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医学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调查分析

贺志安;张晨光;郭庆合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 生物安全防护,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来自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血站、防疫站的116名在职学习的医学检验专业专升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职医学检验人员对医院感染概念、消毒与灭菌技术、职业暴露的处理、实验室废物处理等认知率较高(85.3%~94.8%).但对检验人员感染的危险因素、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概念、检验科属几级生物安全防护、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等认知率较低(64.6%~82.7%).结论:在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认识有待加强,应加大检验人员培训力度,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强化职业防护能力、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大兴区2004.6~2006.6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的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大兴区企业单位参加2004.6~2006.6年度健康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44 182人,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5%,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73.2%,公共场所占26.8%);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8%,女性占46.2%);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明显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84.8%,北京本地占15.2%);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下的小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96%,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61.8%,公共场所占38.2%);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80.9%,女性占19.1%);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57.9%,北京本地占42.1%);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单纯ALT异常检出率较高.年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每一个食品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作者:付桂英;秦红;王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茜素红共振光散射法检测金属硫蛋白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简便的测定金属硫蛋白(MTs)的共振光散射(RLS)新方法.方法:在pH 2.5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茜素红(AR)与MTs作用,导致体系的RLS明显增强.结果:在实验适条件下,MTs-AR-SDBS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随着MTs的加入在505 nm处急剧增强,且增加的强度与MTs加入量成线性关系(r=0.9994).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6~16.5 μg/ml,检出限为19.05 ng/ml.结论:方法简便、灵敏、选择性好,检测加标样品中MTs,结果较满意.

    作者:薛金花;王永生;欧阳运富;王英;李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目的:了解鞍山市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方法: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对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提取、分离以及定性定量分析,优化了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结果:在佳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大多数小于1.0 μg/L(按水样体积1 L,提取液定容体积为1.0 ml计),回收率为60%~130%之间.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日常监测.

    作者:孙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蓖麻毒素及其检测技术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是一种从蓖麻种子的胚乳中提取的植物蛋白毒素.一个多世纪以来,RT因其具有强毒性而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RT来源广泛,毒性较高,已被外军作为武器化的一种毒素加以研究[1].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公约把RT列为为严格的控制对象之一,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RT军事价值的关注.

    作者:王俊虹;康琳;高姗;贾杨;王景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1~2005年荆门市纯净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纯净水产品质量.方法:作者对2001~2005年415份纯净水按GB/T4789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致病菌、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1.4%;霉菌、酵母菌74.9%,合格率低.结论:要进一步对纯净水加强监督检测,以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

    作者:阮先成;王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大型水蚤对农药和无机砷污染的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毒性检测

    目的:验证采用大型水蚤检测农药和无机砷污染的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毒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大型水蚤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的毒性,用SPSS12.0统计分析计算大型水蚤的LC50.结果:大型水蚤能够灵敏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的0.2%高渗甲维盐和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液污染,在农药浓度达到微克时,仍然有响应;对砷酸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可以达到毫克.结论:大型水蚤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中农药和无机砷的污染.

    作者:潘力军;高世荣;孙凤英;王俊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深圳市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卫生专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卫生专项监测,了解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的卫生状况,为提高南山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及GB15982-1995,GB15979-2002中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结果:61所医疗机构共抽查786份样品,总合格率为91.2%,其中医院合格率95.5%,社康中心合格率90.1%,社会医疗机构合格率86.4%;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78.3%及88.1%.结论: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质量优于社康中心和社会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应加强清洁及消毒.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对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督促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1].

    作者:袁月明;刘楚云;李保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靶基因及其生物学特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极易通过各类污染食品进行传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

    作者:杨振泉;焦新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尿中的铅

    测定尿铅的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电位溶出仪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需要硝酸-高氯酸消化,在操作过程中,酸雾、有机溶剂、氰化钾等影响着操作人员的健康,而所用的玻璃仪器较多,用硝酸浸泡后,驱铅是否干净还是个未知数,试剂中铅的含量也严重影响着测定结果.电位溶出仪法有时由于电极的原因结果相对不是很稳定.而本文采用了加入基体改进剂,将尿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后,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钱国英;李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

    目的:用铝粉做吸附剂,观察其对脂肪干扰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的消除效果以及其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取一定量的铝粉放人萃取池中做吸附剂,对鱼肉进行快速溶剂萃取.然后用本方法和国标法分别对其测定,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浓度在O.05~4.0 μ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3~0.9996),测定值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整个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尤其是简化了萃取过程,消除了脂肪对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的干扰,防止了污染,减少了损耗.

