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痛原因分析

侯宏献;霍钧力;牛春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 术后随访, 腰腿痛, 髓核摘除术, 全椎板切除, 半椎板切除, 防治措施, 开窗法, 发生率
摘要:我院自1990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4例,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开窗法加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发现出现腰腿痛患者28例,发生率4.81%,本文通过对28例患者分析,探讨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淋巴造影及淋巴化疗在妇科肿瘤应用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淋巴造影(LAG)作为一项影象学技术,于30年代由Funaka和Carralha首创,1954年Kinmonth详细描述了直接淋巴管内造影的方法,以后逐渐用于临床.1958年我国上海华山医院首次开展此项技术,主要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并提出了LAG淋巴转移阳性的影象学诊断标准.近40年来,随着医学对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规律认识的深入及放射显影技术的不断发展,LAG不论在操作方法还是应用研究上均有了新的进展.现就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于兴江;王沂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报告

    我院自1988~1997年,共手术治疗了26例不宜行保守治疗的儿童肱骨外科颈骨折,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8~14岁.手术时间:短的4 h,长的11 d.手术治疗中,复位失败13例,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早期未能行闭合复位6例,合并下肢骨折行骨牵引床边复位不合作4例,开放性骨折2例,合并同侧锁骨骨折不好固定1例.术前X线片见骨折移位均超过2 cm.

    作者:范圣文;郑洪福;丁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损伤修复

    人体组织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多种细胞参与,多种生长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生长因子的作用尤为关键.通过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促创面愈合及多种损伤修复的功能愈来愈受到重视.

    作者:王伟;吴浩;解震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方丹参的临床观察

    随着对自由基在疾病过程中所致损害的认识,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复方丹参来对抗这一因素,应用于62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治疗中,并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胜;李安民;刘素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62例胃手术后胃镜检查分析

    收集我院1984年以来经胃镜检查162例(190人次)手术后胃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手术后胃的某些特点.1临床资料男138例,女24例;年龄17~73岁,平均51.1岁.手术原因:胃窦癌60例(37%),胃体癌44例(27.2%),贲门胃底癌21例(13%),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14.2%),溃疡穿孔5例(3.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4.3%),息肉2例(0.1%).手术方式:毕氏I式26例(16%),毕氏Ⅱ氏95例(58.5%).贲门胃底及部分胃体切除术39例(24.1%).穿孔修补术2例(1.2%).胃镜检查距手术时间短7d,长21a.

    作者:王玉梅;潘春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狼疮肾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改变的44例分析

    狼疮肾(LN)是全身性红斑狼疮(SLE)多器官损害常见的表现之一,据报道其发病机理多与免疫异常有关[1].本文对44例狼疮肾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和补体C3、C4的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慧娟;闪辉;肖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5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常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缺氧导致心、脑、肾、胃、肠等系统器官损伤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1994年8月~1999年12月收治的129例窒息儿中出现的50例有心肌损害者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兰;赵志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甲状腺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和生存期的观察

    甲状腺癌根治术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治疗甲癌的好选择.本文作者对1989~1991年进行甲癌根治术的175例患者做了随访、跟踪调查,以期了解手术年龄与生存期的关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年龄等因素对自然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赵曙光;王春荣;李玉萍;周银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

    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镇痛作用强,尤其是体表镇痛效果好[1],在我院主要与氟芬合剂静脉复合麻醉用于烧伤整形手术,但其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创面出血增多,术中常出现谵妄等精神症状.我院在1998~1999年对30例烧伤整形病人采用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与氯胺酮-氟芬合剂静脉复合麻醉对比观察两者的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张惠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硬膜外持续和单次注药用于剖宫术后镇痛的比较

    术后镇痛广泛用于临床,具有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和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疼痛等优点.早期的硬膜外单次或多次反复注药,使机体内药物浓度和镇痛效果易于波动,不利于术后管理.我们应用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利多复合液连续硬膜外注射,用于剖宫术后病人的镇痛,观察其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

    作者:吴筱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植入对于解除阻塞性黄疸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是有效的,并为患者创造了放、化疗时机,我院自1996年7月~2000年4月共治疗阻塞性黄疸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瑞璐;郑润波;李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对34例病变直径在0.4~3.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3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26例继发性癫痫中,21例术后停止发作,另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定位准确,安全有效.

    作者:步星耀;于耀宇;柴昌;张剑宁;章翔;张永福;楚功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介入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我院近三年来,应用双介入术即经皮穿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O)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菊;何宏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内镜下局部喷洒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以溃疡为主,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90%以上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少数可侵犯全结肠.我们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采用内镜下局部喷洒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马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剂量氯胺酮伍用安定用于人工流产镇痛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手术是妇产科门诊常见手术,手术历时虽短,但由于手术所引起的疼痛及牵拉反应对患者来说极为痛苦,有的甚至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等,称为人流综合征(RAAS).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辅佐安定的方法,得到满意的镇痛和预防人工流产反应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谢峥嵘;李琳华;邱红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痛原因分析

    我院自1990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4例,分别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开窗法加髓核摘除术,术后随访发现出现腰腿痛患者28例,发生率4.81%,本文通过对28例患者分析,探讨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侯宏献;霍钧力;牛春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终止晚期妊娠的效果评价

    晚期妊娠引产是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常规应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和诱导分娩.近几年来,米索前列醇在终止早孕中已广泛应用,在终止中妊,晚妊中亦得到肯定的结果.本院于1997年开始使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晚期妊娠,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糖尿病院内感染的易患因素探讨

    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我国已高达9.7%.而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其院内感染率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为探寻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途径,本文回顾分析了糖尿病院内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期能找寻易患院内感染的原因,从而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凌;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国产小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16例临床分析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报道,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进口rHuEPO价格昂贵,不能在一些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故作者选择了由地奥公司生产的国产rHuEPO(商品名:依倍)来治疗透析或非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锋;陈培瑞;张莉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物脐封加派瑞松治疗小儿湿疹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药物脐封加外用派瑞松治疗小儿湿疹8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8例均来自本院门诊,男56例,女32例,年龄13 d~3岁,平均年龄1.8岁,病程10d~2.7 a.部位:面部42例,躯干23例,四肢46例.皮损:红斑81例,丘疹62例,苔藓化24例,少量渗出17例,水疱8例.患者均有中度至重度瘙痒.

    作者:张义秀;丁巍;晋瑞珍;李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