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及参控人员素质分析

汪世山;胡巅;韩良峰;鲍秉健

关键词:化妆品, 微生物检验, 室间质量控制, 人员素质, 卫生行政许可, 卫生防疫站, 规范化管理, 卫生检验, 工作质量, 实验室, 结果性, 考核, 基础, 措施
摘要:卫生检验是卫生行政许可的基础工作,而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性准确可靠、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全省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我们于2000年底对全省各市、地卫生防疫站进行了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并对参控人员素质进行了考核,现将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曲松钠中残留溶媒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头孢曲松钠是一种长效,广谱头孢菌素,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发性感染性疾病.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原料药有机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质量,对人体有不良反应及毒害,因此,对原料药及成品出厂需要严格的溶剂残留检验.

    作者:关一呜;崔振辉;韩冬梅;王德才;王朝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声萃取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粮食制品中微量氟的研究

    将超声萃取与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联用,快速测定了面粉、大米、饲料和豆浆等样品中的微量氟.方法简便、快速直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利于普及推广.样品测定的RSD为=0.6%~2.8%(n=5),加标回收率为94.3%~99.5%,结果令人满意.与文献[1]比较,分析速度提高近百倍,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作者:高向阳;王翠;冉丹;五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托幼机构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

    托幼机构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儿童生活、学习、玩耍的公共场所.他们年龄小,抵抗力低,易感染各种疾病,加强托幼机构的预防性卫生消毒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1997年~2001年,对我辖区内的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物体表面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学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郭小燕;杨长青;张亚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品砷含量分析中样品干消化过程的改进

    砷残留量是食品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指标之一.测定食品中总砷含量样品的前处理,按GB/T5009,11-1996,5[1]方法有湿消化法和干消化法,其中湿消化法虽然消化完全,砷损失少,但每次只能处理几个样品,而且消化过程易爆沸,时刻不能离人,特别是处理植物油不能用此法.

    作者:洪祥奇;陈志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过氧乙酸消毒液使用过程中杀菌率及含量变化

    过氧乙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消毒剂,杀菌谱广、消毒效果好,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但过氧乙酸易受环境温度、温度、溶剂、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使用频度等各种因素影响,易分解、失效.

    作者:袁文平;裘丹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广东省潮汕地区人群从工夫茶中摄入氟的研究

    本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广东省潮汕地区常饮的工夫茶中氟含量,茶叶中氟的高含量为158.41mg/kg,低为24.75mg/kg,茶叶中氟的浸出率平均为50.95%.人均经茶摄入氟的量约为0.63mg.在潮汕地区饮茶是一种重要的氟摄入途径,可以作为防龋的辅助手段.过量饮用含氟高的茶,再加上其它食品因素可能使氟的摄入量超过WHO推荐的每日总氟摄入量的标准,导致慢性氟中毒.

    作者:叶金梅;相大鹏;姚小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模糊正交设计法探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水中硒的佳条件

    现行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饮水中硒用二氨基萘荧光法,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1].该两法存在操作繁杂,使用联苯胺,甲苯,氨基萘,环己烷等试剂,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及不利环保等缺点.

    作者:胡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吉林市区1999年、2001年健康人群体检中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调查

    对吉林市区1999年、2001年从业人员健康人群在体检前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至少一年的人群进行调查,通过此类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阳性率,来观察实行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的效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吉林市区从业人员进行HBsAg、HBeAg筛查.1999年健康人群体检为7854人,其中HBsAg阳性为239人,阳性率为3.04%.2001年健康人群体检为8305人,其中HBsAg阳性为209人,阳性率为2.52%.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的HBsAg阳性率,计划免疫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HBsAg阳性的人中,HBeAg的阳性率在年轻人中占较大比重.

    作者:匡荣梅;中国英;韩喜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萨氏改良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滴定法和直接滴定法[1],前法需古氏坩埚及抽滤装置,操作极其繁琐.后法对测定条件的时间、温度、滴定速度、样液的用量等均须严格控制,而且需在沸腾条件下滴定,容易烫伤手指,给操作带来不便.

