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市售面点中铝残留量的调查

何福德;陆鹏;姚创飞;李栋;何海燕;张明;劳爱珍

关键词:面点, 膨松剂, 铝残留量
摘要:目的:调查市售面点中铝的污染情况.方法:对辖区内流通市场上的面点进行随机采样,按照GB/T5009.182-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检测6类面点153份样品,总合格率为39.2%;其中,面包类、油条类、蛋糕类、饼干类、油炸小食类、其它类的合格率分别为:65.5%、4.8%、28.1%、72.4%、20.2%、29.4%.结论:部分面点中铝残留量过高是令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

    目的:同时测定食品中阿斯巴甜、阿力甜两种甜味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度洗脱.使用Symmetry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43+57)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08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的低检出量分别为阿斯巴甜4.0 ng、阿力甜3.0 ng,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7,回收率在90.5%~9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5%.结论:该法简洁、快速且灵敏度高.

    作者:陈金东;李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疾患调查

    目的:了解Ⅰ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疾患患病情况.方法:对85例Ⅰ期尘肺患者体检资料中血压和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85名Ⅰ期尘肺患者高血压检出率65.5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4.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早期尘肺患者心血管系统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作者:陈蓉;段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白酒中甜蜜素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适用于白酒样品中的甜蜜素测定方法.方法:用乙醚将甜蜜素从酸化后的样品中提取出来,挥去乙醚,通过测定其与亚硝酸酯化后生成的硫酸根含量间接测定甜蜜素.结果:线性范围0~0.35 g/kg,方法低检出限0.02 g/kg,加标回收率为86.7%~105%,精密度RSD为8.58%(0.060 g/L)、3.75%(0.250 g/L)与3.66%(0.500 g/L).结论:方法成功应用于白酒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黄会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山西籍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校山西籍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我校2003~2005级3 218名新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①被检新生HBsAg阳性35人,总阳性率为1.09%.2003~2005级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8%、0.98%、0.93%.②在HBsAg阳性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大三阳)的有12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34.29%;HBs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阳性(即小三阳)的有10人,占HBsAg阳性人数的28.57%.③男女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城乡籍学生间及入学前所居住地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新生进行HBsA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HBV感染,以便及时治疗,防止HBV在校园内传播.

    作者:白光梅;刘丽华;米亚英;叶锦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混合基体改进剂测定血铅

    目的:研究基体改进剂(PdCl2,Triton X-100,HNO3)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影响,找出能稳定、灵敏、准确地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方法:改变基体改进剂的成分,观察测定中样品的反应情况、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检出限、准确度、回收率和标准物质的符合率.结果:基体改进剂各成分及其量的变化对测定影响很大,实验证明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组合稀释血样进行测定效果好.结论:0.1%PdCl2,0.2%Triton X-100,0.5%HNO3的混合基体改进剂能有效的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消除基体的干扰,重现性好,是一种理想的测定血铅的基体改进剂.用本方法测定某工厂工人的血铅,与该工厂工人的尿铅相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

    作者:徐淑暖;彭寨玉;郑惠华;莫曦明;杜二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市售面点中铝残留量的调查

    目的:调查市售面点中铝的污染情况.方法:对辖区内流通市场上的面点进行随机采样,按照GB/T5009.182-2003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检测6类面点153份样品,总合格率为39.2%;其中,面包类、油条类、蛋糕类、饼干类、油炸小食类、其它类的合格率分别为:65.5%、4.8%、28.1%、72.4%、20.2%、29.4%.结论:部分面点中铝残留量过高是令人担忧的.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这类食品的食用安全.

    作者:何福德;陆鹏;姚创飞;李栋;何海燕;张明;劳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动态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VMC诊断标准儿童VMC患者67例,ELISA法对患儿病程各阶段进行血清cTnI动态检测,并观察患儿心功能、检查纪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VMC患儿病程中血清cTnI水平呈动态变化;血清cTnI水平与心功能损害程度一致,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以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为指标,治疗前后,k值>1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显示预后指标均显著优于k值<1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cTnI对儿童VMC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血清cTnI浓度1峰与2峰的峰值比k值可作为儿童VMC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余新超;王慧;王立金;李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志贺菌毒力基因的多重PCR鉴定

    目的:建立志贺菌肠毒素1基因(ShET-1B)、志贺菌肠毒素2基因(ShET-2)、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侵袭相关基因(ial)的多重PCR鉴定方法,实现志贺菌多基因同时检测.方法:选择志贺菌的4种毒力基因作为靶基因,应用Touchdown PCR方法,在一个反应管中同时进行扩增,根据产物分子量定性判断结果.结果:多重PCR同时检测与单基因PCR分别检测4种毒力基因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624株志贺菌具有6种毒力基因型,571株福氏志贺菌(包括11个血清型)中556株ShET-1B阳性.结论:多重PCR鉴定志贺菌毒力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适用于毒力基因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ShET-1B基因可能广泛存在于福氏志贺菌之中.

