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秋萍
范绍荣主任中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及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程丽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抗感冒药物处方的药理特征以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针对感冒患者开具的700张处方。结果:700张处方中,11张不合理感冒用药处方,不合格率1.6%,其中,4张处方使用药物不对症,36.4%;7张处方药物成分重复,63.6%。抗感冒药物成分较相似,易出现重复用药的不合理情况。结论:临床应用抗感冒药物时,要了解感冒患者的病情进展,掌握抗感冒药成分,在临床应用药物过程中避免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麦焕章;旋桂香;李炜凤;杨育辉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D滴剂预防小儿活动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活动性佝偻病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宣传指导,观察组在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口服,对照组只进行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宣传指导,没有口服维生素D滴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好(P<0.05),预防有效103例,总有效率达93.64%;对照组预防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53.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滴剂预防小儿活动性佝偻病疗效显著。
作者:吕亚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疾病的综合症。近年来,随着乙肝(H B V)、丙肝(H C V)、艾滋病(H I 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产科医护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多易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对产科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性。有资料显示,医护人员被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伤害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6.0%-30%、0.4%-60%、0.25%-0.4%[1]。因此,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引起的高度重视。本科近四年多来逐步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毒隔离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团容;林颖;陈幼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部物理疗法对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96例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胸部物理疗法治疗的患者肺部各体征症状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护理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部物理疗法能改善呼吸内科疾病的症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邢桃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 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 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晓燕;何小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每年均有大量的人群因结核病而死亡。我国建国前死亡率高达200-300人/10万,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国后随着政府的重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状态改善,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为降低。但随着艾滋病、吸毒、酗酒和贫困、人口大量流动以及不了解结核病防治和知晓相关知识等原因,其发病率又呈现上升趋势。自2002宁德市卫X项目实施至今已有11年,作为脆弱人群之一的畲族人群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仍是薄弱环节。本文就结核病在人群特别是畲族人群中的知晓率及相关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达到了解结核病在畲族人群中的流行,为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资料。
作者:林扬;刘小静;林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术中护理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予以不同形式的护理。结果:在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后,患者均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结论:术中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对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琴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42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我院采取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是患者顺利出院的关键。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对30例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本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病情观察并给予护理;结果:本组30例病人伤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覃兰青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进行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2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采取ECF化疗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4%,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6.15%和42.31%,对照组的分别为76.92%和73.08%,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魏俊婷;陈钟;欧阳郴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处方共2082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这6个月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在门急诊的应用中,急诊科用药有1368例,门诊内科538例,们诊泌尿外科133例,而给药剂量0.3g/d的病例有1987例。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已大大减少,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慧敏;莫灿强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手术的73例阑尾炎患者进行护理,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人数为37人,对照组患者为36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和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侯丽娟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头孢曲松即头孢三嗪,头孢曲松钠是第3代长效头孢菌素,临床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尤其对于梅毒、淋病等有独到疗效。头孢曲松抗菌谱与头孢噻肟相似,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噻肟。其血清消除半衰期长,具有长效作用。梅毒(syphilis )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种器官损害。早期侵犯皮肤粘膜,晚期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危害极大。目前许多人因患晚期梅毒治疗不利而死亡。
作者:易建华;陈辉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而3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了环境、饮食及心理等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观察组患者。结论:采取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作者:冒云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胃癌是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总称,也是胃原发性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又是对人类危害大的肿瘤。胃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包括胃平滑肌肉瘤、胃恶性淋巴瘤、胃纤维肉瘤、胃脂肪肉瘤、胃纤维脂肪肉瘤、胃横纹肌肉瘤、胃血管肉瘤、胃黏液肉瘤、胃神经肉瘤及胃类癌等。
作者:刘丽馥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2名脑动脉瘤患者和81名动静脉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53例患者共有动脉瘤171个,患者经栓塞治疗后有15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有9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脑梗塞等并发症,经积极的治疗后得到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对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发现有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7%。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患者的痛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林涛;赵平(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诊规陪护士的培训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培训分理论讲授、操作示教、临床护理实践、理论和操作考核四部分。培训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学第四版和急诊专科内容。结果:2012年急诊规陪护士由进院时理论和操作考试、临床应急反应合格率62%、68%、42%提高为95%、100%、90%。结论:急诊规陪护士培训提高了护理质量,为以后急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余明芳;杨永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产2流1,因腰椎滑脱入院,拟手术,术前备4单位红细胞,无输血史,做抗体筛查时发现抗筛阳性,继而做抗体鉴定,确定其为抗-M抗体,再对其进行交叉配血,分别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两种方法进行配血,筛选出合适的红细胞。
作者:林朝霞;董清松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了解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35例)和舒必利组(35)例,疗程8周,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PANSS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齐拉西酮组改善抑郁的疗效优于舒必利组,差异有显著性,齐拉西酮组的显效率为72.7%,苏必利组的显效率为62.3%;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舒必利组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微;陈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