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5年广东省健康人群流脑免疫水平和带菌状况调查

刘美真;杨华可;廖国东;黄忠生;徐亮;邓小玲;谭海玲;陈经雕;宋铁

关键词:流脑, 带菌率, 抗体水平,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开展流脑监测工作.选择广州市番禺区、茂名化州市、韶关乐昌市、东莞市及汕头市潮阳区作为流脑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广东省流脑监测方案要求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广东省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78.9%(675/856),C群流脑IgG抗体的总阳性率为23.7%(203/856);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65%(7/1077).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结论:广东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Nm的带菌率也很低,提示大部分人对A群流脑有免疫作用.但我省健康人群C群IgG抗体水平较低,一旦有传染源传人,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Taq Man-MGB探针Real-timePCR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

    目的:建立Taq Man-MGB探针Real-time荧光PCR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技术.方法:在对单增李斯特菌invA序列进行分析、比较基础上,设计一对特异性Taq Man-MGB探针法引物及探针,通过Real-time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实现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用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的李斯特菌invA基因阳参片段及不同菌株、食品标本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方法的灵敏性高,其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可检测57个拷贝数,经18 h增菌,可检测低至4.5 cfu/ml的细菌;特异性强,检测6株单增李斯特菌标准株和100株单增李斯特菌样品分离株的PCR循环域值(CT值)均小于25,而90株威氏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以及非李斯特菌PCR循环域值(CT值)大于35;快速,快1 h可出结果,实际样品20 h可出结果,而常规细菌培养法需要一周以上;对103份速冻米面食品进行检测,13份阳性,与常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q Man-MGB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Real-time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易操作等优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梅玲玲;王晶;孟真;朱敏;高筱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深圳市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卫生专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卫生专项监测,了解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的卫生状况,为提高南山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及GB15982-1995,GB15979-2002中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结果:61所医疗机构共抽查786份样品,总合格率为91.2%,其中医院合格率95.5%,社康中心合格率90.1%,社会医疗机构合格率86.4%;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合格率分别为78.3%及88.1%.结论:南山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监测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质量优于社康中心和社会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应加强清洁及消毒.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对各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加强监督、指导,督促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1].

    作者:袁月明;刘楚云;李保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兴区2004.6~2006.6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的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大兴区企业单位参加2004.6~2006.6年度健康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44 182人,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5%,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73.2%,公共场所占26.8%);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8%,女性占46.2%);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明显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84.8%,北京本地占15.2%);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下的小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96%,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61.8%,公共场所占38.2%);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80.9%,女性占19.1%);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57.9%,北京本地占42.1%);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单纯ALT异常检出率较高.年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每一个食品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作者:付桂英;秦红;王海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李斯特菌增菌液的研究

    目的:研制改良李斯特菌增菌液.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吖啶黄、萘啶酮酸、亚碲酸钾、氯霉素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浓度在15~10 mg/L时,吖啶黄对蜡样芽胞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性,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几乎不起作用;20~10 mg/L浓度的萘啶酮酸、25~15 mg/L浓度的亚碲酸钾对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性,但对单增李斯特菌无抑制性;15~3 mg/L 4种浓度的氯霉素对3种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性;用吖啶黄15 mg/L、萘啶酮酸20 mg/L、亚碲酸钾15 mg/L的李斯特菌改良增菌液增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国标法(P<0.05).212件样品的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由0.94%提高到7.08%.结论:该增菌液选择性强,检出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敏;梅玲玲;程苏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肥胖症儿童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检测、分析肥胖症患儿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为临床诊断、预防儿童肥胖症及并发症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17例肥胖症儿童和120例正常儿童作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步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肥胖组儿童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肥胖组儿童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肥胖症儿童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并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

    作者:毋小玉;陈青珍;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饮用水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自来水中8种氨基甲酸酯农药(仲丁威,异丙威,速灭威,甲萘威,灭多威,残杀威,苯氧威,猛杀威)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水样在离心或液液萃取后通过C18色谱柱,以含0.2%的甲酸的甲醇和0.2%的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离喷雾电离方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定量.结果:在20 min完成分析,离心处理后8种农药在0.05~5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0.9973.加标回收率为96.67%~111.52%(添加水平分别为0.1,1和5 μg/ml),相对标准偏差5.4%~14.2%,低检出限介于0.02~0.03 μg/ml.对0.1 μg/L的加标样在液液萃取后回收率在75.5%~128.3%,相对标准差4.7%~31.5%.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析时间短,适合于对水中该8种氨基甲酸酯类的分析.

