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排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意义

贝晶晶;邱敏华;吴加满

关键词:16排螺旋CT, 急性肠梗阻,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至本院就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行全腹部扫描和腹部X线片检查,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对比16排螺旋CT与X线片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6排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符合率(97.92%)较X线片(66.67%)显著更高(P<0.05),16排螺旋CT在肠梗阻程度、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较X线片显著更高(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有助于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病因分析,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炎症指标及痰液细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及痰液细菌培养在COPD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66例入院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随机抽取2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痰液培养,并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结果 稳定期组182例发生细菌感染62例(34.07%),其中2种细菌同时感染为10例(5.5%).急性加重期组84例发生细菌感染40例(47.62%),其中2种细菌同时感染为12例(14.29%).稳定期组患者治疗前的各炎症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NLR、PLR、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急性加重期组与对照组比,各炎症指标都有明显升高(P<0.05);然而急性加重期组诊疗前后各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LR可作为评估COPD全身炎症反应状态的指标,对COPD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约慧;应芙蓉;詹玲玲;赵志超;陈闻婕;余方友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平原和高原地区SD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比较研究

    人类从对生命现象的初步认知,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生命体进行改造,走过了一条漫长崎岖的科学之路,而沿途走过的每一处关隘、遇到的每一片风景,无一不与实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验动物资源是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研究的支撑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而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实验动物资源仅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生命科学和医学创新研究的限制因素[3].实验动物血液学检测是实验过程中反应动物健康与否的重要、敏感的指标,是实验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监测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机体生理状况的主要依据[4],是评价封闭群动物遗传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5],同时也是药物安全评价试验中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6].SD大鼠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较为常见的大鼠品系,目前已知的参考值范围[7-11]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针对云南地处高原环境的特点,与上海平原地区的SD大鼠血液生化学作比较展开此研究.

    作者:李海山;刘勤;张红宇;王璐;王莉;杨崇仪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舟山地区2016年在托儿童全血锌、钙、铁、镁、铜含量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海岛地区2016年在托儿童全血中锌、钙、铁、镁、铜含量水平,为防治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指导合理膳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托儿童2 312人,分为小班(5岁~,男410人,女358人)、中班(6岁~,男396人,女355人)、大班(7岁~,男422人,女371人)3组,同时进行全血中锌、钙、铁、镁、铜的检测,分析不同年龄段的5种元素水平及变化趋势.结果 5种元素中锌、铁和钙的缺乏在不同年龄段都较为常见,但存在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钙、铁的缺乏情况中锌缺乏率高,为12.8%~ 16.1%,铁为9.3%~l2.6%,钙为8.7% ~11.0%,不同年龄组间钙、铁、锌的缺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岛地区2016年在托儿童锌、铁和钙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应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并及早制定补充措施.

    作者:姚贤儿;洪开听;吴金华;陈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013年-2017年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桶装饮用水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评价.结果 268份桶装饮用水,总合格率为32.09%;各年度中以2014年合格率低,为11.90%;各个季度中以第四季度合格率低,为15.62%;各地区中以永兴街道合格率低,为22.22%;各检测项目中以菌落总数合格率低,为38.06%.结论 龙湾区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桶装水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姜娴;王晓红;金慧慧;张素燕;周珊慧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葡萄酒中游离二氧化硫的比色法测定研究

    目的 引入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一个用甲醛吸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葡萄酒中游离二氧化硫的方法.方法 在一定温度和酸性条件下,通入空气,葡萄酒样品中的游离二氧化硫随空气进入吸收管被甲醛吸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在加入氢氧化钠后释放出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比色定量.结果 用本文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葡萄酒样品进行处理后,溶液中存在的颜色、还原性物质等均被除去,对测定结果无干扰.同时由于样品被浓缩,用本比色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硫含量还可以降低检出限.本法回收率为92.5%~ 96.8%,相对标准偏差为0.5%~1.81%.结论 本文建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比色法测定葡萄酒中游离二氧化硫含量,其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靠且实用性强.

