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越;常海华;卢忠魁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产品营养成分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乳制品、豆制品、调味品以及饲料中都有蛋白质这一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与消费者和企业利益都密切相关.
作者:马玉华;陈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为有机溶剂中的一种,工业酒精在工业企业中被广泛地使用着.为保证企业能更安全地使用工业酒精,掌握其实际的组成成分.
作者:陈华宜;吴惠刚;廖国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脂(Aspartame)又名甜味素,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甜味剂.其分子式为C14H18N2O5,有强甜味,可溶于水、丙酮[1].
作者:何晖;朱建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食品及环境试样中汞的测定多用冷原子吸收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1-2].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汞(Ⅱ),用得较多的是利用Hg(Ⅱ)催化K4[Fe(CN)6]的配体交换为指示反应的测定法[3-4],而用KIO4氧化指示剂褪色的体系用于测定食品中Hg未见报道.
作者:何云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保健食品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国家卫生部制定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保健品良好生产规范>,严格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内涵及生产规范.
作者:卢冰;夏虹;龙一兵;姚泽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食品油中非食用油(矿物油)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皂化法[1],即利用食用植物油能被氢氧化钾皂化生成甘油和钾肥皂,两者均溶于水呈透明溶液,而矿物油不能被皂化也不溶于水,所以溶液浑浊或有油状物析出,以此判定是否含有矿物油.
作者:王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曾有报道病变牙龈组织中的铜低于正常牙龈值,而锰值有所升高[1],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得到保证.
作者:贺与平;陈金素;刘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测定过氧化苯甲酰,我国目前尚无标准检验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因简便、易行被卫生部列为推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需将过氧化苯甲酰还原为苯甲酸、本文试验了多种还原剂的还原效果,建立了以亚硫酸氢钠作还原剂的新方法.
作者:钮伟民;戴维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10月2日本市某饭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和细菌学证实为鲍氏志贺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魏红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实验室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和中国加入WTO后经贸活动的开展,对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郭明才;于国防;石兴岭;王桂春;张明;常一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AFP)是指任何15岁以下儿童出现的急性软瘫.我们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监测方法在全省开展AFP监测,以期进行无脊灰后的证实.
作者:黄平;郑焕英;鄢心革;柯昌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低聚果糖是功能性低聚糖,它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而是进入肠道后优先为双歧杆菌利用,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而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固有的有益细菌,因此,低聚果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从而抑制肠道内腐殖菌的生长并减少有毒发酵产物的形成.
作者:李存满;韩会新;常凤启;陈桂茹;秦振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蔬菜中有机磷残留过高而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时见报端.近日,本市某高校西区食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认本次中毒为小白菜中残留的有机磷(1605)所致.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张军;易亮衡;程胜;黄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综述了九十年代以来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状况,内容包括样品前处理、分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联用技术等.
作者:文君;高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铅是儿童接触铅量的一个敏感指标.铅对儿童损害主要是神经系统,同时对其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了解厌食症患儿血铅水平,并探讨其与铁、锌、钙的关系.
作者:刘爽;薛云红;孙俊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提出了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NO2--N.TMB是新型安全的显色剂.在HAc-NaAc缓冲液(pH3.6)中,NO2--N在0-0.5mg/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我们运用本方法测定了本市自来水、新密市水库水、深井水和胜天泉矿泉水四种水样中的NO2--N,并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范围在94.0%-108.0%.
作者:程璋;李艳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2年1月24日傍晚,我区安镇某装璜工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确认本次食物中毒为亚硝酸盐所致.现将这起食物中毒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舜华;冯建良;戴耀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5月我省某低温肉制品生产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方火腿存放48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瘢点,继之发粘变稀,72h-96h大量产气,且有酸败异味,不能食用.
作者:陈玉真;陈敏;杨非;张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0年1月我们从一名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便培养中检出一株哈瓦那沙门菌,并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复核鉴定,属于沙门菌G群,抗原式为(1),13,23,f,g,s:-,为我站首次检出.
作者:张红英;徐保红;卜宪岭;张洁;王晓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2001年7月,我们对腹泻患者便样进行分离鉴定志贺菌时,检出一株具有A群痢疾志贺菌3型抗原的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O124:K72血清型.现将检测过程和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张艳亭;郗可怡;杨慧芳;陆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