    作者:韩嘉媛;赵人(王争);乔善磊;张淳文;周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月~2006年4月流感爆发分析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11月~2006年4月流感爆发进行分析,以便制定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集集中发热疫情病人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微量血凝抑制实验进行鉴定.结果:共采集标本17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101株,流感病毒分离率57.06%.流感爆发占集中发热疫情的88.46%,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2005年11月~12月,为甲1型流感爆发,2006年3月~4月,为乙型流感爆发.结论:流感爆发是集中发热疫情的主要原因,且以小学流感爆发为主(95.56%).北京地区3月份仍可出现流感爆发的流行高峰.

    作者:白瑞婷;杨立清;邵希凤;张晓曦;马建新;张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中甲胺磷的气相色谱分析及灌流吸附后的清除效率

    目的:研究血中甲胺磷的分析方法及血样灌流吸附后对毒物的定量清除率.方法:采用HA230树脂吸附柱对中毒血样进行灌流吸附,将吸附后血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带有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ng,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4.3%~102.7%,相对标准偏差为4.38%~5.12%.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效率为94.3%%~98.9%.结论:用HA230树脂吸附剂进行血液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甲胺磷浓度.对抢救重度甲胺磷中毒的危重病人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雁君;高知义;卢英华;张建萍;程晓平;闫慧芳;王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用于禽流感H9亚型检测的压电免疫蛋白芯片的研制

    目的:研制禽流感H7亚型检测的压电免疫蛋白芯片.方法:采用聚乙烯亚胺(PEI)粘附、戊二醛(Glu)交联的方法,将禽流感H9抗原固定于石英晶体的金电极表面.研究了敏感材料的浓度、pH值对其固定的影响.结果:该芯片用于检测浓度范围为0.123~1.23 mg/ml的禽流感H9血清时,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854.结论:检测阳性样品的响应值与阴性样品的噪声值之比大于2,可用于定性定量检测.

    作者:刘毅新;刘仲明;王弘;孙远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蓖麻毒素及其检测技术

    蓖麻毒素(ricin toxin,RT)是一种从蓖麻种子的胚乳中提取的植物蛋白毒素.一个多世纪以来,RT因其具有强毒性而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RT来源广泛,毒性较高,已被外军作为武器化的一种毒素加以研究[1].禁止化学和生物武器公约把RT列为为严格的控制对象之一,本身就反映了人们对RT军事价值的关注.

    作者:王俊虹;康琳;高姗;贾杨;王景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

    目的:探讨吹扫效应与室内空气污染.方法:对具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宾馆中的可吸入颗粒物、CO2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检测分析.结果:有滤尘罩的中央空调系统管道送风口终端(客房送风口)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小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态污染物CO2在客房送风口端的浓度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值(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房间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浓度的增高是由于送风口的吹扫气流使得房间静止的颗粒物被吹扫搅起的结果.CO2等气态污染物在送风口终端与房间中央的浓度差异应取决于新风量的大小.除颗粒物本身的致病因素外,作为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载体颗粒,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在有污染可能的房间内吹扫效应所导致的进一步传播.室内空气污染在不同的建筑几何结构中表现为相应的、动态的变化规律,污染物的吹扫效应是对其一定规律的总结.

    作者:谭天媛;李拥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定量检测分析

    目的:为了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在海水产品中污染情况,以不同季节,定量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在海水产品中污染程度的动态变化,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不同季节,从不同的农贸市场采取鱼类、虾类标本;采用MPN法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检测;并完成分离菌株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副溶血性弧菌在海水产品中的污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与我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季节基本一致;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以O4/O5/O1/O11血清型为主;海产品分离株,其携带TDH基因明显低于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株.结论:通过检测分析,得出副溶菌在鱼虾等海产品中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虾和鱼的污染密度也有差别(x2=12.40;P<0.05).而且检测的两类海产品中,高污染量的副溶菌对食品安全存在高风险.加强对TDH阳性副溶菌的检测,是控制副溶菌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方面.

    作者:程苏云;张俊彦;王赞信;童贵忠;孟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茜素红共振光散射法检测金属硫蛋白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简便的测定金属硫蛋白(MTs)的共振光散射(RLS)新方法.方法:在pH 2.5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茜素红(AR)与MTs作用,导致体系的RLS明显增强.结果:在实验适条件下,MTs-AR-SDBS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随着MTs的加入在505 nm处急剧增强,且增加的强度与MTs加入量成线性关系(r=0.9994).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6~16.5 μg/ml,检出限为19.05 ng/ml.结论:方法简便、灵敏、选择性好,检测加标样品中MTs,结果较满意.

