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孙黎;刘正泉;罗强;贾天军;刘开扬

关键词:白喉类毒素,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摘要:目的:制备并鉴定白喉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白喉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用白喉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白喉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白喉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痰片结核杆菌的检查与质量控制

    痰涂片检查是国家控制结核病患者的主要手段[1],是发现肺结核传染源、确定诊断、制订化疗方案、考核疗效以及评价防治效果的重要方式.其质量控制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程(NTP)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检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映整个结核病控制项目基础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厚涂片法简单,易行,经济和快速而普遍被采用,检出率可达20%~40%[2].

    作者:殷华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熟肉制品中苯甲酸含量检测结果的分析

    为了了解熟肉制品的卫生状况,本区卫生监督所根据省指令性工作任务,每年对辖区内自制的熟肉制品进行卫生监督抽样检测.依据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1],检测指标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亚硝酸盐、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胭脂红.在诸多检测项目的结果评判中,防腐剂较为困惑,现就熟肉制品防腐剂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管敏娅;张立义;倪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煤灰中钠的不确定度评定

    ISO/IECI 7025以及GB/T 15481-2000中均要求检验实验室具有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能够对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作出正确评估,满足客户及监测工作的需要.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验室数据比对、方法确认、标准设备校准、量值溯源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煤中的钠含量,对其产生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

    作者:孙健勇;裴庆润;朱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吲哚乙酸

    目的:采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吲哚乙酸含量.方法:选用IonpacAS11阴离子分析柱,0 ~20 mmol/L KOH淋洗液,流速为1.0 ml/min,电导检测器.用纯水萃取样品,经高速离心、过C18小柱、用0.2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结果:本法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3%~101%,低检出量0.10μg/g.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大批样分析.

    作者:颜金良;王立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食源性和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及调查

    目的:从食品标本、食物中毒标本和感染病人标本分离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在食品污染和病人感染中的分布状况.方法:采集生食品、食物中毒标本和医院感染病人标本,用国标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验证,DNA探针杂交确认菌株.结果:散装熟肉制品、生奶、蔬菜沙拉和生制速冻米面的污染率超过20%,超过20%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79.6%的医院分离株来自呼吸道标本.结论:在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呼吸道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大的危害.

    作者:张严峻;朱敏;张俊彦;潘军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海盐县2005~2007年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海盐县盐业公司、居民户及学生家食用盐含碘情况,客观地评价碘盐干预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有力科学依据和为合理补碘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按<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浙江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抽样,对盐业公司、居民户、学生家碘盐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盐业公司盐样324份,碘盐合格率100%.检测居民户盐样864份,碘盐覆盖率97.9%,合格碘盐食用率93.9%,非碘盐2.1%.检测学生家食用盐样600份,碘盐覆盖率97.5%,合格碘盐食用率90.5%,非碘盐2.5%.结论:海盐县盐业公司碘盐合格率100%,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93.9%,学生家合格碘盐食用率90.5%,虽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90%以上,但仍有部分居民户尤其学生家食用不合格碘盐甚至无碘盐情况居多,应进一步扩大调查监测范围、频率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1],确保居民户和学生家食用合格碘盐.

    作者:徐宏伟;何燕刚;倪春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杭州市伤寒沙门菌多位点序列分型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在杭州市伤寒沙门菌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对31株伤寒沙门菌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进行分子分型和重复性试验.结果:31株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个MLST型.ST1型(等位基因谱为1-1-1-1-1-1-5)7株,ST2型(等位基因谱为1-1-2-1-1-1-5)23株,ST3型(等位基因谱为1-1-2-1-1-1-9)1株;31株伤寒沙门菌在LB琼脂上连续传代十代之后再采用MLST进行分型,其分型结果与之前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ST2、ST1型是杭州市2006~2008年流行伤寒沙门菌的优势型别.

    作者:汪皓秋;潘劲草;张蔚;郑伟;俞骅;孟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亚丙基丙酮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亚丙基丙酮的采样和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用活性炭管采集,经1%甲醇的二硫化碳溶液解吸,FFAP毛细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制规范>的要求进行方法研究.结果:异亚丙基丙酮浓度在10~1000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9,低检出浓度为0.2 mg/m3,相对标准偏差<5%(n=6);气体采样效率≥96.6%,100 mg活性炭对异亚丙基丙酮的穿透容量为4.7 mg,平均解吸效率97.6%;活性炭样品室温下可保存7天;丙酮、丁酮、异佛尔酮、苯、甲苯、二甲苯等共存物不干扰测定.结论:本方法各项指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制规范>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异亚丙基丙酮的测定.

    作者:江锐曙;蔡志斌;张英;刘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伴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IR)状态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48例OMI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组)24例和常规+辛伐他汀治疗组(S 组)24例.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C、HDL-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与24例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MI伴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升高,HDL-C降低(P<0.05);CHD组FPG有上升趋势(P>0.05),FINS增高,ISI下降,IR增高(均P<0.01),ISI降低,HOMA-IR:增加(P<0.001);R组和S组患者治疗后ISI升高,而HOMA-IR降低,S组治疗后ISI增高和HOMA-IR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R组(P<0.05).结论:OMI伴高脂血症患者存在IR,辛伐他汀可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晁国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铅中毒患儿血清铁、转铁蛋白和铁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铅中毒患儿及对照组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铁蛋白(SF)三项指标的含量变化,探讨血铅水平与这些铁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3例儿童标本按血铅水平分为三组:相对安全对照组(血铅小于100μg/L)、轻度铅中毒组(血铅100~200μg/L)及中度铅中毒组(血铅200~440μg/L).分别测定血清Fe、TF、SF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铅中毒患儿血清Fe、SF出现降低趋势,TF出现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铅中毒组血清Fe、SF出现降低,TF出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Pb与Fe、TF、SF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发现:Ph与Fe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365,P值为0.001;Pb与TF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323,P值为0.004;Pb与SF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为-0.252,P值为0.026.结论:中度铅中毒会引起儿童铁代谢异常.

