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与血清肝功能以及血脂血糖相关性研究

张书文;周英武

关键词:脂肪肝, 证候分布, 血清肝功能, 血脂血糖
摘要:血脂异常是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子.其中甘油三酯(TG)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多由TG合成和分泌两者之间不平衡所致,TG在肝细胞内堆积,可因合成过多或肝细胞排除过少而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风活血冲剂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风活血冲剂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激发前7d予以药物干预,于诱喘后采集标本,测量计数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的改变,并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结果:消风活血冲剂高剂量[13g·kg~(-1)]及低剂量[6.5g·kg~(-1)]可明显减少哮喘豚鼠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4、IL-5水平.结论:消风活血冲剂可能通过调节调节Th1/Th2细胞之间功能平衡,减少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李红;陈黎;夏明玉;周莲娣;王智慧;黄建安;张起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西方医学对藏象学研究的影响

    自西方医学传入之后,中医学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西医理论的挑战,中医学在自我辩护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西医学的影响,而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与理论,而脑髓理论及对胰腺的认识是其中较为重要者.此外,中西医之间有关藏府解剖结构的争论始终不绝于耳,对近现代以来中医藏象学乃至整个中医学术体系发展趋势都有重大的影响.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沙参麦冬汤对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SIgA与IL-1、IL-6、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沙参麦冬汤治疗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灌服利血平、甲状腺素加二氧化硫熏法复制大鼠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观察沙参麦冬汤对肺泡灌洗液SIgA与血清IL-1、IL-6、TNF-α等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咳嗽、少痰、消瘦、皮毛枯槁等症状逐渐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气管平滑肌增厚等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肺胞灌洗液SIgA含量明显上升(P<0.01),血清IL-6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与TNF-α含量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沙参麦冬汤调节SIgA和IL-6可能是其治疗肺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洪素兰;陈玉龙;邵雷;朱姗;梁鹤;李宁;李艳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我们既往的研究也发现,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发生率,且与性别、病程相关,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参松养心胶囊在抑制室性早搏的同时,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研究证实.

    作者:杨天伦;吴声滨;谢启应;贺琳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府逐瘀汤影响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骨髓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EPCs后,观察药物对EPCs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分泌NO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经含药血清诱导48h,15%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内皮祖细胞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分泌NO的能力,且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物有利于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在5%和10%的含药血清组可观察到内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高冬;吴立娅;焦雨欢;陈文元;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与血清肝功能以及血脂血糖相关性研究

    血脂异常是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子.其中甘油三酯(TG)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多由TG合成和分泌两者之间不平衡所致,TG在肝细胞内堆积,可因合成过多或肝细胞排除过少而致.

    作者:张书文;周英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医痹证造模方法浅析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致畸、致残率极高,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痹证实验研究的基础.

    作者:王偲;王彤;杨卫彬;赵宏艳;鞠大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前列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前列栓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医院制剂,由黄芩、白花蛇舌草、黄柏、败酱草、赤芍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疗效.为明确其治疗作用机制,特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学;李灿;宋竖旗;门波;王祖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辨证施护对产后尿潴留早期干预的效果评价

    产后尿潴留是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产妇产后8h不能自动排尿,主要见于自然分娩或产钳助产分娩者.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是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压迫膀胱及盆腔神经丛,使膀胱肌麻痹,运动迟缓无力;产后盆腔内压力突然下降,引起盆腔内瘀血;

    作者:韩枫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养生重在形神,调理立足肝木

    高体三教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儒雅的教学风范和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赢得师生们广泛的赞誉.高体三教授幼承家技,习读医书,辨识草药,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名典名著深得奥旨,尤其对张仲景学术思想之精髓探幽发微,入出游刃有余.

    作者:韦大文;高天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护肝醒脾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护肝醒脾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酒精喂养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利用大、小剂量护肝醒脾汤灌胃治疗6周,检测血清学指标,并且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治疗组细胞器增多.血清中PT延长,ALT、LN、HA增高,A/G下降.经护肝醒脾汤治疗后,大剂量组PT、ALT、LN、HA和A/G均接近正常.小剂量组PT、LN和HA虽然较模型组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护肝醒脾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器有保护作用和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闫爱春;刘沈萍;薄爱华;李春亮;石振海;芦广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感冒后久咳不愈64例

    小儿感冒时感受外邪引起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深入进行中医证分子实质研究的思考

    证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独特认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治疗的桥梁.近50多年来,证的研究已逐步被确定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相关学科的快速渗透,一些研究者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中医药研究,在证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对某些证与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司富春;刘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药性能解析

    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作者:王抒;于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纤维化常见中医证型研究

    肺间质纤维化(简称肺纤维化)以弥散性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目前尚无治疗良策.近年来,对本病的中医病名归属、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常见证型及治疗研究等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资料,且多为回顾性研究,难以把握本病发展过程中证候演变规律;报告中医证型较多,但尚无充分依据确定常见证型等.

    作者:宋建平;张瑞;杜宝荣;李素云;周淼;方华;徐建明;孔祥臣;田黎;马莉娜;张丽敏;杨美凤;张腾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意象思维与《黄帝内经》

    意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的主要方法,对<黄帝内经>的理论建构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意象思维本源的挖掘,尝试探讨意象思维的含义,并简述其于<黄帝内经>中的运用.

    作者:李籍康;刘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中常用的内治法、外治法,其中内治法归纳为分期分型论治和分型论治两大类,外治法叙述了清热解毒燥湿、温阳散寒活血、祛腐生肌3种治疗原则,并从单药、分期治疗、剂型的选择3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后,针对糖尿病足患者整体与局部病情容易出现分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观点.

    作者:于秀辰;吴婧;黄允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及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温阳通脉方组、IP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IR组(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低于IR组(P<0.05).结论:温阳通脉方预处理能上调Bcl-2、抑制Bax蛋白表达,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石月萍;马骏;赵建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0例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运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利平;张伯礼;高秀梅;姜明;杨文华;杜武勋;王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基于熵方法动态分析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证候要素的相关度

    目的:探讨中风病证候组合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方法计算中风病6个证候要素两两之间的相关度,定量描述不同时点中经络及中脏腑证候要素的相关程度.结果:中风病急性期不同时点证候要素相关性高的分别为风.火、痰.热(火)、气虚-阴虚、气虚-血瘀和痰-瘀.在多个时点中经络与中脏腑证候要素相关度高的组合不同.结论:通过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病程不同时点证候要素相关度的纵向及同一时点的横向比较,发现证候要素组合规律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制定临床诊疗决策与康复计划.

    作者:谢颖桢;孙占全;程平荣;杨洪军;邹忆怀;西广成;黄璐琦;王永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