    作者:陈京闽;杨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析ISO/IEC17025:2005

    2005年5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取代ISO/IEC17025:1999.CNAL依据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原则,于2005年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AC01:2005),取代CNAL/AC01:2003《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ISO/IEC17025:1999).

    作者:张镝;周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全血铅测定的前处理优化与质控检测

    目的:通过质控样品的检测验证优化后全血铅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全血标本经10%硝酸酸化,与基体改进剂同时进样,采用石墨炉原子化器原子化和Zeman效应背景校正,测量吸收峰面积,通过标准工作曲线得出血铅值,同时检测全血标本和质控样品.结果:优化后的处理条件检测质控样品结果满意.结论:本实验中对血铅检测条件的优化合理.

    作者:张宜明;俞锡林;丁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方法(ELISA)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方法:按要求采集农村集中式水厂源水,同时用HPLC法和ELISA法双盲测定,比较结果;选择微囊藻毒素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水体,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标准用ELISA法各进行6次测定,统计出相应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结果:ELISA法检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准确度及精密度较理想,与HPLC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LISA法实用、准确、简便、快速,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作者:余天莉;蒲朝文;何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6年吉林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省乃至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625件,检出沙门菌97株,检出率15.5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检出率13.44%;大肠杆菌O157:H7 9株,检出率2.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检出率13.4%;副溶血弧菌3株,检出率3%;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速冻生制面米食品品种污染较重,另外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非发酵豆制品等即食食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作者:辛生;刘桂华;龚云伟;杨红;孔祥云;安笑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农药由于具有高效、速效、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生产、采后保鲜等过程.

    作者:陈芳;杨冰仪;龙军标;张健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管理

    SARS病毒在实验室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004年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加拿大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我国也先后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6)、《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CNAL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2005),使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作者:徐东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胖症儿童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肥胖症患儿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诊断、预防儿童肥胖症及并发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17例肥胖症儿童和120例正常儿童作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肥胖组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症儿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并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

    作者:毋小玉;陈青珍;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条中铝的改进

    目的:探讨铬天青S作显色剂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油条中铝的含量.方法:在pH 6.7~7.0近中性的体系中,铝在聚乙二醇辛基苯醚(OP)和溴代十六烷吡啶的存在下与铬天青S形成稳定的蓝色四元混合胶束,其吸光度与铝含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结果:铝含量在0.5~8.0 μg/25 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O.9996,回收率在90%~110%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显色灵敏、稳定,可用于油条中铝的测定.

    作者:徐明敏;陈波;陈武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李斯特菌增菌液的研究

    目的:研制改良李斯特菌增菌液.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吖啶黄、萘啶酮酸、亚碲酸钾、氯霉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浓度在15~10 mg/L时,吖啶黄对蜡样芽胞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性,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20~10 mg/L浓度的萘啶酮酸、25~15 mg/L浓度的亚碲酸钾对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性,但对单增李斯特菌无抑制性;15~3 mg/L 4种浓度的氯霉素对3种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性;用吖啶黄15 mg/L、萘啶酮酸20 mg/L、亚碲酸钾15 mg/L的李斯特菌改良增菌液增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国标法(P<0.05).212件样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由0.94%提高到7.08%.结论:该增菌液选择性强,检出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敏;梅玲玲;程苏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统计方法评价尿碘标物测量的溯源性

    目的: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对同一组尿碘实验平均值与其标准值进行比较,观测结果的溯源性及判定快速尿碘试剂盒法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t检验、正态分布小样本容量的简化检验(A法)和方差检验(B法)来判定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异同.结果:检验表明:用A法分别对两种测定方法所测标样的平均值及测定均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均无差异.t检验两种测定方法的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为准确评价快速法的测定结果,再采用B法进行统计比较,以提高数据质量.结论:应用不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对同一组实验观察平均值与其标准值的结果比较,快速法标样2结果偏低,其他经方差检验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表明测定数据有良好的溯源性.

    作者:黄居梅;叶平;翟丽屏;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