于涛;朋源凤;符文彬;许能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对传染病重大专项收集的中药处方数据中历代方剂药物替代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传染病重大专项数据获取25907个中药处方,从历代方剂中选取了与该项目数据相关的83个方剂,将中药处方与历代方剂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药物替代情况.结果:获取26个处方对应的44种替代关系,主要涉及人参、枳实、枳壳、橘红等药物.结论:常见替代使用药物在不同年代及不同地区用药来源具有差别,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根据方剂的出处确定相应的药物来源;目前关于不同来源药物的疗效差别研究较少,提示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对临床合理应用历代方剂提供更多更充分的证据.
作者:张磊;王义国;于剑;周雪忠;骆真;张伟;张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师在临床上探求疾病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过程,中医思维过程的研究对于寻找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大意义.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中医思维方法作一概述.
作者:周立美;刘艳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柔肝法与虚风内动的关系,研究以柔肝法治疗虚风内动的方法.方法:根据历史文献、调查资料、临床观察,发现虚风内动患者多有阴血不足和筋膜失养.结果:认为柔肝法对治疗虚风内动有很大帮助.结论:重视柔肝法在治疗中的运用,是提高虚风内动证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拓展临证思路.
作者:孙欣峰;彭晓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以及对症状改善、毒性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中医药联合化疗)89例与化疗组(单纯化疗)84例,分别观察客观疗效、症状改善、行为状态、生活质量(采用FACT-L中文版)、不良反应等.结果:中西结合组CR3例,PR36例SD33例,CR+ PR+ SD为80.89%;化疗组CR0例,PR25例SD24例,CR+ PR+ SD为58.33%,提示中西结合组疗效优于化疗组(P<0.01).NSCLC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发热、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在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改善均优于化疗组(P<0.01).中西结合组治疗1个疗程后,Karnofsky评分提高及稳定率优于化疗组(P<0.05).生活质量方面,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上升,化疗组治疗后下降,主要表现在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同时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低,明显优于化疗组(P<0.01).结论:中医药治疗晚期NSCLC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能充分有效地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刘登湘;郭军;王娜;尤江莲;张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无比山药丸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将77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雷洛昔芬组和无比山药丸高、低剂量组6组.采用摘除卵巢的方法制作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在灌胃给药3个月后,运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无比山药丸高、低剂量组均能使胫骨TBV%显著增高,使TRS%以及TFS%、MAR明显降低,其高剂量能使mAR明显下降.结论:无比山药丸对去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晟芳;李艳;刘梅洁;李亚楠;付小卫;潘静华;刘红;王少君;于峥;王莹;宋长恒;李鸿泓;张治国;鞠大宏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目前已被美国FDA认定为时多种疾病的有效补充替代疗法,然而诸多问题的存在妨碍了这一疗法的普及应用.针对VNS疗法4种适应证展开的参照性研究结果表明,耳甲部电针刺激术可取得与VNS基本相当的疗效,同时又具有安全、经济、便携等优势.2种疗法疗效相当基于相联系的迷走神经通路机制,但电刺激耳甲区效应并非局限于耳迷走神经通路机制.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进行辨证分析,揭示其多通路间系统性效应联系.
作者:刘儒鹏;荣培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八桂针灸流派是八桂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桂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就八桂针灸流派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著名医家及学术特色、学术贡献4个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林怡;滕晓东;莫清莲;戴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万全(1499~1582),字密斋,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万全在儿科、妇科、养生、嗣育等方面颇有建树,《养生四要》集中体现了万全养生学术思想.全书共五卷,第一卷为《寡欲》,第二卷为《慎动》,第三卷为《法时》,第四卷为《却疾》,第五卷为《养生总论》.万全养生之法可总结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4个方面,其养生理论质朴意深、独具特点,对后世中医养生学发展影响较大.
作者:张玉辉;杜松;蔡秋杰;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在中医临床信息表达上的差异性,探寻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病机特点.方法:运用频次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1037例慢性乙型肝炎(787例)和肝炎后肝硬化(250例)患者的中医常见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找出与肝炎后肝硬化的正相关因素.结果:在纳入分析的43项常见中医症状或体征中,ORj值大于1的有下肢沉重、肝掌、夜尿频多、下肢浮肿、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和蜘蛛痣(分别为1.4、1.6、1.7、1.8、2.1、2.7和8.0),此7项症状或体征的出现或加重与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肝掌、蜘蛛痣、肌肤甲错和面色晦暗为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的主要标志,正虚血瘀、水湿内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主要证候病机特点.
作者:闫玉光;张华;张明香;颜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