    作者:马宏;王建丽;黄丽莉;沈刚健;殷毅峥;靳会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蔬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HPLC/MS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测定蔬菜中氨基甲酸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甲醇:二氯甲烷(1:99 v/v)溶解后,用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提纯.选用Pickering C8(250 mm×4.0 mm×5 μm)作为分析柱,甲醇/酸化水(内含0.1%乙酸)梯度洗脱,通过选择性离子监测(SIM)及电喷雾电离离子化技术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为50.0~1 500.0μg/L,定量检测下限为4.8~8.6μg/kg,方法回收率为78.5%~108.4%,标准偏差为4.6%~7.9%,RSD均小于8%.结论: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作者:陈晓红;李小平;金米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肠中总糖

    本法利用蒽酮-硫酸法,制得有色的糖醛衍生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香肠中总糖进行测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分析法比较.结果满意.

    作者:戴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饮料中的游离氟

    氟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形成骨骼组织、牙齿釉质以及钙磷的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氟缺乏可出现龋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骨密度降低等问题.但是,摄入过量的氟也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造成骨和牙的损害,如所谓的氟骨病.

    作者:夏玲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起由石灰水污染饮用水源的调查

    2006年4月8日18时40分,我们接到某(广西钦州市)自来水公司报告,称该厂水源被污染,水质混浊,有异味,造成水厂生物池内的各种鱼类突发性死亡,我们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

    作者:黄余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剂量、取材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P(0、30、60、90 mg/kg·BW)后,于不同时间(给药后12、24、36、48、60 h)、不同部位(胸骨与股骨)取材来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0 mg/kg组相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4个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48 h这个时间段能够观察到更高的微核率,通过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分析,以41 h取材佳;胸骨取材与股骨取材之间的微核率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可作为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阳性对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60~90 mg/kg·BW后36~48 h胸骨取材可取得较高微核率,结果满意.

    作者:王文蔚;方芳;李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法,减小手工检测中出现的信息、加样等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缩短检验周期.方法:采用全自动ELISA方法与手工方式对305件样本进行检验,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工作量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手工方法比较,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验结果与手工检测结果没有差异,检验人员工作时间缩短约40%.结论:全自动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公共卫生实验室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林长缨;刘立荣;林晖;杨洁;吴疆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水平调查

    目的:了解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血液锌原卟啉(ZPP)水平.方法:对本区9家企业287名非铅作业工人采集静脉血(EDTA-2K抗凝),采用表面荧光法测定ZP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名工人ZPP均值为(0.346±0.135)μmol/L,男性209人,均值为(0.336±0.130)μmol/L,女性78人,均值为(0.371±0.147)μmoL/L,不同性别间Z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ZP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铅暴露者与非铅作业工人总体ZPP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椒江区非铅作业工人ZPP均值处于较低水平.铅作业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ZPP升高,排除缺铁性贫血因素,较易判断铅暴露的危害程度.

    作者:管敏娅;庄月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凝血酶原片段PF1+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自制凝血酶原片段F1+2单克隆抗体,探讨其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制备F1+2单克隆抗体,用ELISA法检测血浆F1+2片段.结果:血栓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塞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1+2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1+2片段是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指标,自制的F1+2片段单抗可以用于检测F1+2片段水平.

    作者:高欣;吴伟;鲍利;陈仁涉;高芳堃;张楠;盛爱珍;齐若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菌落法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研究

    目的:建立评价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微菌落技术.方法:按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试验,用醋酸纤维素膜作为载体,直接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计数,评价杀菌效果.结果:微菌落法与常规平板计数法比较,所得含氯消毒剂杀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有效剂量相同.结论:该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含氯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

    作者:乔宏;李凤玲;王劲;肖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妆品不同剂量增菌液比较效果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SCDLP增菌液对检验结果的差异.方法:选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5个不同菌浓度比较.结果:2 ml菌液加入18 ml SCDLP增菌液和10 ml 菌液加入90 ml SCDLP增菌液结果相同.结论:SCDLP增菌液用量可减少.

    作者:符晓梅;乔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浙江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水平.方法:根据GB4789.4-94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GNS121药敏卡片测定沙门菌的耐药性.结果:从1 047份生肉、生奶、生水产品和生食蔬菜中分离到74株沙门菌,总阳性率为7.07%.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对其中66株沙门菌的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1种以上的抗生素敏感的沙门菌占51.52%,对5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株占7.58%.在15种药敏试剂中,对呋喃妥因、安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妥布霉素的耐药性达33.33%、16.67%、12.12%、9.09%和9.09%;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存在一定的耐药菌株(约达5%~8%);所有菌株对丁氨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与2001年所测菌株的耐药性相比,被测菌株的耐药性有所增强,耐药谱有所变宽.

    作者:潘雪霞;朱敏;梅玲玲;张严峻;张俊彦;汪炜;潘军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

    目的:建立测定食品中砷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原子荧光法分析测定.结果:砷标准系列浓度在0~8.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检出限为0.11ng/ml,样品中砷回收率为88.0%~93.2%,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静;彭新然;何弘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