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医“火神派”

李楠;万芳

关键词:火神派, 阴阳, 寒热
摘要:“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发病率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惟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研制中的关键问题

    基于目前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成果,提出在其研制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确定目的是构建中医证候量表的前提;中医概念操作化及理论框架是构筑中医证候量表的核心;对条目池内涵准确描述和分级量化是建立证候量表的基础;中医四诊指标对证候诊断的权重、证候诊断是技术难点;明确中医量表与西医量表的区别.实现病证的量化诊断,探讨证候组合规律,促进证候规范化,是引入量表所尝试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疫病概念考

    经系统整理古籍中疫病有关论述,并结合1949~2010年现代对疫病的研究文献发现,对于疫病的概念有疫病与瘟疫,温疫与瘟疫不分的现象.故本文从古代文献入手,梳理各时期疫病的概念演化,明确疫病的概念及分类,并分别对各类疫病定义,以从概念上展现疫病主体特征.

    作者:江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试析《诸病源候论》之精神疾病

    笔者据其祖父辈研治精神疾病之资料并结合其多年临床所察,以临床实际为准,就《诸病源候论》所记述的精神疾病做一探析.认为巢氏能察觉到体质因素和情志因素对神经症形成之作用,并首倡精神发育迟滞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形成等,是值得称许的.然受时代的限制,将不少的精神疾病发病识为“风邪”或“鬼神”所致,是不妥的.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首载于《脾胃论》.由炙甘草、当归、黄芪、人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升阳举陷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种疾病.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综上方之意,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气虚病证,疗效满意.现择其5例介绍如下.

    作者:丁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临证用药话蛇蜕——祛风消炎圣药——蛇蜕

    蛇蜕,又名蛇壳、龙衣、青龙衣.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种蛇类蜕下的干燥皮膜,性味咸、甘、平.《名医别录》上说本品无毒,《本草纲目》上也称无毒,久煎尤良,《药性论》上说有毒,药理实验证实本品毒性极低(《中华本草》),临床实验观察,本药药效甚佳,却示见毒性,毒性定为微毒更合适,孕妇忌用(《本草纲目》).《中华本草》上说蛇蜕功效: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现代临床中药学》引用《本草纲目》指出本品用于:惊痫、癫疾、瘛疭、弄舌摇头、白癜风、角膜斑翳、木舌、垂舌、恶疮、痔漏、疥癣等.

    作者:贺保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培土生金”法之探讨

    从来源、生理及病理基础、理论依据、所属方剂、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培土生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热灸对直结肠伤害性扩张抑制效应的脊髓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热灸法缓解内脏痛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法(CRD)作为伤害性刺激.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动.不同参数的热灸作用于非感受野“承扶”穴.结果: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侧非感受野穴位的特定参数的热灸刺激能明显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结论:来自体表的热灸与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而特定参数的热灸能够抑制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

    作者:李亮;荣培晶;余玲玲;贲卉;高昕妍;朱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中医药对肿瘤的防治之法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患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寻求到治病之法,已成为现代医家当务之急.现就从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其治疗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交流.

    作者:王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益营卫对衰老小鼠皮肤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补益营卫对衰老皮肤胶原的影响,探讨补益营卫延缓皮肤衰老的深层次机制.方法:利用D-半乳糖120mg/( kg·d)皮下注射制造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衰老皮肤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bF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益营卫后,高剂量组bFGF水平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模型组、VE组、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01,P<0.05,P<0.05),中、低剂量组、VE组均使下降的bFGF基本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补益营卫能够延缓皮肤衰老.

    作者: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断标准[1],将符合要求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患者触觉、跟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SNCV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组间触觉、跟腱反射的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体征疗效痊愈率为7.4%,显效率为14.8%,有效率为29.7%,总有效率为51.9%,对照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7%,有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双侧腓肠神经SNCV、右侧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自身、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分别自身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疗效.

