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统计方法评价尿碘标物测量的溯源性

黄居梅;叶平;翟丽屏;王欣

关键词:统计学, 尿碘标物, 溯源性
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对同一组尿碘实验平均值与其标准值进行比较,观测结果的溯源性及判定快速尿碘试剂盒法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t检验、正态分布小样本容量的简化检验(A法)和方差检验(B法)来判定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异同.结果:检验表明:用A法分别对两种测定方法所测标样的平均值及测定均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结果均无差异.t检验两种测定方法的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意义,为准确评价快速法的测定结果,再采用B法进行统计比较,以提高数据质量.结论:应用不同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对同一组实验观察平均值与其标准值的结果比较,快速法标样2结果偏低,其他经方差检验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表明测定数据有良好的溯源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2006年吉林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吉林省高危食品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省乃至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有效地预防、预测食源性疾病的爆发.方法: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度工作手册进行.结果:检测生畜肉、生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动物性水产品、蔬菜、速冻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共625件,检出沙门菌97株,检出率15.5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检出率13.44%;大肠杆菌O157:H7 9株,检出率2.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检出率13.4%;副溶血弧菌3株,检出率3%;未检出弯曲菌.结论:吉林省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生肉速冻生制面米食品品种污染较重,另外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非发酵豆制品等即食食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作者:辛生;刘桂华;龚云伟;杨红;孔祥云;安笑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管骨形成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气管骨形成症(tracheopathia osteoplastica,TO)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素,提高对T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的3例T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和诊疗依据.结果:3例TO患者均为男性,均有慢性咳嗽、咯痰,反复肺部感染的病史.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支气管软骨部结节样或鹅卵石样突起,活检可见粘膜下软骨和骨组织形成.结论:综合上述3个病历和文献认识到TO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清的临床病理变化,可能与化学物质、油烟等慢性刺激及病人自身内分泌变化导致钙磷代谢异常有关.慢性不明原因的咳嗽应警惕本病的存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发现和确诊此病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歆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兴区2004.6~2006.6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的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大兴区企业单位参加2004.6~2006.6年度健康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44 182人,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5%,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73.2%,公共场所占26.8%);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8%,女性占46.2%);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明显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84.8%,北京本地占15.2%);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下的小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96%,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61.8%,公共场所占38.2%);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80.9%,女性占19.1%);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57.9%,北京本地占42.1%);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单纯ALT异常检出率较高.年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每一个食品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作者:付桂英;秦红;王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80 562名从业人员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1995~2005年间从业人员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快速环状卡片测试方法(RPR)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对80 562例从业人员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梅毒抗体阳性306例,阳性率37.98/万,其中男性83例,女性223例,以娱乐业从业人员阳性率高为50.47/万.结论:我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从1995~2002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至2005年有所回落,阳性率同1998年持平.

    作者:朱国良;平国华;周伟艳;朱旦蓉;姚漫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质中低含量铜的质量控制

    水中铜的检验方法首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时仅限于较高浓度的含量(>0.2 mg/L)[1],对于低含量铜的检测则必须通过APDC-MIBK络合萃取后才能满足实验要求,而络合萃取法操作较繁琐,且燃烧有机溶剂MIBK造成实验室污染,对工作人员有一定危害.为了减少样品处理过程的环节,节约试剂,提高效率,本文采用简单的酸浓缩法测定质控水样中低含量铜,取得准确可靠的结果,变异系数为0.48%,回收率为98.9%~101.0%,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蔬菜和水果中硫丹类农药残留

    目的:测定土壤、蔬菜和水果中5种硫丹类农药残留.方法: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μ-EC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001~0.1 μg/ml,在此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394~1.330 μg/kg,测定的回收率为64%~106%,相对标准偏差<1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并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作者:刘文杰;晋玉霞;马玲;庞新安;张利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微量铅

    铅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是一种具有蓄积性的有害元素,当摄入过量时会对人体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造成危害.人体铅的主要来源是食品,每天约400 μg,生活饮用水10μg,空气20 ng.

