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一次扩清术治疗急性脓胸46例

彭明轩;王自力;杨水友

关键词:小切口, 术治疗, 急性脓胸, 金黄色葡萄球菌, 现报道如下, 引流效果, 胸腔闭式, 慢性脓胸, 扩清术, 抗生素, 演变, 胸穿, 理想
摘要:急性脓胸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如果单纯采用抗生素、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理想,并且易演变成慢性脓胸.我们自1985年1月~1998年1月对46例急性脓胸施行小切口一次扩清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各种内固定和外固定技术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我院自1995年2月~1999年2月共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6例,其中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16例,95°髁钢板24例,加压滑动鹅头钉36例.本文就三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作者:王炜;张作权;王大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及甲胎蛋白检测与肝癌的关系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及甲胎蛋白检测与肝癌的关系.方法:对64例已确诊的肝病(包括肝癌、肝硬化、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及用RIA法进行AFP检测.结果:37例肝癌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者10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者12例,HBsAg、抗HBc两项阳性者12例;在12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中,AFP全部>400ng/ml.结论:以乙型肝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大;HBsAg、HBeAg、抗HBc阳性次之;其它感染模式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很小.若以上几种模式同时伴有AFP值的持续升高,则提示肝细胞已可能癌变.

    作者:罗艳;王向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重度哮喘疗效观察

    氦-氖激光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效应,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治疗方法不能是一个模式,特别是重度哮喘,应寻求各自的有效方法.我们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重度哮喘12例,在治疗期间观察肺功能、胸部X线、血CIC、红细胞压积,并随访1a.现将近期及远期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合录;李战锋;李战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强力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主要药物之一.甘草制剂强力宁具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皮质激素副作用.利用这种药理作用治疗UC,笔者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96年6月~2000年10月用强力宁治疗UC共31例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杜晓林;李福青;陈巧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过量分泌甲状腺素所致.对于一些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现将我院1997~2000年误诊的30例中老年甲亢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胡静涛;赵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心肌梗死面积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我市三家医院3年来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按发病至溶栓时间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配合静脉应用肝素,以aPT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三组常规治疗相同.3周后,据治疗前后QRS分值,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对AMI梗死面积和心室容量及心功能改善方面的影响.结果:A、B组QRS分值明显减低,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C组与A、B组比较P<0.001,差异性显著.三组治疗前后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A、B组左心室容积(ESV、EDV)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C组ESV、EDV增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MI后6 h内溶栓治疗有肯定疗效,及时有效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功能.

    作者:宋国华;刘振亚;刘东亮;高凤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围术期血清钾浓度变化的临床分析

    我们对64例腹部手术围术期血清钾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阐明腹部手术病人围术期皆有低钾血症或低钾倾向,指出术后应及时补钾才能使电解质迅速接近生理水平.我们对术后补钾的时机、途径及方法加以界定,其中包括补钾的速度、浓度、量和补钾相关的因素,临床观察64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共启;马海波;沈晓;高伟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恶性胶质瘤的综合治疗

    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1],但术后肿瘤的复发和功能区肿瘤手术的功能破坏是神经外科医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手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的方法越来越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将近3a治疗和随访70例病人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孙世远;迁荣军;张秀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线锯法颈锥后路双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配合

    我院自1997年12月~1999年12月采用由黑川1980年设计的双开门+中央植骨固定术的基础上,线锯法颈椎后路双开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小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56例抗-HEV阳性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检测分析

    近年来,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戊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炎类型及发生重叠感染的情况,本文分析检测了56例抗-HEV阳性者的肝炎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并与23例急性甲型肝炎和3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比较,探讨发生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

    作者:徐学新;韩海心;李永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褐斑与微量元素及全身疾病关系

    黄褐斑为一种面部色素增多的疾病,为探讨其病因,我们对184例未婚黄褐斑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对其中的64例进行了血清微量元素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晓焕;吴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综合征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我科1998~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63例,其中经血化验符合高胆红素血症3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双套管引流在Miles术中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

    在直肠癌Miles术中,因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组织切除较多,创腔较大,术后会阴部切口皮下积液和切口化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自1997年在直肠癌Miles术中采用负压封闭双套管引流技术预防会阴切口感染,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侯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内障摘除术中眼-心反射1例报告

    眼受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律失常者称眼-心反射(OCR).由眼科手术所诱发的眼-心反射,可引起明显的心功能改变,甚至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眼科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据有关医学统计眼-心反射多见于15岁以下者,老年人极少发生,我们在术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芬;刘建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力蒙欣复合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应用国产力蒙欣复合麻醉的方法未见报道.我院2000年4月起用小剂量力蒙欣复合阿托品、芬太尼麻醉用于门诊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平增;程红梅;焦岩;贾真;柳书勤;张秀芝;袁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钙镁浸泡剂紧急处理氢氟酸烧伤

    氢氟酸是一种无机酸,具有强烈腐蚀性,它可引起严重的烧伤.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应用氢氟酸而引起的烧伤渐增多,我们自1988年以来应用钙镁浸泡剂紧急处理12例氢氟酸烧伤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郑绪珠;潘文俭;卢珠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异物取出的手术配合

    宫腔镜用于探查异常子宫出血、原发或继发不孕的病因,治疗用于宫内异物的定位与取出,输卵管粘堵等.我院2000年7月~9月开展宫腔镜下异物取出16例,效果满意.

    作者:司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及术中监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简称TUR-P)是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实施TUR-P手术104例,现将有关麻醉及术中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宇;程辉;赵明义;酒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在大肠癌术后的应用

    大肠癌虽然其手术疗法日臻完善,但其术后辅助性治疗并无很大进展.因此,大肠癌病人术后约有40%死于复发和转移[1].所以积极探讨切实有效的术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4~1999对64例大肠癌术后行早期腹腔灌注化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王嘉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消散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炎症消散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烟雾吸入损伤模型后于伤后2、6、12、24 h及2、3、4、5 d各时相点动态观察(1)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对鸡红细胞吞噬功能;(2)肺泡巨噬细胞体内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1)致伤后2~6h肺泡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下降,12 h后逐渐恢复正常,2~5 d仍保持较高的吞噬功能.(2)肺泡巨噬细胞对凋亡中性粒细胞吞噬在伤后2 h即开始逐渐升高,24h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结论:(1)烟雾吸入伤早期(2~6 h)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受损害,然后逐渐恢复正常,并保持较高吞噬活性,它有利于清除异物、细菌等.(2)肺内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参与了恢复期肺内炎症消散的过程.

    作者:张红卫;李文军;邱长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