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结果分析

骆建祥;涂若望;陈皖芳

关键词:花生油, 黄曲霉毒素, 致癌性, 质量分析, 污染情况, 寄生曲霉, 毒性, 代谢产物, 制取, 食品, 动物, 地区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它对人类及某些动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和致癌性强.花生是易受污染的食品之一[1],由其制取的花生油AFB1污染情况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于2002年1月至12月对本地区的花生油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入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调查及其检验方法的比较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人畜共患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死亡率高达35%~70%[1],该菌分布非常广泛,在WHO关于L.M菌食物中毒的报告中指出,有4%~8%的水产品、5%~10%的奶及奶制品、30%以上的肉制品被污染[2],有报道在欧、美、日本由此菌引起食品污染的严重性已超过了沙门氏菌[3].

    作者:陈道利;陶勇;霍开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自来水出厂水加入漂白粉后变为棕色的原因分析

    1999年7月份,我们收到昆山乡自来水厂送检的一份自来水出厂水样,该水样在加入一定量漂白粉进行消毒时,颜色变为棕色,为此,我们怀疑是一些低价态离子被氧化为高价态离子而显色所引起的.

    作者:董永辉;张红军;曹丽玲;郭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及其检测

    活性氧基团引起的氧化损伤在许多慢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ine,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修饰产物之一,可以通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手段来检测,目前已成为DNA氧化损伤中常采用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本文主要介绍其来源、检测方法及在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潘洪志;李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部队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和做好部队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规范消毒工作的制度落实,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加大感染控制工作教育和监控力度,2001~2002年,我们对军区部队15所医院(门诊部)的相关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的现场监测和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新荣;刘栓奎;刘向东;刘维群;徐海山;王天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多种酶的组成成份,对儿童的智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体内锌的含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应检测方法也引起实验室关注.人体内锌可通过尿排出,测定尿锌可以间接反映机体摄入锌的多寡和体内含量.

    作者:张文远;沙良彩;戚光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消解技术在食品磷脂测定中的应用

    目前,测定食品中磷脂的方法较多,其中有钼蓝定性法、纸层析定性法、喹钼柠铜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定量)及高压液相色谱法,但高压液相色谱法仪器昂贵且需磷脂各种标准品.

    作者:张晓炜;周桦;吴晓芳;吕维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位溶出法测定水中铅方法学探讨

    水中铅测定,常用双硫腙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前者操作繁琐,后者仪器较昂贵.电位溶出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非常高、抗干扰强、精密度、重现性好、仪器价格适中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痕量元素检测方法.现将电位溶出法测定水中铅方法学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曹润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草药类保健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测定的研究

    由于目前保健食品中有关膳食纤维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保健功能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对用中性洗涤剂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进行了重复性、平行性试验.发现该法重复性、平行性良好.重复性试验R.S.D.为2.28%~4.18%,双平行试验的R.S.D.为0.37%~1.58%.另外还研究了方法中加入α-淀粉酶(α-amylase)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认为淀粉类样品经洗涤剂处理后,需经淀粉酶来处理,用以水解残留淀粉,而非淀粉类样品,可省去用α-淀粉酶的处理步骤,对结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于村;俞莎;虞晓珍;陆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零点电位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

    目前,生活饮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国家标准检验方法[1]为二磺酸酚法与镉柱还原法,前者干扰离子较多,而后者虽干扰较少,但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应大批样品的测定,且使用大量镉粉,易造成环境污染[2].为此,本文参考文献[3],采用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应用改进的零点电位法直接测定水中硝酸盐氮,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摸索实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卫星;张玉萍;郭朝辉;李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利用化学发光抑制效应测定尿碘含量

    碘(Iodine)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人体平均含碘14mg,主要分布在甲状腺,用于合成甲状腺素.体内碘离子(Iodide)主要通过尿液排泄,通常情况下,当每天尿中碘离子排泄量少于80μg时,是机体缺乏碘的信号[1].

    作者:姚群峰;宁勇;周宜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论证酸(氧)化电位水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简称EOW)是在自来水中加入0.05%氯化钠,通过离子隔膜电解在阳极产生高氧化还原单位(ORP)、低pH值的水,这种电位水具有氧化能力和较强的杀灭微生物作用.我们为了准确地论证EOW对细菌、芽胞的消毒效果及其消毒效果的稳定性、有机物影响等,现对氧化还原电位为1125~1130mV,pH值为2.27~2.31的EOW原液在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学实验.

    作者:李锦光;黄愈玲;李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酒中的有机酸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它能使食品具有一定的风味、质地和色泽,具有防腐和抗氧化作用.以科学方法酿造而成的果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及含氮物质,其中有机酸能维持果酒的pH值,使果酒口味鲜美、清凉透明.

    作者:陈文华;张旸;李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由致病性大肠艾希菌O128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报告

    2002年6月,新疆米泉市某家庭给孩子过生日聚餐时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证实为致病性大肠艾希菌引起,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红;管建波;佟娟;潘银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初探

    新的国家标准[1]规定了牛乳中的蛋白质含量,由于牛乳的特殊性,因此用凯氏定氮法[2]测定时消化时间长,且不易掌握.本文对比色法测定牛乳中蛋白质进行了探讨,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周靖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分析痕量碘

    本文综述近十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分析痕量碘,内容包括提高分析灵敏度的方法、碘的形态分析、方法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涉及文献29篇.

    作者:谯斌宗;杨元;高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海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测定及衰减度的研究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海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并考察了盐酸环丙沙星在海水中的衰减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测定海水中盐酸环丙沙星在0.025~2.5μg/L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87,n=6),可满足海水中盐酸环丙沙星残留检测的要求.同时我们还发现盐酸环丙沙星在海水中衰减程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加快,其衰减速度在6h内较大,在6h后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变得较为稳定.

    作者:顾浩;仲齐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洁肤霜中氯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洁肤霜中氯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四氢呋喃作溶剂直接将洁肤霜溶解,用乙腈-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结果]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为0.9998,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分别为1.3%.[结论]HPLC法可用于洁肤霜中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亚南;嵇扬;贺吉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土壤中铀的分析

    铀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岩石、动植物等各种样品中,一般情况下样品中铀的含量很低.铀的固体荧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是基于铀酸盐与氟化钠在高温下熔融制成熔球,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铀的含量成正比,因此达到了定量分析的目的.

    作者:唐丽;吴小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海宁市2002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卫生检测是当前食品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对2002年度1082件监测样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作如下分析:

    作者:顾孝楣;张敏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采供血流程中空气消毒效果分析

    空气污染是血液细菌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定期对采供血流程中不同环境的空气消毒,并对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是预防输血引起细菌污染反应,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也是预防SARS在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的有效措施.为评价本站空气消毒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的合理化建议,笔者对近年来本站内不同环境空气消毒的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旗;卢晓会;李俊杰;朱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