    作者:薛金花;王永生;欧阳运富;王英;李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奶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

    目的:为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牛奶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建立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方法:样品用Mcllvaine缓冲液提取,硫酸锌-亚铁氰化钾体系沉淀蛋白质后,再经超声波提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3种抗生素.固相萃取小柱为Waters Sep-Pak C18 Cart,洗脱液为甲醇柠檬酸溶液;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5 μm,150 mm ×4.6 m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柠檬酸溶液=25:75(v/v,pH=2.5),流速0.4~0.8 ml/min,检测波长为355 nm.结果:本方法的低检出浓度分别为:土霉素(0.009 μg/ml)、四环素(0.007 μg/ml)、金霉素(0.034 μg/ml),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其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分别为:土霉素:Y=490379X-13947,r=0.9998;四环素:Y=454806X-17029,r=0.9995;金霉素:Y=156256X-20479,r=0.9996,回收率在86.5%~9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牛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检测.

    作者:蔡志斌;张英;刘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大型水蚤对农药和无机砷污染的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毒性检测

    目的:验证采用大型水蚤检测农药和无机砷污染的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毒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大型水蚤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的毒性,用SPSS12.0统计分析计算大型水蚤的LC50.结果:大型水蚤能够灵敏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的0.2%高渗甲维盐和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液污染,在农药浓度达到微克时,仍然有响应;对砷酸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可以达到毫克.结论:大型水蚤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饮用水和地表水源水中农药和无机砷的污染.

    作者:潘力军;高世荣;孙凤英;王俊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水和人发中痕量铁

    目的:建立用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在硫酸介质中,利用铁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蓝和茜素红褪色反应,分别在390 nm和610 nm处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的变化,用双波长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离子.结果:测定铁离子的线性范围:0.050~1.20 μg/25 ml,检测限:3.2×10-11 g/ml.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

    作者:王晨璐;孙登明;崔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管理

    SARS病毒在实验室造成人员感染事件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2004年WHO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加拿大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我国也先后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6)、《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CNAL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2005),使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作者:徐东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苏丹红(Ⅰ、Ⅱ、Ⅲ、Ⅳ)染料

    目的:苏丹红是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致癌性很强,它是应用于油彩、腊、地板腊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着色剂,它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允许掺人食品中调色.目前,一些生产厂家为达到盈利目的,违法掺人辣椒制品中.测定苏丹红的方法目前有国标法和欧盟法.国标法提取样品麻烦,欧盟法出峰时间太慢.本文在欧盟法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ESI-MSn)测定.方法:通过多级质谱和保留时间对样品进行确证.并用此方法对部分产品进行了调查.结果:以峰面积定量,苏丹红Ⅰ、Ⅱ、Ⅲ、Ⅳ检出限均为0.10 μg/ml.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苏丹红Ⅰ:92.3%~106.1%;苏丹红Ⅱ:91.2%~111.6%;苏丹红Ⅲ:96.1%~107.5%;苏丹红Ⅳ:91.7%~108.1%.结论:本方法具有提取样品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作者:于红卫;曲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波消解-乙酰丙酮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绿色的食品中蛋白质的批量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溶样技术处理样品,并与乙酰丙酮和甲醛显色定量.结果:微波消解-乙酰丙酮甲醛分光光度法与国标凯氏定氮法相比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该方法线性范围在5~100 μg/10 ml,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0.546 μg/10 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9%~2.21%,加标回收率93.3%~103%.结论:微波消解-乙酰丙酮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方法简便、试剂用量少且环保,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合于批量蛋白质样品的测定.

    作者:王永根;王剑波;陈淑莎;沈永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饮用水中的氯仿和四氯化碳

    目的:自来水厂消毒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氯仿、四氯化碳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需建立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监测饮用水中的氯仿和四氯化碳.方法:建立了顶空采样用质谱作为检测器并采用选择离子监测的方法检测饮用水中的氯仿和四氯化碳.结果:氯仿和四氯化碳浓度在0~80 μg/L范围内,线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和0.9991;氯仿的低检出浓度为0.05 μg/L,四氯化碳的低检出浓度为0.03 μg/L,跟国标方法相比降低了两个数量级,灵敏度大大提高.结论:实验表明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均符合检测要求,回收率范围93.6%~106.4%,RSD为5.0%~7.5%之间.

    作者:任红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