    作者:张丽云;刘淑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

    目的:探讨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方法:对具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宾馆中的可吸入颗粒物、CO2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检测分析.结果:有滤尘罩的中央空调系统管道送风口终端(客房送风口)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小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态污染物CO2在客房送风口端的浓度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房间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浓度的增高是由于送风口的吹扫气流使得房间静止的颗粒物被吹扫搅起的结果.CO2等气态污染物在送风口终端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差异应取决于新风量的大小.除颗粒物本身的致病因素外,作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载体颗粒,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在有污染可能的房间内吹扫效应所导致的进一步传播.室内空气污染在不同的建筑几何结构中表现为相应的、动态的变化规律,污染物的吹扫效应是对其一定规律的总结.

    作者:谭天媛;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Taq Man-MGB探针Real-timePCR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

    目的:建立Taq Man-MGB探针Real-time荧光PCR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技术.方法:在对单增李斯特菌invA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基础上,设计一对特异性Taq Man-MGB探针法引物及探针,通过Real-time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用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李斯特菌invA基因阳参片段及不同菌株、食品标本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方法的灵敏性高,其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可检测57个拷贝数,经18 h增菌,可检测低至4.5 cfu/ml的细菌;特异性强,检测6株单增李斯特菌标准株和100株单增李斯特菌样品分离株的PCR循环域值(CT值)均小于25,而90株威氏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以及非李斯特菌PCR循环域值(CT值)大于35;快速,快1 h可出结果,实际样品20 h可出结果,而常规细菌培养法需要一周以上;对103份速冻米面食品进行检测,13份阳性,与常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q Man-MGB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Real-time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操作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梅玲玲;王晶;孟真;朱敏;高筱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靶基因及其生物学特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极易通过各类污染食品进行传播,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食源性李斯特菌病.

    作者:杨振泉;焦新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37名中老年旅行者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中老年旅行者的血脂水平,为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5年分别对137名55~80岁的中老年旅行者进行血清血脂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58.3%;男、女性总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6.6%和11.6%,女性高于男性;甘油三酯升高检出率分别为21.6%和10.3%,男性高于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检出率分别为51.6%和64.9%,女性高于男性.结论:通过保健体检对血脂水平异常的中老年旅行者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给予正确的防治知识,有利于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中老年旅行者晚年的生活质量.

    作者:谭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北京市大兴区2006年食品污染物铅、镉状况分析

    目的:根据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会议精神,结合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的实际情况,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通过监测食品中铅、镉含量,了解了大兴区部分食品铅、镉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2006年共监测7类80件食品,其中铅超标率为6.25%,镉超标率为3.75%.结论:结果显示食品中铅、镉在本地区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各类食品中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仍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作者:赵冬丽;巩俐彤;房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水和人发中痕量铁

    目的:建立用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铁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蓝和茜素红褪色反应,分别在390 nm和610 nm处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的变化,用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离子.结果:测定铁离子的线性范围:0.050~1.20 μg/25 ml,检测限:3.2×10-11 g/ml.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作者:王晨璐;孙登明;崔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广东省农村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健康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自然免疫状况.方法:采集2~13岁儿童血清标本共计418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G抗体.结果:418份血清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194人,抗体阳性率为46.41%,抗体含量均值为366 mIU/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岁年龄组的阳性率(12.86%)低,10~13岁年龄组的阳性率(90.00%)高.结论:建议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种水痘疫苗.

    作者:郭雪;郑焕英;刘冷;疏俊;何展;王彬;林永杰;梁剑;柯昌文;许桂锋;彭国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1~2005年荆门市纯净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纯净水产品质量.方法:作者对2001~2005年415份纯净水按GB/T4789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致病菌、大肠菌群合格率为100%;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1.4%;霉菌、酵母菌74.9%,合格率低.结论:要进一步对纯净水加强监督检测,以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

    作者:阮先成;王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不同比例的乙腈、0.1%醋酸溶液梯度洗脱,用带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方法检测限为10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2%,回收率为91%~103%.结论:本方法前处理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保健食品钙片中酪蛋白磷酸肽含量的测定.