    作者:邱宏;肖义夫;钟汉怀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120例POAG患者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POAG组(65例)和合并糖尿病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受试者的眼底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POAG组及合并糖尿病组的眼压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RNFL及M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POAG组及合并糖尿病组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NO水平显著降低(P<0.05);单纯POAG组及合并糖尿病组FIB、高切全血黏度和低切全血黏度水平均升高(P<0.05);合并糖尿病.组患者FIB、高切全血黏度和低切全血黏度水平高于单纯POAG组和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眼底改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对病情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海曙;乔增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环瓜氨酸肽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GPI、抗-CCP和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143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30例及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及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RF、抗-CCP及GPI水平.结果 单一标志物检测中敏感度高的是RF(81.82%),特异度高的是抗-CCP(92.11%),阳性预测值高的是抗-CCP(87.80%),阴性预测值高的是RF(85.23%).两项联合检测中敏感度高的是抗-CCP+GPI(73.43%),特异度高的是抗-CCP+GPI (94.74%),阳性预测值高的是抗-CCP+GPI(91.30%),阴性预测值高的是抗-CCP+GPI(82.57%).三项联合检测敏感度是74.13%,特异度是94.21%,阳性预测值为90.43%,阴性预测值为82.87%.结论 多项标志物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特异性,诊断RA更准确,有助于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旭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几种支原体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检测试剂支原体鉴定试剂盒对支原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支原体鉴定试剂盒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解脲支原体(UU)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369份白带标本和宫颈标本.结果 支原体鉴定试剂盒与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及解脲支原体qPCR对解脲脲原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1.2%、87.0%和83.8%、86.7%.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分别为0.73、0.71,表明新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培养法和PCR检测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支原体鉴定试剂盒与支原体计数药敏培养液对人型支原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7.3%、97.3%.Kappa检验一致性分析结果为0.889,表明新型试剂的检测结果与培养法检测的结果具有强的一致性.结论 支原体鉴定试剂盒操作简便、快速,与培养法和PCR检测符合度较高,可以满足临床对该项目灵敏度、特异性的要求.

    作者:赵磊;杨森;刘志磊;杨红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017年温州瓯海区食源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瓯海区食源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腹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瓯海区2017年1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监测数据共计514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描述检出病原的腹泻病例的流行特征,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病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监测病例中诺如病毒阳性率为8.4% (43/514),以GⅡ型为主,冬春季高发,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为13.8%(71/514),以O3群为主,秋季高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季节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的影响因素(P<0.05),季节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和诺如病毒是本地区食源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结合病原学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的防控,对于控制本地区食源性腹泻疫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晓敏;陈笑南;郑蕾;金淋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食源性相关腹泻沙门菌种分布

    目的 了解食源性相关腹泻沙门菌感染的菌种分布,为控制该类细菌的感染及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2015年-2017年本系统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食源性相关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常规培养分离获得42株沙门菌;采用血清凝集法进行快速血清分型,并自动化生化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现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自动化生化鉴定结果能够覆盖常规血清学快速鉴定结果,同属沙门菌群;42株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其中肠炎沙门菌占23.81%,鼠伤寒沙门菌占19.06%,斯坦利沙门菌占14.29%;所有患者48 h内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均为散发.结论 菌种鉴定应以常规快速血清学凝集结果为准,自动化生化鉴定仅供参考,并将鉴定菌种与药敏报告相关联.

    作者:李宏杰;叶映月;陈志杭;王海明;叶斌;葛荣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免疫逃逸、侵袭性、生物膜形成等毒力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免疫逃逸、侵袭性、生物膜形成等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老年内科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50株,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结果对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药物均耐药.采用PCR法检测ptk、epsA、plcD、ompA、feoA、lpxM等6种毒力基因.结果鲍氏不动杆菌5种毒力基因ptk、plcD、ompA 、feoA、lpxM等阳性率分别为62.0%、100.0%、100.0%、100.0%、98.0%,未检测到epsA毒力基因.30株鲍氏不动杆菌同时检出5种毒力基因.结论老年病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与免疫逃逸相关的ptk基因、侵袭性相关的plcD基因、ompA基因、eoA基因、lpxM基因等携带率高有关.鲍氏不动杆菌plcD、ompA、feoA、lpxM等4种毒力基因高检出率也是导致患者肺部炎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金法祥;许文芳;钟建平;王华钧;陈雪芳;赵金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鸡蛋及蛋制品中氯霉素和氟苯尼考药物残留

    目的 建立了鸡蛋、蛋制品中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经1%三氯乙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浓缩后用10%乙腈复溶,经过0.22 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5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测定.结果 氯霉素和氟苯尼考在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 7),鸡蛋和蛋制品中氯霉素、氟苯尼考的检出限为0.05 μg/kg,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7.3% ~97.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 ~9.2%.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适用于鸡蛋和蛋制品中氯霉素、氟苯尼考的同时快速测定.采用本检测方法对市售的20份鲜蛋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一例氟苯尼考阳性样品,结果显示鲜蛋中含有一定量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作者:刘家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4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病原学分布及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 45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6.11%;共检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3%,革兰阳性菌占35.3%,真菌占4.4%;3种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均敏感;3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及头孢吡肟均较敏感.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史、病理类型、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早期预防,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16S rDNA测序检测胆道感染病原菌初探

    目的 探讨16S rDNA测序法用于胆道感染细菌病原体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采集潜在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同时进行16S rDNA测序和常规培养,通过对比检测结果,评估16S rDNA测序用于临床实践的可行性.结果 在19份标本中,2种方法均检出细菌的7份(36.84%),均未检测到细菌的7份(36.84%),16S rDNA测序阳性、培养阴性的5份(26.32%).在2种方法同时检出细菌的标本中,结果高度相关的2份;与培养法相比,16S rDNA测序能够检出多种细菌,结果可被宏基因组测序部分证实.尽管2种方法检测结果在属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判断16S测序法检出的细菌与感染的关系仍存在困难.结论 16S rDNA测序技术理论上具有高灵敏度、广覆盖等优点,随着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望成为病原学诊断的辅助工具.

