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陈树泉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下肢水肿经验

王丽霞;陈树泉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 寒热错杂, 水肿, 肿瘤, 陈树泉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适用于多种疑难杂病和怪病,且其症状也复杂多变.陈树泉导师对此方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经验,从“证”与“症”方面入手,认为该方总的病理机制是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机失常,临床可出现多种复杂症状表现.但只要从仲景原意出发,抓住“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同时伴有情志异常的症状表现,就可以大胆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同时应用此方治疗肿瘤患者下肢水肿病,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综述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近视的治疗与预防成为我国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方案多样,其中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从针刺取穴、补泻手法、针刺与其他外治方法对比等方面,比较不同方法对青少年近视治疗效果的差异,探讨针刺治疗近视的机理,寻找针刺治疗近视优化方案,希望对临床青少年近视的治疗有帮助.

    作者:丁英霞;姚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痛宁胶囊中天麻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痛宁胶囊中天麻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方法 结合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通过分析头痛宁胶囊中天麻素的测定过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分析和计算,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天麻素含量为(1.12±0.02) mg/g,k=2.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标准品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和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是稀释定容和样品重复性测定引入的不确定度,样品称量产生的不确定度较小,可忽略不计.结论 本文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可用于头痛宁胶囊中天麻素含量测定的评定,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苑博;马海英;王颖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我国动物药本草考证研究进展

    动物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但由于时代变迁,地域相隔,动物药原动物基原混淆不清,对其开发与利用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查阅近50年文献,并结合现代和古代本草学著作,从动物药的本草论著、动物本草考证研究方面,综述了我国动物药本草研究现状,旨在提炼前人宝贵经验,为动物药的本草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肖洪贺;杨洋;高佳;许燕;段双蕊;谢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五味消毒饮在下肢骨折术后肿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分析五味消毒饮加减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中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且术后出现肿胀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1例.参照组给予甘露醇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肿胀缓解时间远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泡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术后肿胀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实施治疗可获取更为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发汉;周带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思政教育融入中医专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以针灸学为例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的意义,以及思政教育融入到针灸学教学之中的特点,介绍思政教育融入针灸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法,发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针灸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助于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自信,激发学习热情,中华文明认同;有助于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张允芝;陈波;尚秀葵;李明月;韩晓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

    教育科研对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随之成为了各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高等院校要深入挖掘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端正教育思想,转变部门职能,健全规章制度,建设管理团队等措施来提升教育科研管理水平,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终目的.

    作者:史冰洁;马铁明;刘争清;许南阳;尹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早期胃癌筛查指标的研究进展

    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CG)是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早期胃癌的预后良好甚至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高,可达到90%以上,然而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由于胃癌的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胃癌,因此大规模的筛查早期胃癌至关重要.本文就初步筛查早期胃癌的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席小霞;刘进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和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 10月-2017年10月我院5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针药复合麻醉,对比2组效果.结果 术前,2组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评分改善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 IL-1 β、TNF-α以及IL-6水平均较低,P<0.05;同时,2组的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用量对比,P<0.05.结论 给予老年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有助于术后早期认识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洪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方玉甫教授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经验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文章从病因病机、辩证思路、经典案例等方面入手,对方玉甫教授运用潜阳封髓丹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探讨分析,以示方教授的临床辨证思路及遣药组方方法,以期为痤疮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马烊烊;方玉甫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医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细胞培养技术应用于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医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近几年的细胞培养教学情况,全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与科研创新能力为基本落脚点,展开对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为建设高端中医类科研型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柴艺汇;高洁;吴大梅;李静;管连城;李文;秦忠;陈云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合用经方治疗眩晕症举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所记载的方子为经方.《伤寒杂病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病位有准确的描述,经方中的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疗眩晕;另外病机相同时也可以异病同治,文中所举案例的病机与葛根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方证的病机一致,即可应用.文章通过临床验案进行分析.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雷火灸法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雷火灸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效果.方法 将145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使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并予西药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雷火灸中医技术操作治疗,分别在治疗后3d、7d使用疼痛VAS评分法及Barthel评定对比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火灸法改善气虚血瘀证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汤娜;班颖;宋钝;杨荔芳;杨玉婷;王鶄;金潼;王志楠;曹柏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各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检验.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物制剂领域的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药剂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课题设计、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并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作者:祝侠丽;贾永艳;周宁;田效志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81)埋线疗法及其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是指将羊肠线、蛋白线用特殊的方法埋入相应的穴位内,利用异种蛋白对穴位内产生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疼痛科、骨科及一些慢性病症等,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应用穴位埋线疗法将蛋白线注入穴位内在体内缓慢吸收起到长期刺激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及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提高机体应急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改善,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减轻或消失,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建军;刘伯飞;于守全;杨建辉;杨才德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常用方剂分类综述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是为常见的神经官能症类型.临床研究表明:心内科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为30%,心脏神经官能症占绝大多数.中医药在辨证治疗心脏功能性不适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文献较多,涉及的方剂种类广泛,但是辨证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报道较少.以脏腑、八纲为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对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将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常用方剂按照脏腑、八纲辨证进行分类,以期为临床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选方用药.

    作者:包宇;杨涵;王潇凡;王恒涛;杨丽萍;李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海南南药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海南特色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和艾灸有机结合起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一般情况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62例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以1∶1比例分成试验组、对照组.2组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敷贴联合艾灸,每日1次,连续7d.分别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艾灸能够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增加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洪波;韩平;郑美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要求的64例气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加服氯沙坦钾片,共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红细胞计数(RB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纤维蛋白原(Fb)、血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24 h UP、尿ACR、尿RBC、血Fb降低(P<0.01),血AT-Ⅲ升高(P<0.05),尿FDP降低(P<0.05);对照组24 h UP降低(P<0.01),尿ACR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尿RBC、血Fb、尿FDP均降低(P<0.05),血AT-Ⅲ升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肾小球肾炎能降低24h UP、尿ACR、尿RBC、尿FDP和血Fb水平,升高血AT-Ⅲ活性.

    作者:汪明亮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华佗是怎么死的?——谈医古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发现,华佗之死的主要原因并非作者所言“恃能厌食事”,而是因曹操的猜忌,所以华佗从开始为曹操治病就已经埋下了必死的结局.从文本出发观照细节,可以抛开作者主观的刻意干扰,获得更多客观真实的信息.在医古文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而且能够深切体会古代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关注字里行间内容、注意文中相互矛盾或不合理之处及留意语言中的空白或断流.

    作者:赵东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腰夹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布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斜率(MFs).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表面肌电MFs均升高,且观察组表面肌电MF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腰夹脊穴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邦;王铁刚;董敏;于晓东;陈广顺;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 王国方主任运用四逆散治疗乳癌的经验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治疗乳癌有较好的优势.王国方主任认为乳癌的发病机制与肝郁脾虚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痰”和“瘀”的病理因素相加发病,临证时使用四逆散为基本方,通过疏肝健脾,解郁化痰的基本大法,临证时结合患者的具体表现辨治加减,治疗与预防乳癌复发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乳癌的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滞痰凝.

    作者:马继恒 刊期: 2018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