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

李景远;敖丽英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虚秘, 气秘, 脏腑辨治
摘要:慢传输型便秘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便秘,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粪便在结肠中的传输速率异常减慢,无便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常见典型的顽固性便秘,伴或不伴腹胀、大便干燥,常有肠鸣音减少.缺少特异性检查手段,肛直肠指检时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质,肛门外括约肌的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临床确诊应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按照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表现,可将之归于中医虚秘、气秘范围.以中医便秘治疗理论与经验为基础,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思路,本病病变部位虽在大肠,但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应重点从脾、肝、肾、肺四脏入手辨证论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固肾健脾法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笔者自2003年以来,以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固肾安胎法治疗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者1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昕;周艳艳;申小静;冯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软肝消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61例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2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运用中药为主,辅助加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1例,并进行比较分析,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正良;许永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张仲景方中大黄功效发微

    通过对张仲景含大黄方剂治法、病机、配伍的深入研究,并参考古今药学文献对大黄功效的论述,指出张仲景方中大黄除通便、活血外,尚有利小便、开痞结、和胃安五脏方面的功效,有助于临证活用大黄,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书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Meta分析

    目的:对中医药干预因素在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评价,探求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规范与使用标准.方法:检索近10年中医药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对文献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5篇临床研究文献入选,并就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x2=18.99,P=0.1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后OR值为2.74,95%可信区间为2.06~3.64,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6.92,P<0.00001.即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显著.结论:(1)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与西药治疗疗效相当,且可发挥其副作用少、安全性强的优势;(2)中医药(尤其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文献作为有力证据,现阶段文献资料不够严谨.

    作者:任路;孙艳;黄珤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65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0年以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65例,临床疗效尚佳,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5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24例.年龄小的12岁,大的57岁,平均23岁.病程短的6个月,长8年,平均1.5年.65例中有23例已经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反复者.

    作者:于德凯;许二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160例心系患者中医问诊信息的特征分析

    目的:制定统一的中医心系问诊信息调查量表,利用量表采集1160例心系临床患者的问诊信息,用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对所搜集的问诊信息进行分析,探讨心系疾病的中医问诊信息组合规律.结果:心系疾病问诊信息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规律性与中医辨证理论基本一致.症状组合规律和中医辨证密切相关,对证候分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从症状的规律性角度探索中医辨证的内涵.

    作者:许朝霞;王忆勤;刘国萍;颜建军;李福凤;燕海霞;郭睿;徐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从《理虚元鉴》探析脱发的致病与防治——400例脱发患者的证情分析

    脱发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斑秃、全秃、早秃、普秃和脂溢性脱发等.本病虽然不会直接危害生命,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美观,尤其在人们日渐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其发病率越来越高,这种有碍美观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故也被社会及学者们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理虚元鉴>是明代医家汪绮石所著,该书虽然是论述虚劳疾病的专著,但其所阐述的理论包括对虚证的病因、病机、立法、治则、预防等的认识涵盖了许多疾病的范畴,故笔者拟从<理虚元鉴>的学术思想对400例脱发患者的致病与防治略作探析.

    作者:吴承艳;吴承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很多国家都有明显增高趋势,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肺癌不易早期诊断,临床确诊病例多数已属中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这部分病例只能采用放、化疗的办法治疗.

    作者:文亢;李俊;彭大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制备一种与人类发病过程类似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方法:①给Wistar大鼠灌胃脂肪乳21d,记录饮食、饮水、体重变化,用正糖钳技术结合胰岛素敏感指数判定胰岛素抗性;②给灌胃脂肪乳大鼠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将72h后空腹血糖值≥11.1mmo/L者定为2型糖尿病大鼠;③同时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c、HDL-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④杀检成模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取胸主动脉做光镜、电镜观察.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灌胃脂肪乳大鼠的体重、饮食、饮水及内脏脂肪重量均明显增高(P<0.01~0.05);②灌胃脂肪乳后,大鼠ISI值由正常对照组-2.18±0.16下降为-2.51±0.21(P<0.05).正糖钳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较正常大鼠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下降;③模型组大鼠FBG、FFA、TC、TG、LDL-c、ET-1明显升高(P<0.01~0.05).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1),HDL-c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主动脉病理学观察有非常显著改变;⑤尾静脉快速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复合灌胃脂肪乳大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物模型成模率可达90%.结论:该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种理想模型.