    作者:曹会玲;樊宁;宗春辉;崔云峰;刘运德;吴尚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仪技术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 基于Cocktail技术评价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大鼠CYP450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扑热息痛组、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组和对照组3组.扑热息痛组,生理盐水灌胃9d,第10 d腹腔给扑热息痛800 mg/kg;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组,水飞蓟素800 mg/kg灌胃9d,第10 d腹腔给扑热息痛800 mg/kg;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9d,第10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种探针药物(安非他酮、非那西汀、甲苯磺丁脲、美托洛尔、咪达唑仑)通过灌胃给予大鼠,用UPLC-MS/MS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对探针药物细胞色素P450的亚型CYP2B6、CYP2D6、CYP3A4、CYP1A2和CYP2C9底物的药动学参数指标统计.结果 扑热息痛组与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组对大鼠CYP2B6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扑热息痛可能会抑制大鼠CYP2D6、CYP3A4酶活性,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组可以改善大鼠CYP2D6、CYP3A4酶的抑制(P<0.05).扑热息痛会抑制大鼠CYP1A2、CYP2C9酶活性,水飞蓟素干预后,还是抑制CYP1A2酶,但是有一定的改善,而对CYP2C9抑制效果未得到改善.结论 本研究中,水飞蓟素干预扑热息痛,从CYP450酶活性角度还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玲敏;林高通;王贤亲;黄雪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土壤中均三嗪类农药提取方法的比较

    目的 建立土壤中均三嗪类农药可靠的提取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择加压流体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振荡提取法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得到不同萃取剂体系、萃取剂体积、提取温度或提取时间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数据,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 3种方法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为0.1%~27.4%;加压流体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对土壤中11种均三嗪类农药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6%~107%和74%~120%,明显高于振荡萃取法.结论 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加压流体萃取法耗时短、有机溶剂消耗量少、自动化水平高,是更符合当下绿色发展要求的提取方法.

    作者:刘彬;郭丽;贺小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16排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9月至本院就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排螺旋CT行全腹部扫描和腹部X线片检查,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对比16排螺旋CT与X线片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6排螺旋CT对肠梗阻诊断符合率(97.92%)较X线片(66.67%)显著更高(P<0.05),16排螺旋CT在肠梗阻程度、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较X线片显著更高(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有助于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病因分析,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贝晶晶;邱敏华;吴加满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在梅毒感染筛查中的效能分析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抗体用于梅毒感染筛查的效能.方法 用1份低值血清和1份高值血清对CMIA检测血清梅毒抗体进行精密度评价;将梅毒抗体标准品稀释至临界值附近,对CMIA法检出限进行验证;阴性、阳性样本以不同比例混合,对cut-off值附近的重复性进行验证.对CMIA法检测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证,同时进行RPR试验,此外对CMIA法检测阴性的384例标本进行TP-PA检测,评价CMIA检测梅毒抗体的检测效能.结果 CMIA检测梅毒抗体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CV均<8%,检出限为4 NCU/ml,cut-off值附近样本重复性结果显示低于cut-off值20%的20份样本均为阴性,高于cut-off值20%的20份样本均为阳性.38 902例血清样本经CMIA检测615例梅毒抗体阳性,其中TP-PA阳性为401例,RPR阳性为110例.384例CMIA检测阴性样本经TP-PA验证后均为阴性.结论 CMIA法可用于有效筛查梅毒感染,但对于弱阳性结果应进一步验证.

    作者:黄声凯;李学祥;崔婵娟;王国婧;魏葆珺;崔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探讨

    目的 建立生活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取水样500 ml中加正己烷2.00 ml,液液萃取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正己烷1.00 ml于进样瓶中加内标丙酮中苊-d10,菲-d10,苊-d12混合标准物质50μl(100 μg/ml),混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内标法定性定量.结果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色谱分离效果、线性方程相关性均良好,满足实验要求.其相关系数r =0.998 7,y=1.9582x+1.6223,方法的检出限为0.312 5 μg/L,定量限为0.937 5μg/L,回收率为87.3% ~ 98.7%.运用本法对灵宝城区五家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结论 该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作者:孙筱萍;袁雅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糖类抗原125诊断卵巢癌复发及转移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糖类抗原125(CA 125)诊断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CBM、VIP和Wangfang data中有关CA 125诊断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11月.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敏感度(Sen)、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纳入15篇研究文献和1 1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CA 125诊断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Sen合并=0.72 (0.66 ~ 0.77)、Spe合并=0.86 (0.78~0.94)、DOR合并=15.65(9.36 ~26.15)、AUC=0.83(0.79~0.86).CA 125对诊断平均年龄≥53岁卵巢癌复发及转移的效能明显高于<53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4(0.81~0.87) vs.0.73(0.69 ~0.77),P<0.05].结论 CA 125对诊断卵巢癌复发及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对年龄≥53岁的患者.

    作者:许益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