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H值变化与阴道内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王书才;王琳

关键词:阴道内, 尖锐湿疣复发, 复发率, 尖锐湿疣患者, 试纸检测, 应用, 显示
摘要:为研究阴道内pH值变化与阴道内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应用pH试纸检测阴道内pH值,观察pH<5和≥pH<5时阴道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显示pH<5的患者阴道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为9.26%,pH≥5的患者阴道内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为34.13%,结果说明,阴道内pH<5的患者尖锐湿疣复发率明显低于pH≥5的阴道内尖锐湿疣患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沈阳市部分地区A群流脑IgG抗体测定结果调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历史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1].

    作者:刘虎生;王冰;栾颖;陈杰;吴旭;安静;罗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H与低水活度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

    [目的]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Listeria Monoytogenes,LM)加入TSB-YE增菌液中,20℃培养,研究在不同的pH与水活度实验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参数.[方法]加入NaOH、乙酸、NaCl调节TSB-YE增菌液,使其pH值分别为9.0、5.6,水活度(αω)为0.950.[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迅速战胜碱性压力,但其对酸性压力和低αω压力敏感.[结论]在酸性或低αω实验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过程中延滞时间和代时与标准条件相比明显延长.

    作者:张聪恪;刘征;廖兴广;张秀丽;张蒙;汪世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ICP-AES法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中多种元素

    植物样品元素的测定多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示波极谱法、阳极溶出法,这些方法大都操作复杂、测定速度慢,各元素的消化、测定均需分开进行,试剂用量大,分析周期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等优点,且可以同时进行多元素测定.本文就植物样品中Ca,Ca,Cu,Cu,Fe,Mn,Ni,Pb,Se,Sr,Zn11种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作者:孙亚萍;贺宝芝;丁宗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动物源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调查结果分析

    动物源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是近时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关于出口禽肉及螃蟹中检出抗生素的连续报道更加引起了社会对此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莉;陈蓓;马永建;仓公敖;刘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六六六、滴滴涕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的制作

    [目的]研制六六六、滴滴涕分析质量控制样品.[方法]向纯净的色拉油中添加六六六、滴滴涕标准溶液,观察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通过近半年的检测结果反映出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样品可以作为分析质量控制样品.

    作者:杨大进;方从容;蒋定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在理化分析过程中,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今以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为例,简述由测量过程中的分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作者:徐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冷冻状态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观察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常见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之一,在食品检验时将其列入常规项目.一般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易受冷等多种理化因素的作用,引起亚致死性损伤,会影响细菌的存活与检出,在冷冻食品中存活时间很短[1].

    作者:余雪明;徐景野;于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月饼中的脱氢乙酸钠

    脱氢乙酸(Dehydroacetic acid)简称DHA,分子式为C8H8O4,分子量168.15,为无色结晶,能溶于苯、丙酮,微溶于醇,不溶于水.熔点109-110℃.脱氢乙酸钠(本试验中用TQ表示)则能溶于水.

    作者:罗晓燕;刘莉治;李晓东;林玉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茅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江苏、河南、安徽、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省.

    作者:王锡宁;郭明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它可引起非典型肺炎及其它多种呼吸道疾病,以及肺外其它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持久.由于对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难度较大,且生长缓慢,研究和改进更好的方法来检测肺炎支原体,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茹慧萍;法爱玲;刘俊华;张雪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隐疾宁洗液杀灭微生物效果实验观察

    隐疾宁洗液为中药制剂,是临床常用的消毒剂,临床上一般常采用直接涂抹消毒,但对不同菌群消毒的浓度、用药效果不十分明确.为此,我们对其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观察,以便达到药效.

    作者:徐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GC-MS/MS测定虾仁中氯霉素的研究

    氯霉素(CAP)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需氧、厌氧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均有疗效[1].由于价格便宜且效果显著,常被作为药物用于家畜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但是,氯霉素容易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灰婴综合征.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药物残留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禁止在水产品、肉制品上使用氯霉素[2].

    作者:孙亮;陈海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州市部分步行街上直接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了解直饮水的卫生状况并作卫生学评价.水样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北京路直接饮用水中的氯化物、亚硝酸盐、电导率、高锰酸钾消耗量等指标过高,下九路的亚硝酸盐含量、电导率等过高.两地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完全符合国家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步行街上直接饮用水基本符合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要求,优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可以饮用,下九路的水质更优.

    作者:黄奕涛;邓燕红;张春华;梁伟雄;邓秀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痕量硒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则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硒的测定在国家标准方法中一般采用荧光分光法[1],该方法操作繁琐,所用的试剂2,3一二氨基萘毒性大,价格昂贵.而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硒,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干扰小、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

    作者:黎淑端;苏文周;卓召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五黑健胶囊的短期毒性研究

    五黑健胶囊主要是由黑豆、何首乌等物质综合研制而成,含异黄酮及大豆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理功能及药用价值[1-3],能促进人体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等作用.有关五黑健胶囊的中短期毒性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30d喂养试验,为其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项华;章晓玲;寇宇;查捷;俞国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1浴液的卫生指标检测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和化妆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好的化妆品能够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保持健康.人体皮肤的分泌腺不断地分泌出汗液和皮脂,这些分泌物不仅容易腐败,放出异味,且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

    作者:张松乐;陈梅玲;王友海;车凤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永安监狱甲型副伤寒病原学的调查

    本文介绍永安监狱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疑似伤寒病的病例报告,为了避免该病在监狱中流行或暴发,查出该病的病原菌,我们于2002年7月30日奔赴永安监狱,在现场将5名发热病人抽取血液及肛拭子采样,经增菌分离培养,在血液中查出一株甲型付伤寒沙门菌,双份血清肥达氏试验(40:640).调查方法如下:

    作者:张国江;罗兰妹;蔡苏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胶体金技术在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1971年,Faulk等应用电镜免疫胶体金染色法(IGS)观察沙门菌.随后30年的发展,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的不断成熟使之已不仅广泛应用于电镜水平研究、光显微细胞化学、免疫沉淀及蛋白质染色技术上,并且被引进免疫诊断工业领域中,尤其是在医学检验的快速诊断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前景.

    作者:王东勇;张松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汞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工业含汞废水的排出、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不可避免地污染大气、水和土壤,进而污染食品,监测各种食品中汞的浓度水平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代替传统还原剂氯化亚锡[1],建立了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的新方法.方法更简便、灵敏度更高.

    作者:谭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涉水产品中微量锡测定方法的探讨

    近年来饮用水输水设备逐渐被PVC、聚丙烯、聚乙烯、铝塑复合管等输水材料替代,因此同类材料的监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文;黄东海;史晓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