    作者:庞宗然;李晓军;刘祖涵;吴丽芳;杨继志;王永明;张伯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清纤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纤方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利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纤方组、秋水仙碱组.治疗8周后,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清纤方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林军;刘军;马洪波;白朝辉;常庚;杨芸芳;张明辉;刘静;董尚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唐汉钧辨治慢性难愈性疮疡经验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4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性疮疡方面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博士期间随唐教授学习,现将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难愈性疮疡经验结合2例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秦海洸;穆晓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龟鹿益髓胶囊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兔空洞形成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龟鹿益髓胶囊(GLYS)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兔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48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4组,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注入等量25%Kaolin制成脊髓空洞症模型.GLYS治疗组当日起给予不同剂量的龟鹿益髓混悬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核磁共核扫描检测空洞形成,并记录死亡率.取脊髓行HE、TUNEL及Bcl-2和Bax染色观察.结果: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兔出现颈项强直、抽搐、肢体瘫痪及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GLYS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模型组动物死亡率(5/12)明显高于龟鹿益髓组动物死亡率(2-3/12)(P<0.05,或P<0.01).MRI显示有空洞形成,在同一时间点治疗组较模型组脊髓组织水肿减轻,空洞发生率较模型组低(P<0.01).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治疗组均较少.治疗组Bax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模型组,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模型组.结论:中药龟鹿益髓胶囊明显减少实验性脊髓空洞症模型空洞形成,并明显减少脊髓神经元凋亡.

    作者:王继明;陈金亮;刘玉桢;张成;王宏涛;仲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路志正因时制宜学术思想探讨

    路老临证注重天人相应,强调顺应四时辨证立法用药.倡导法宗时令,因时立法,审四时、随季节变化加减用药,并认为四季皆可夹湿为患,临诊当审时令辨湿邪,治湿宜以调脾为主线.

    作者:苏凤哲;李福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益气活血息风化痰法治疗中风先兆征9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用益气活血息风化痰法治疗中风先兆征9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谈滑寿《诊家枢要》对脉诊的贡献

    滑寿,元末明初著名医家,其时与朱丹溪齐名,孙一奎称其为金元六家之一,著有<读素问钞>、<难经本义>、<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等.<诊家枢要>为滑氏论脉的专篇之作,篇幅短小,然其为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将滑氏对脉诊的贡献略述如下.

    作者:李玉清;李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加味小柴胡汤对顺铂诱导的BRL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对顺铂诱导的大鼠肝BRL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的BRL细胞分为空白组、顺铂组、实验1组(加味小柴胡汤大剂量)、实验2组(小剂量)4组.采用MTT、TUNEL、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组化、完整细胞蛋白质斑点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相关凋亡蛋白的变化.结果:顺铂组细胞凋亡率比空白组明显升高,Rb、p21、Caspase-3、Bax、wp53蛋白表达上调;存活率显著降低,Bcl-2、mp53表达下调;实验1组、2组凋亡率明显较顺铂组降低,存活率升高,其他各指标皆与顺铂组有明显差异,1组作用更明显.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使顺铂诱导的BRL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降低,对顺铂诱导BRL细胞凋亡蛋白的异常表达有调控作用.

    作者:刘应柯;李合国;宫璀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问题与对策

    对有毒中药进行广泛、深入的安全性研究对趋利避害地精准使用这类中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开展安全性评价是解决其安全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应该以动态发展观为指导,从毒性预测和筛选、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和上市后再评价4个方面系统评价有毒中药的安全性.文章结合有毒中药自身特点,紧扣各个评价阶段的研究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评述了相应对策.

    作者:谭勇;古洁乃特;吕诚;赵宏艳;吕永恒;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针环刺法治疗肩周炎56例

    目的:观察多针环刺法与单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111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多针组和单针组,多针组取环病变肩关节多穴针刺治疗,单针组取病变肩关节痛点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受限部位的关节活动度、疼痛自评分及局部压痛自评分,以及2组患者分别在进针、留针、出针时的不适情况.结果:关节活动度、疼痛、压痛的改善均为多针组优于单针组,提示多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针组;进针、留针、出针时的不适情况,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针环刺法治疗治疗肩周炎方法简便、见效快、疗程短、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齐山;刘明晖;刘丽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女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探讨女性AHCM误诊的原因,提高对女性AHCM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本院6例女性AHCM的误诊病历,分析其误诊的原因.结果:分析出女性AHCM误诊的常见3种原因.结论:要重视女性AHCM的发病率,正确识别女性AHCM的临床特点,减少对女性AHCM的误诊误治.

    作者:何兴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论温胆汤不宜轻视生姜

    温胆汤是临床常用的治痰名方,各类方剂辞典中均记载多种同名方剂,其中常以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所载作为温胆汤的基础方,灵活化裁而沿用至今.温胆汤主治痰涎气搏,其中生姜具有温和少阳、益脾疏肝、祛痰下气之功,正合方义,临床组方时不应轻弃不用.

    作者:姜永斌;孙志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