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强;刘艳芳;韩光跃;高伟;齐顺祥
目的:建立面粉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选用Dionex IonPac AS19型分析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EG40淋洗液发生器在线产生KOH淋洗液,进行梯度淋洗,进样体积为250 μl.结果:溴酸盐浓度在5~1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RSD<5%,检出限为0.70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5%~97.5%.结论:该方法分析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杨合灿;胡亚奇;俎志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今年临夏州发生了两起皮肤炭疽疫情,疫点分别在东乡县和临夏县.但检出率差别很大,东乡县没有检出炭疽菌,而在临夏县连续检出3例,在炭疽菌检测过程中,得到了不少体会,下面在如何提高炭疽杆菌的检出率的问题上总结一下:
作者:刘彩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进一步了解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参照GB/T 4789-2008,WS 271-2007,WS287-2008,WS/T 9-1996方法[1],分别对剩余食物,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及粪便肛拭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采集26份标本,其中4份剩余食物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株,20份粪便肛拭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株,2份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9%.
作者:高克勇;何剑锋;叶金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伏马菌素(fumonisin,FB)是一组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1988年Gelderblom等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物中分离出伏马菌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伏马菌素有FA1、FA2、FB1、FB2、FB3、FB4、FC1、FC2、FC3、FC4、FP1共11种,其中FB1、FB2和FB,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是污染玉米及其制品的主要成分,而被伏马菌素污染的食品中FB1大约占70%.
作者:权伍英;谷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建立酸奶中纳他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酸奶样品用乙醇超声波振荡提取,离心后,上清液待测.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质谱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检测离子对为m/z 666→504和m/z 666→486,其中m/z 666→504为定量离子对,外标法定量.结果:纳他霉素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不同水平的回收率为93.4%~101.7%,检出限为10 μg/k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李媛媛;王伟;关树文;李刚;董巧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问合作与交流,从2006年起扬通徐镇泰五市疾控系统建立实验室能力建设联合工作网,组织开展理化、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问比对试验.
作者:殷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痰液的细菌培养是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普遍采用自然咳痰法,痰液标本的质量难以保证;其次呼吸道病原菌繁多和致病机理的复杂;以及临床医生的先用药后培养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细菌培养不出等等原因,使实验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作者:倪淑芳;周炜栋;尚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含铬、蜂胶奶粉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依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组(0.5 g/kg)、中剂量组(1.0 g/kg)、高剂量组(3.0 g/kg)和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30 d,测定血糖值.结果:3.0 g/kg剂量组空腹血糖、2 h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铬、蜂胶奶粉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含铬、蜂胶奶粉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降低作用.
作者:王亚东;王海玉;李立;张聪恪;张桂霞;张焱;刘翠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葡萄酒产品质量状况,为完善葡萄酒行业的监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8年至2009年,共对西北3个省的葡萄酒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国家监督抽查,按照<葡萄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评价分析.结果:连续两年的国家监督抽检促进了葡萄酒行业产品稳步提高,2008年葡萄酒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为82.6%,2009年合格率上升至90.0%.不合格项目主要是甜味剂和酒精度.结论:葡萄酒产品质量同质化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并保护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
作者:易新萍;许东滨;周文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锶食品中锶含量.方法:采用干法灰化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EDTA-表面活性剂联合增敏,采用中性火焰测定锶含量,对EDTA-表面活性剂、混合气体、共存离子干扰与消除、硝酸镧用量的确定进行试验探讨.结果:当EDTA-聚乙二醇辛基苯醚(OP)存在时,测定锶的灵敏度提高60%,同时以EDTA、硝酸镧为保护剂、消电离剂、释放剂可消除样品中共存元素的干扰.方法线性范围0~10.0 μg/ml检出限为0.02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4.0%-6.5%,方法回收率在92%-105%.对3种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值均与真值相吻合.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富锶食品中锶的测定.