    作者:葛近峰;林育红;汪莹;何爱芳;宁子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清热化湿法对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加减治疗湿热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清热化湿方(陈皮、半厦、云苓、甘草、苍术、黄柏、黄连、乌贼骨、煅瓦楞、白及)加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标准三联,治疗1个月后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而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8.1%.2组比较,治疗后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加标准三联治疗湿热型胃炎伴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方证相应学说探寻肾阴虚证的标志蛋白质

    目的:基于方证相应学说,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寻肾阴虚证的标志蛋白,以期在蛋白质表达水平找到肾阴虚证的物质基础,进而阐述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肾虚证模型组、左归饮组与青年正常对照组3组,对其肝、肾、睾丸组织蛋白质提取液及血清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和Wstern-blot验证.结果: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点24个,质谱鉴定出20个蛋白质.结论:找到并鉴定了一组肾阴虚证标志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了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

    作者:李俊丽;李涢;刘铭福;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风后遗症能否再治愈探讨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学关于妇女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在女性的各个时期,她们的睡眠会发生一些生理性的改变,特别是女性的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更年期的特殊阶段,会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一过性或阶段性的睡眠障碍.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就女性睡眠生理和睡眠障碍的中医认识加以论述,以飨读者.

    作者:周立美;刘艳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球后穴“五步法”针刺为主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

    本病是由于视神经发生退行性变,致使视神经乳头颜色变为苍白并出现浅凹陷,与中医学“专盲”“视瞻昏渺”等病类似.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眼外观端好,翳障气色.惟患者自觉视力减退,起初仅觉事物蒙昧不清,或烟钱阴影一片,逐日加重.若历久失治,视力严重障碍,茫茫无所见.眼底检查所见以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甚至苍白,视网膜血管正常或变细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病因历代医家常以肾论之,然临床所见青盲患者,多由于外感风邪或气血不足,或肝阳上亢引起,导致脉络瘀塞或精津亏损,目失濡养,渐而不见.

    作者:张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委中穴现代疾病谱

    目的:探讨委中穴的现代疾病谱.方法:在中国知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2次检索记录委中文献量,对比分析得出委中的一级疾病、二级疾病和少用疾病.结果:近70年来,有14358篇文献涉及到委中,有582种疾病、症、证与委中有关,文献使用频次在1%以上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12种,文献使用频次在0.5%至1%的有骨折、发热等14种.结论:推荐委中穴的一级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作者:卜彦青;杜广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发病时间特征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时间特点以指导防治.方法:采集患者具体发病日期及其对应节气以及患者在24h内发病时间点及对应12时辰.结果:24节气秋分20例(7%),寒露19例(6.6%),立冬16例(5.6%),大雪15例(5.2%),大寒13例(4.5%),从立秋至大寒之间与立春至处署比较,前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十二天干:巳时33例(14.2%),申时29例(12.4%),辰时26例(11.2%),酉时24例(10.3%)低为寅时5例(2.1%),与12经脉子午流注图对应发现发病率高的两个时辰分别对应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风、寒、燥邪可以导致aSAH发病率的显著增加,可考虑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aSAH.

    作者:马朝晖;李贵福;黄胜平;张迎光;罗望池;尤劲松;朱吉祥;黄燕;李铁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清热化瘀方的干预

    目的:研究鼠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清热化瘀方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后经侧脑室移植未分化的NSCs入脑缺血大鼠脑内,对移植后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 NSS),用免疫组化(荧光)方法观察移植后NSCs的存活、迁徙、分化状况.结果:大鼠脑缺血损伤可以诱导少量nestin的表达,且在缺血再灌注7d时表达呈高峰(P<0.05);经BrdU标记的NSCs侧脑室移植后2d即可见BrdU蛋白阳性细胞,并可见其从室旁区向缺血区移行,其表达于移植后14d达高峰(P<0.05);免疫荧光显示,NSCs移植后7d可见BrdU/NF200双阳性细胞出现在缺血周围处,其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移植加中药组可显著增加缺血后第14、28天时缺血半暗带区nestin、BrdU和BrdU/NF200阳性蛋白表达(P<0.01,P<0.05),并改善缺血后第7、14、28天的NSS(P <0.05).结论:联合应用清热化瘀方可促进NSCs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跃强;唐农;雷龙鸣;祝美珍;毕方方;胡玉英;陈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