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史课程实践体验式教学法训练项目的设计

梁润英;刘文礼;田艳霞;郭风鹏;徐江雁;李贞莹

关键词:医学史, 实践教学法, 训练项目
摘要:中国医学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训练项目的设计运用,拟培养学生文献搜集及利用能力、知识整合及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分工协作能力的训练,强化中医理论体系的认知与思维体系的构建培养,使学生在中医入门阶段形成对中医学的系统、科学认识,树立良好中医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思政教育融入中医专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以针灸学为例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的意义,以及思政教育融入到针灸学教学之中的特点,介绍思政教育融入针灸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发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针灸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自信,激发学习热情,中华文明认同;有助于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张允芝;陈波;尚秀葵;李明月;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国医学史课程实践体验式教学法训练项目的设计

    中国医学史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展实践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训练项目的设计运用,拟培养学生文献搜集及利用能力、知识整合及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分工协作能力的训练,强化中医理论体系的认知与思维体系的构建培养,使学生在中医入门阶段形成对中医学的系统、科学认识,树立良好中医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梁润英;刘文礼;田艳霞;郭风鹏;徐江雁;李贞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老年髋部骨折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是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采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围绕近年来髋骨骨折中医护理的研究进行分析思考,针对性地诠释了一些不足和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对整个髋部骨折中医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留巧;苗淑莹;夏梦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 评价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骨痂形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接骨汤能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情况,促使患者骨折较快愈合,效果显著.

    作者:全文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湿疹的床边一体化教学设计

    根据铁涛班“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湿疹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按照湿疹章节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对教学方法、人员配置、教学内容、教学各个步骤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采用床边教学方式,实施理论和临床“一体化”教学,学生直接在临床中学习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深入基层多实践,早进临床早临证,了解诊治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明确学习目的,重点强化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作者:肖红丽;眭道顺;李东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五味消毒饮在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且术后出现肿胀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1例.参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远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肿胀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实施治疗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发汉;周带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医学院传染病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患者更需要来自医护人员以及社会的关爱与理解.本文针对现行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就临床工作中对医学生关于传染病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为高校教育及医院临床教学提供作为参考,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进程.

    作者:江明洁;贺劲松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胃康灵胶囊中芍药苷和甘草次酸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胃康灵胶囊中芍药苷和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Anglient ZORBAXSB-C18,5μm,4.6×150 mm);流动相0.1%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在-0.0250~0.3750 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89),方法平均回收率99.5%,甘草次酸在0.0265~0.3975m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8),方法平均回收率98.8%.结论 经方法学验证,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胃康灵胶囊中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龙玉琼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方玉甫教授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经验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思路、经典案例等方面入手,对方玉甫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以示方教授的临床辨证思路及遣药组方方法,以期为痤疮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马烊烊;方玉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综述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的治疗与预防成为我国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方案多样,其中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从针刺取穴、补泻手法、针刺与其他外治方法对比等方面,比较不同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治疗效果的差异,探讨针刺治疗近视的机理,寻找针刺治疗近视优化方案,希望对临床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帮助.

    作者:丁英霞;姚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认知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时效性观察

    目的 观察认知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时效性.方法 将12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和针灸治疗.认知训练及针灸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4周.患者第1次治疗前及每周治疗后均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结果 治疗1周后,2组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开始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仍不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周后,对照组评分有所提高,但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结合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在持续治疗2周后开始显现出来,3周、4周后疗效更明显,与其疗程呈正相关.

    作者:罗银星;郑时珍;郝浩;李红;林玲;程武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灸对机体代谢组学的影响机制探讨及差异性比较

    针灸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针刺、艾灸属于不同的刺激方式,对其治病起效的本质、是否具有差异性,因尚未深入研究而缺乏统一的认识.代谢组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与针灸的整体性调节效应相契合.因此,通过探讨针灸起效时机体的代谢组变化,来阐明两者的作用机制及其差异;对今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新思路、新方法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驰;肖玲;刘涛;刘密;张国山;常小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石膏和方解石的鉴定

    矿物药石膏和方解石由于性状的不同,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石膏和方解石,它们主要成分是相同的,但是文献和《药典》对它们功效描述却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应用也不相同,这些问题在实际应用时易引起混淆.本文根据实际验收经验,参考文献,结合标本馆收藏标本,对上述几种矿物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卢红委;张付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陈树泉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下肢水肿经验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适用于多种疑难杂病和怪病,且其症状也复杂多变.陈树泉导师对此方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从“证”与“症”方面入手,认为该方总的病理机制是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机失常,临床可出现多种复杂症状表现.但只要从仲景原意出发,抓住“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同时伴有情志异常的症状表现,就可以大胆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同时应用此方治疗肿瘤患者下肢水肿病,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王丽霞;陈树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各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检验.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物制剂领域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课题设计、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并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作者:祝侠丽;贾永艳;周宁;田效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和疼痛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更优,P< 0.0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和疼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乔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内分泌专科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骨密度变化情况、疼痛强度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6.67% (P< 0.05);2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通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杨月;林家坤;林俊;姚晓文;易健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爱罗咳喘宁对COPD大鼠细胞因子(IL-4、IL-12、INF-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爱罗咳喘宁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 (Interleukin-12,IL-1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和急支糖浆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6mL/ (kg·d)),急支糖浆组给予急支糖浆口服液(3 mL/d),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5,10 g/(kg·d)),连续14d.酶联免疫法(Enzyme h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匀浆中IL-4,IL-12,INF-γ含量.结果 模型组肺匀浆中INF-γ、IL-4和IL-1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爱罗咳喘宁中、高剂量组中INF-γ、IL-4和IL-12均显著减少(P<0.01,P<0.05).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INF-γ表达,模型组INF-γ表达显著强于正常组.爱罗咳喘宁中、高剂量组中INF-γ表达较模型组减弱.结论 爱罗咳喘宁对COPD干预有效,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弱INF-γ,IL-4和IL-12的合成与分泌而抑制COPD炎症过程.

    作者:王祎;陈婷婷;倪普;朱一鸣;黄华;冯宜飞;冯奕鹏;尚立芝;张红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西医院校基于实用中医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进,对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教学,当以“实用”为目的,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变得形象生动,易于西医学生理解,将中医课程打造成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本文针对笔者从2012年以来对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的任职经验,以及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实际需求,谈了对中医教学改革的思考和体会.

    作者:叶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合用经方治疗眩晕症举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所记载的方子为经方.《伤寒杂病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病位有准确的描述,经方中的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疗眩晕;另外病机相同时也可以异病同治,文中所举案例的病机与葛根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方证的病机一致,即可应用.文章通过临床验案进行分析.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