    作者:徐晓杰;林海峰;胡云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食品中铅

    目的:探讨食品中铅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微波消解样品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食品样品中的铅.结果: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4.2%~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1%~8.9%.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简单、准确、灵敏等特点,适合食品中铅的测定.

    作者:李忠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采用增强拉曼检测技术对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目的:建立牛奶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谱线数目、位移值和谱带强度等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构成及构象信息.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方法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法灵敏度低的缺点,使痕量物质检测成为可能.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采用在纯鲜牛奶中插入三聚氰胺标品溶液的方法模拟实际检样.结果:通过与纯鲜牛奶和三聚氰胺标品溶液的图谱比较,发现在710 cm-1处具有明显的特征峰,可作为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的鉴定依据,其检测限值可达0.5 mg/kg.结论:表面增强拉曼检测技术可用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具有检测快速、操作方便的优点.

    作者:陈安宇;焦义;刘春伟;崔子健;郭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各项凝血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评估

    目的:通过凝血实验室指标与临床病症的紧密结合,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例肝硬化代偿组(LC-1)、67例肝硬化失代偿组(LC-2)和健康对照组(N)进行PT、PA、Am、FIB、Ⅴ、Ⅶ、Ⅷ、DD及PLT的测定和分析.结果:1.肝硬化失代偿患者(LC-2)PT、PA、APTT、FIB、Ⅴ、Ⅶ、DD及PLT水平与N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LC-2组与LC-1组比较,PT、PA、APTT、Ⅴ、Ⅶ、FIB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肝硬化失代偿患者PA与Ⅶ相关性高(r=0.66);3.DD、Ⅴ和Ⅶ在肝硬化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1.DD、PT、PA、APTT、FIB、Ⅴ、Ⅶ、PLT水平对LC-2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2.PT、PA、APTT、Ⅴ、Ⅶ、FIB对LC-1与LC-2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3.DD、Ⅴ和Ⅶ对肝硬化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4.DD、Ⅴ、Ⅶ和APTT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分期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加强其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刘志国;毛远丽;刘佳;洪炜;张鞠龄;丛玉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008年睢县碘盐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全县现阶段居民碘盐食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全县人民食用合格碘盐及了解合格碘盐的使用率,有效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方法:根据<全国碘盐检测方案>,对居民户的碘盐进行随机抽查和结果判定.结果:全县碘盐覆盖率为97.64%,全县合格碘盐使用率为91.40%.结论:本地居民基本实现食用合格碘盐的目标.

    作者:韩敬华;郭秋生;袁保建;亓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均进行常规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以避免医院内感染及其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配血标本进行梅毒抗体初检,对初检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法确认.结果:10498份输血前标本,用ELISA法检出梅毒抗体阳性56份,阳性率为0.53%.ELISA法检出的56份阳性标本,经TPPA法确认阳性52例,阳性检出率为0.48%.结论:ELISA法作为住院患者手术及输血前梅毒抗体常规方法,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医院内输血感染情况,确保医患安全.

    作者:王振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中毒病人血液中的三唑酮

    目的:测定中毒病人血液中的三唑酮.方法:样品加入丙酮、涡旋混合、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氮吹,DB-1701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6%~9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6%.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检出限低,适合中毒病人血液中三唑酮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榕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rpsL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套应用multi-PCR-SSCP(multipl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information Polymorphism)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常规PCR和multi-PCR-SSCP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并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常规药敏试验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有41株耐药,其中,耐异烟肼(INH)35株;耐利福平(RFP)31株;耐链霉素(SM)31株.单基因PCR-SSCP与multi-PCR-SSCP分析结果一致,检出katG,rpoB、rpsL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5.7%(23/35)、84%(26/31)、71%(22/31),17株药物敏感株中有1株rpoB基因SSCP电泳条带与结核杆菌标准株结果有差异. 结论:multi-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rpsL耐药基因的突变,将该方法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作者:杨柳;苏明权;程晓东;岳乔红;马越云;刘家云;郝晓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质控菌液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探讨

    目的:探讨和建立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分析质控纯菌种液中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来源,逐一进行评定,然后采用合成的方法来计算和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结果:本次实验中的扩展不确定度为8.6%,采用此方法适合于类似检测条件下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评定.结论:重复性检测和平行计数是检测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B类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贡献较小,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检测结果的报告应用不确定度合理地表征.

    作者:李振龙;何天有;屈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奶制品中蛋白质消化方法的改进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因此测定奶制品中的蛋白质尤为重要.然而测定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需要将样品进行消化处理和蒸馏,方法较费时且复杂,现对样品消化时消化方式进行改进,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赵秀云;尤平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制备并鉴定白喉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白喉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用白喉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白喉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白喉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白喉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黎;刘正泉;罗强;贾天军;刘开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