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籍康;刘洋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方和泼尼松对狼疮鼠骨髓细胞核蛋白质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处理狼疮鼠,提取骨髓细胞核蛋白质,运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各处理组狼疮鼠骨髓细胞核蛋白质的表达差异.结果:在骨髓细胞的核蛋白质中发现,对照组出现一些加重自身免疫的蛋白质,而西药组出现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中西药和西药对骨髓细胞的核蛋白质影响的结果相似;单纯用中药和用生理盐水对疾病发展的相关免疫方面影响不大.结论:滋阴清热方中药和或泼尼松可能通过影响骨髓细胞的分化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吴玮;范瑞强;余捷凯;张娴;禢国维;陈建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消风活血冲剂对哮喘豚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激发前7d予以药物干预,于诱喘后采集标本,测量计数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的改变,并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5.结果:消风活血冲剂高剂量[13g·kg~(-1)]及低剂量[6.5g·kg~(-1)]可明显减少哮喘豚鼠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支气管壁面积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4、IL-5水平.结论:消风活血冲剂可能通过调节调节Th1/Th2细胞之间功能平衡,减少哮喘豚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李红;陈黎;夏明玉;周莲娣;王智慧;黄建安;张起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骨髓内皮祖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EPCs后,观察药物对EPCs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分泌NO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经含药血清诱导48h,15%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内皮祖细胞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分泌NO的能力,且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物有利于内皮祖细胞的分化,在5%和10%的含药血清组可观察到内皮细胞的特征性结构.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高冬;吴立娅;焦雨欢;陈文元;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证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独特认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治疗的桥梁.近50多年来,证的研究已逐步被确定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相关学科的快速渗透,一些研究者已将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中医药研究,在证的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对某些证与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司富春;刘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BYHWD)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气虚血瘀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BYHWD+基础治疗)32例、对照组(基础治疗)28例,采用Fugl-Meyer法、NIHSS等方法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下肢运动功能及神经学评分,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2组治疗前第1天、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血清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另选健康人组20例作参考值.结果:治疗组2周后患者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5.534,P<0.001),NIHSS神经功能评分则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t=3.222,P<0.002);治疗组2周后血清MMP-9及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t=5.973,t=2.1566,P<0.001,P<0.05).结论:BYHWD改善A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MP-9表达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谭峰;黄任锋;方美凤;梁艳桂;刘晓林;陈文霖;张炘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血脂异常是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子.其中甘油三酯(TG)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多由TG合成和分泌两者之间不平衡所致,TG在肝细胞内堆积,可因合成过多或肝细胞排除过少而致.
作者:张书文;周英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作者:王抒;于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从宋代成无己撰毕<注解伤寒论>开始,注家蜂起,如喻嘉言、柯韵伯、张志聪、尤在泾、徐灵胎、陈修园、恽铁樵等等.初习<伤寒论>者多认为其寓意深远,难以理解.便将前述医家所写的经典之作拜读一二,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柯琴<伤寒来苏集>这些作为入门的向导.
作者:张友堂;张玉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致畸、致残率极高,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是痹证实验研究的基础.
作者:王偲;王彤;杨卫彬;赵宏艳;鞠大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蛋白小RNA分子,其功能为负调控基因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在癌症中发生异常改变,具有抑癌基因或癌基因作用,参与了癌症的增殖、浸润、血管生成、凋亡及信号转导通路等环节,为治疗癌症理想的靶分子.在中医药抗癌研究中,miRNA的调控机制在阐明中药抗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辉;张成;苏式兵;孙继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足中常用的内治法、外治法,其中内治法归纳为分期分型论治和分型论治两大类,外治法叙述了清热解毒燥湿、温阳散寒活血、祛腐生肌3种治疗原则,并从单药、分期治疗、剂型的选择3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总结.后,针对糖尿病足患者整体与局部病情容易出现分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相关论述,提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观点.
作者:于秀辰;吴婧;黄允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高体三教授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儒雅的教学风范和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赢得师生们广泛的赞誉.高体三教授幼承家技,习读医书,辨识草药,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名典名著深得奥旨,尤其对张仲景学术思想之精髓探幽发微,入出游刃有余.
作者:韦大文;高天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元代医家朱震亨关于痰证诊疗的理论与实践,不仅记载于其所著<格致余论>中,而且在其门人整理的<金匮钩玄>、<丹溪心法>、<推球师意>和<丹溪治法心要>等书中也有着丰富的痰证诊疗内容.本文对朱震亨及其门人关于痰证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等方面的学说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研讨,希望对痰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参考和借鉴.
作者:柳亚平;潘桂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本项目通过研究不同穴位及其组合对去势雌鼠下丘脑GnRH、GPR54、Kiss-1mRNA表达及外周血LH、E_2浓度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水平探讨针灸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穴位特异性及穴位组合的协同效应,并与模拟性刺激及雌激素处理组对比分析,探讨针刺替代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可能性.
作者:王少军;谭连红;马春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肝醒脾汤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酒精喂养法复制大鼠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利用大、小剂量护肝醒脾汤灌胃治疗6周,检测血清学指标,并且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治疗组细胞器增多.血清中PT延长,ALT、LN、HA增高,A/G下降.经护肝醒脾汤治疗后,大剂量组PT、ALT、LN、HA和A/G均接近正常.小剂量组PT、LN和HA虽然较模型组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护肝醒脾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器有保护作用和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作用,并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闫爱春;刘沈萍;薄爱华;李春亮;石振海;芦广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观察疏肝解郁汤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伴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给予中药疏肝解郁汤治疗,对照组21例用西药黛力新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第8周末,2组临床疗效、总评分、睡眠障碍、躯体症状因子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疏肝解郁汤长期服用安全稳定,可降低抗抑郁药的心脏毒性,减轻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解郁汤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抑郁状态疗效肯定.
作者:邵静;彭婷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小鼠呼吸频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的影响.方法:采用鸡卵白蛋白喷雾建立哮喘动物模型.对哮喘小鼠灌以不同剂量中药,测定各剂量组灌药前后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及肺功能.摘除眼球采血制备血清,测定灌药前后各组血清MCP-3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扶正化瘀平喘法能够调节哮喘小鼠的呼吸频率(P<0.05或P<0.01),降低其肺吸气阻力(Ri)和肺呼气阻力(Re),降低血清MCP-3表达,增加IFN-γ含量(P<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瘀平喘法可有效调节呼吸频率、改善肺功能、抑制呼吸道炎症.
作者:韩凤芹;王亚利;张瑞娟;张占英;秦维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经乙醇处理后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分别于服清肝化瘀方前、服药2周、4周、6周服药后2h静脉采血10 ml,分离血清.预处理(向血清内加入4倍量的乙醇混匀,3000r/min离心,取上清温水浴蒸发,除去乙醇).采用四唑盐比色法(简称MTT)比较经乙醇处理后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患者用药时间延长和培养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强.未处理血清抑制率高可达36.2%,经乙醇处理血清抑制率高可达33.2%.结论:经处理后肝癌患者清肝化瘀方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较未处理组弱.
作者:姚树坤;殷飞;李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前列栓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医院制剂,由黄芩、白花蛇舌草、黄柏、败酱草、赤芍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疗效.为明确其治疗作用机制,特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自学;李灿;宋竖旗;门波;王祖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小儿感冒时感受外邪引起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
作者:李凤启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