    作者:田随安;张向兵;李永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浙江省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了解浙江省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情况及海、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毒力特征,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2005年7~9月采集浙江省温州、宁波、舟山的海、水产品及杭州某批发市场的甲鱼,对检出的霍乱弧菌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Ace)的检测,并参照美国CDC PulseNet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并作同源性分析.结果:从采集的990份海、水产品标本中检出1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1株、甲鱼9株、贝类1株、甲壳类1株、鱼类1株、其它1株.经耐药性分析,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100%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耐药率高,达64.3%,其次为庆大霉素、利福平,耐药率为35.7%.毒力基因检测表明,14株霍乱弧菌中3种毒力基因均阳性的有5株,占35.7%;携带Ctx的有7株,占50.0%;只携带Zot的有4株,占28.6%;另有3株毒力基因均阴性,占21.4%.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2株稻叶1f同源;2株小川1k同源;1株小川19k降解;9株O139群霍乱弧菌除1株死亡未作分析外,其余8株分为3个型.结论:此次海、水产品检测的霍乱弧菌血清型较多,但以O139群霍乱弧菌为主,其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较多,这与浙江省近几年霍乱时有散发和多菌型并存的特点一致.耐药率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广州省有较大的差别.

    作者:叶菊莲;程苏云;陆群英;罗芸;吕华坤;孟真;姜理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庆市9 528例体检人群脂代谢特点及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庆市体检人群脂代谢水平和脂代谢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分析14 918例健康体检人中进行了血脂检查的9 528例人群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血脂指标,比较不同年龄段及男女间脂代谢水平和各类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代谢异常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血糖(GLU)的相关性.结果:9 528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脂代谢异常数为3853(40.4%),高TG2504(26.3%)、高TCl901(20.0%)、高LDL-C1573(16.5%)、低HDL-C383(4.0%),其中一项指标异常1978(51.3%)、两项指标异常1260(32.7%)、三项指标异常597(15.5%)、四项指标均异常18(0.5%);高TC、高TG和高LDL-C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而70~年龄段各项脂代谢水平和高TG和高LDL-C有降低的趋势;男性体检人群脂代谢水平和脂代谢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P<0.001).性别、年龄、BMI、血压和GLU五项因素均对TG和LDL-C异常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影响TC代谢的因素是年龄、血压和GLU;性别、BMI和GLU对低HDL-C发生率也有显著影响.结论:脂代谢异常在重庆市体检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通过控制体重、血压、血糖等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而利于对脂代谢异常疾病的防治.

    作者:郑隽;王永红;王继红;李启富;谢友红;谢微波;邓学洁;刘正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原子吸收法测定动物骨粉中锶含量的研究

    目的:建立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动物骨粉中锶含量.方法:采用高压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以氧化镧作为抗干扰剂,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富燃火焰测定锶含量.结果:高压消解法前处理骨粉消化完全,待测元素不易损失,选用浓度为8 g/L氧化镧可基本消除样品中共存元素的干扰.锶含量在0~4.0 μ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0.018X+0.0016,r=0.999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4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4.1%~7.4%,方法回收率在90%~104%,对两种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测定值均与标示值相吻合.结论:方法精密准确可靠,可满足正常来样检测的需要,便于推广.

    作者:商博东;张维;吴颖虹;白世基;马永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化学乙肝免疫传感器中抗体的固定条件探讨

    目的:优化乙肝传感器中抗体的固定条件以制得免疫传感器.方法:以金电极为基底,自组装半胱胺,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将抗体蛋白固定在电极上,制成乙肝修饰电极.以Fe(CN)36-/Fe(CN)46-为电活性指示剂,利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该修饰电极在不同阶段的电化学性能.结果:结果显示优化抗体固定条件后的传感器能对乙肝HBsAg阴阳性抗原进行区分检测.结论:用半胱胺/戊二醛方法固定乙肝抗体制得免疫传感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

    作者:覃柳;刘仲明;邹小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