作者:谢金成;何宗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其中一些特殊的血清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
作者:罗中捷;周卓晟;郝春慧;刘红艳;黄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血清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结果: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44%、64%,特异性分别是97.0%、82.4%,两种指标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因此两者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更具较高的确诊价值.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求快速、灵敏、可靠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方法:通过选择性鉴定试验、敏感性试验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Baird-Parker平板涂布法、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倾注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种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良好,PetrifilmTM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敏感性较Baird-Parker法稍高,3种方法应用在食品检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虽耗材费用高于Baird-Parker平板法,但检测时间可缩短一半以上,并可节省人力,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在日常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景涛;谢翊;林秋芬;卢振林;陈淑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沈阳市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其优势株的情况.方法:采集2005年~2009年冬春流行季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以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根据CPE和HA方法鉴定流感病毒的存在,阳性毒株以HI和RT-PCR方法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005~2009年四个监测周期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783份,分离到流感病毒161株,总分离率为20.6%.其中A1型(H1N1)62株(38.5%)、A3型(H3N2)71株(44.1%)、B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28株(17.4%).3种型别的毒株在5~岁和15~岁年龄组分离率高(34.9%,31.7%),但A3亚型在0~组所占比例高(46.5%).11月~次年1月为我市流感流行的冬高峰.结论:近年沈阳地区同时存在3种型别流感毒株流行,每年优势株明显不同,前一年监测周期的优势株在下一个周期中可被其他型别抑制甚至取代,2009~2010年监测周期中应密切关注A3(H3N2)亚型和SWH1N1亚型流感毒株的活动情况,加强学校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作者:王冰;陈建平;王迎春;刘建敏;刘娜;侯元;李继耀;李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与外排泵表达水平关系.方法:PCR法对3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MexB基因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exAB-OprM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外排泵抑制剂的抑制试验,观察抗菌药物的MIC变化.结果:联合外排泵抑制剂后,庆大霉素(GEN)和环丙沙星(CIP)MIC值与之前相比大部分有2个折点的变化,有4株Mea的MIC值有4个折点以上的变化,但总体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株多重耐药Pa株中,均存在外排泵MexAB-OprM的高表达,多重耐药菌组外排泵表达量达敏感组的36.5倍.当外排泵抑制剂CCCP浓度为7.5 μg/ml时,庆大霉素(GEN)、环丙沙星(CIP)、四环素(TET)MIC值不变或增加的菌株(≥1MIC组)与MIC值减小的菌株(≤1/2MIC组)的外排泵相对表达量之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而头孢噻肟(CTX)MIC值不变或增加的菌株(≥1MIC组)与MIC值减小的菌株(≤1/2MIC组)的外排泵相对表达量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外排泵MexAB-OprM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起着十分莺要的作用,MexAB-OprM的高表达与多重耐药Pa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有着密切关系,可能起着基础性耐药作用,但其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性影响较小.其高表达还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有着直接的量的关系,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刘洋;李方去;蒋伟燕;杨爱平;杨锦红;王金文;张颖;赵飞;李向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洛阳市2008年重点食品卫生质量状况,掌握今后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方向,为相关部门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群众日常消费的重点食品,分县、乡、村三个层面分别随机抽样,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抽检样品328份,合格296份,合格率为90.24%.其中,豆制品合格率低,为58.54%.结论:部分品种食品质量低劣,存在较严重安全隐患,应加强对这类食品的监督执法力度,以保障食品的食用安全.
作者:张雪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的测定方法.方法:葡萄原花青素能在热酸性条件下可醇解产生花色素,利用其还原性在铁盐的催化反应下产生特征性的红色,其显色灵敏而稳定,比色测定样品溶液在55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结果:对照品原花青素的检测浓度在10.71~160.66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5.03%,RSD为1.67%.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快速、准确、成本低,适用于保健食品中原花青素的测定.
作者:蔡晓;杨长晓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离子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发展,可以看到离子色谱分析物的范围不断扩大,样品介质日益复杂,对传统分析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分离、检测手段不断丰富;样品前处理手段的相应改进;标准分析方法的逐步建立和分析目的的进一步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陈芳;龙军标;周金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学方法检测HLA-B27,并进行比较.方法:对120例来我院进行HLA-B27检测的可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样本采用PCR技术和血清学方法同时检测,并对二者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3例血清学结果阳性者中经PCR-SSP法确认有41例阳性.8例血清学结果可疑经PCR-SSP法确认有6例阳性.69例血清学结果阴性者中经PCR-SSP法确认有67例阴性.结论:PCR-SSP法与血清学方法比较,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简捷、准确性高等优点,适宜大批量操作,对血清学方法有疑问的结果起到确定作用.
作者:刘元明;郝钦芳;张丽萍;段萃娟;杨晓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姜黄素的LC-ESI-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1×100 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70:3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检测,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离子为m/z 367(姜黄素),m/z 479(内标芍药苷).结果:人血浆中姜黄素浓度在8~2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为8 ng/ml.姜黄素的萃取回收率为81.6%~90.6%,日内及日间RSD都低于1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姜黄素的临床血药浓度分析.
作者:林观样;王贤亲;胡卢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