    作者:潘能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滨州市二次供水系统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解二次供水系统中蓄水池(箱)等蓄水设施对水质的影响情况,我们对本市1997~2000年自来水厂直接供水(末梢水)与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绘;丁淑清;边瑞岩;张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定量检测市售牛奶中的二噁英和呋喃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定量检测了牛奶中17个4至8个氯原子取代的二(口恶)英和呋喃.样品中的二英经过液-液萃取、碳柱富集、色谱柱纯化、分离,以HRGC/HRMS-MID方法检测,用美国EPA1613方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同位素稀释的方法定量,该方法定量可精确到pg/g即ppt水平.结果表明,同位素标准物的回收率分布于58.46%~79.99%之间.1,2,3,7,8-PeCDF、1,2,3,4,7,8,9-HpCDF、2,3,7,8-TCDD均未检出,样品中17个同系物异构体以OCDF和OCDD的含量为高,分别为0.065pg/g和0.202pg/g,样品的总TEQ值为0.033pg TEQ/g.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为目前国际上权威认可的二英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张建清;钟伟祥;姜杰;刘桂华;李良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油炸食品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桐油是一种工业用油.因其含有的桐子酸(9,11,13-十八碳三烯酸)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桐油绝对不准食用,否则,就会引起严重中毒.但是,由于桐油易干燥、无异味、色泽好、价格低,且与食用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的感官性状极其相似,就有一些个体商贩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加桐油,用来炸油条、炸鸡等.如果食用了此类食品,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作者:李慧;邵建新;邓树娥;翟筱;刘长江;崔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酸奶和奶油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奶制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首先建立本实验方法的气相色谱分析条件;采用内标法,将样品提取、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同时对实验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能够将甲酯化亚油酸和c9,t11-共轭亚油酸很好地分离;内标物十七烷酸甲酯与其它脂肪酸甲酯能够完全分离,并不受样品中其它组分的影响;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帕玛拉特天然酸奶饮品10.78mg/g,万家宝原味酸奶(搅拌型)5.03mg/g,奶油22.54mg/g脂肪.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4.74%,RSD=3.73%;精密度RSD=2.58%.[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这对于分析奶及奶制品来源的c9,t11-CLA共轭亚油酸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郑玉梅;陈炳卿;杨艳梅;刘家仁;薛英本;王璇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

    在中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占总人口10%以上,因此HBsAg的检测十分重要.而此项目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现在的检测方法不仅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而且需要检测迅速.根据本实验室的多次运用,认为胶体金标法(金标法)较为适合卫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文炯;王秀华;贾力敏;潘士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2001年7月4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在食用某超市制作的葱油饼、开口酥及豆沙酥后,出现恶心、腹痛和皮肤红疹.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证实为B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刚;吴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微量锶的探讨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一种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地下水[1],矿物元素丰富,衡量是否为矿泉水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锶含量,锶作为对人体有益的元素,通常含量甚微,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泉水中微量锶时,选用合适的混合气体和有效地去除共存元素干扰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使用联合抗干扰剂消除共存元素干扰,选择了适宜的混合气体,并做了系列方法可行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商博东;王栩冬;张耀亭;罗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采用烘箱直接烘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

    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按GB5750-85<生活应用水标准检验法>,采用的是水浴蒸干重量法.但这一方法易受实验室空气中尘埃等外界环境污染影响;水浴锅孔有限,对大批量样品的测定有一定难度,我们改用烘箱直接烘干法测定,操作方便,影响测定结果的干扰因素少,并可同时做2-30个样品,将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故采用烘箱直接烘干测定饮用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检验方法.

    作者:于桂兰;卢玉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起氟硅酸钠食物中毒检验的报告

    2001年3月23日晚,温岭市大溪镇沈岙村村民蒋德正家在制作糯米团子时,误将放在家中的化工原料氟硅酸钠当作米加入糯米粉中制作团子,误食后造成11人中毒,潜伏期20min至30min,出现刲心呕吐,胃部烧灼感,腹痛,腹泻等症状.

    作者:王凌星;沈仁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油菜中丙溴磷残留量的测定及残留动态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净化油菜中残留丙溴磷的前处理方法和用火焰光度检测的气相色谱法,该法的低检出浓度为0.04mg@kg-1,在油菜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105.9%,变异系数为3.7%~4.9%;并用此法对丙溴磷在油菜中的残留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油菜中的降解非常迅速,半衰期为1.60d,降解模式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施药后不同天数采摘油菜上的丙溴磷残留量为16.6mg@kg-1~0.03mg@kg-1,自来水冲洗可去除73.0%~96.7%的农药残留.

    作者:陈雁君;卢英华;梁纪伟;于志军;韩艳萍;马明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测定肉类腊味制品中氯化钠样品处理方法的比较

    食品中氯化钠测定的样品处理,目前国家标准GB/T5009.44-1996中的14.2节采用碳化浸出法及灰化浸出法,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二十多宗腊肠、腊肉等固体样品进行前处理时,采用了直接浸出法测定结果与国标法中的碳化浸出法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致性结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丽明;冯彩群;胡毅志;崔海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