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

徐向荣;李晓菊;何海健

关键词:微分电位溶出法, 铅的测定, 牙膏, 相对标准偏差, 线性相关系数, 加标回收率, 样品, 酸消化, 检出限, 硝酸, 高氯, 方法
摘要:用硝酸-高氯酸消化样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88ng/nl,在0~0.06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0%~9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用于牙膏中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厌食症患儿血铅水平及与铁锌钙的监测

    血铅是儿童接触铅量的一个敏感指标.铅对儿童损害主要是神经系统,同时对其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了解厌食症患儿血铅水平,并探讨其与铁、锌、钙的关系.

    作者:刘爽;薛云红;孙俊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奶粉及糖粉中低聚果糖的含量

    低聚果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它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而是进入肠道后优先为双歧杆菌利用,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而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固有的有益细菌,因此,低聚果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从而抑制肠道内腐殖菌的生长并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

    作者:李存满;韩会新;常凤启;陈桂茹;秦振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填充玩具中唾液浸出物中重金属残留的测定

    建立填充玩具制品中可溶态重金属残留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模拟婴儿唾液成分配制的浸提液在40℃条件下浸渍、振荡30min后,提取液经APDC-MIBK萃取后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纤维中游离态的Cu、Co、Ni和Cd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小检测限0.05mg/kg,回收率在94%-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介于0.5%-6. 6%.经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陈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液化沙雷菌引起的火腿变质

    2000年5月我省某低温肉制品生产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方火腿存放48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点,继之发粘变稀,72h-96h大量产气,且有酸败异味,不能食用.

    作者:陈玉真;陈敏;杨非;张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虾仁及水发食品中甲醛测定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2001年7月以来对市售的虾仁及水发食品进行了检验.目前国家没有检验水发食品中甲醛的标准方法,卫生部推荐的蒸馏法前处理水发食品,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合大批样品和现场测定.

    作者:方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利用Excel进行快速回归分析

    在分析测试中,经常遇到处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在建立标准曲线时,常常将被测组分的标准含量对响应值绘制成标准曲线,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作者:黄诚;周日东;卢丽明;冯银凤;吴惠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

    用硝酸-高氯酸消化样品,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牙膏中铅,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88ng/nl,在0~0.06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0%~99.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用于牙膏中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徐向荣;李晓菊;何海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车间空气中氯甲醚含量测定

    为解决某合成树脂厂甲基化车间氯甲醚浓度的监测问题,参阅国外资料[1-2]初步建立起以4-对硝基苄基、吡啶的丙酮溶液吸收氯甲醚蒸气,样品经加温反应再冷却,加入浓氨水呈色,比色定量.

    作者:王云丽;魏忠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几种消毒剂的毒性试验研究

    对戊二醛、二氧化氯和碘伏三种消毒剂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蓄积毒性、致突变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性试验.三种消毒剂均属实际无毒物质,弱蓄积性,无致突变作用,含0.1%戊二醛、0.5%二氧化氯的稀释液和碘伏原液对兔皮肤及眼均无刺激性.

    作者:黄晓波;郑立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微波技术在理化检验中的应用

    微波是一种频率范围在300-300000MHz的电磁波,在工业和家用微波炉中,选用的频率范围是2450MHz,微波产生的电场正负讯号每秒钟可以变换24.5亿次.

    作者:彭荣飞;黎淑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绵阳市市县级医院消毒现状调查

    为全面了解我市市县级医院的消毒质量状况,更深入地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和加强医院消毒卫生管理及改进卫生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我中心对辖区内34所市县级直属医院各类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以下简称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表面(以下简称手表面),高压锅高压灭菌效果(以下简称高压灭菌效果),灭菌物品包(以下简称无菌包),及紫外线灯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清;刘琼珍;田光群;刘汉军;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起由三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2000年9月2日我市某宾馆发生了一起由多种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248人就餐,78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证实为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景野;于梅;秦品章;傅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短柱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联用技术的优化及其在甲基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用于甲基汞形态分析的超短柱气相色谱与原子吸收两台仪器的联机技术.[方法]联机后,对GC-PA气相色谱仪的分离条件及AAS测定汞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改进了气相色谱的分离及原子吸收的测定条件.同时分离和测定一甲基汞及二甲基汞时仅需4min即可完成,氯化甲基汞及二甲汞检出限分别为0.09ng和0.06ng(以汞计).[结论]将该技术用于人体血液中的一甲基汞及二甲基汞的分析,具有选择性强,而且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作者:梁淑轩;庞秀言;孙汉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冷冻海鲜等食品中甲醛的调查分析

    近期,我们对市场上的冷冻海鲜食品、水发食品及某些肉类食品中的甲醛进行了检测,结果不容乐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起由鲍氏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1年10月2日本市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和细菌学证实为鲍氏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魏红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起有机磷农药残留致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由于蔬菜中有机磷残留过高而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时见报端.近日,本市某高校西区食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认本次中毒为小白菜中残留的有机磷(1605)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张军;易亮衡;程胜;黄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检测血清特异循环抗原在囊虫病疗效考核中的价值

    1996年,全国囊虫病协作组制订了关于囊虫病的治愈标准[1],其中免疫诊断为其指标之一.本文就血清特异循环抗原(CAg)的检测在囊虫病疗效考核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胡亚梅;向莉;朱建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商丘市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报表情况分析

    <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情况报表>是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制定,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的统计报表.据此了解食品卫生现状以及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订相关的卫生政策、卫生标准和评价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聂长春;李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郑州地区急性肝炎(甲型、戊型)分析

    急性肝炎患者一半以上是由肠道传染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其传染性强,常引起大规模流行.但近年来,在我国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很少见,而临床以散发的急性肝炎病例为主,由于其引起主要症状为肝脏功能严重损伤,多有合并其他器官受累,所以临床极为重视.

    作者:朱庆华;刘红春;明亮;金雨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培养基--改良SPS的研究

    产气荚膜梭菌污染了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后,能引起食物中毒.有关文献报道,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继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后,排列为第三位[5].

    作者:姚积源;居建华;顾伟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