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型大肠杆菌O157:H7在小鼠体内生存情况研究

王襄;徐桂华;梅玉发;邓维秀

关键词:大肠杆菌, 小鼠体内, 传播性疾病, 诱导方法, 小鼠灌胃, 广泛传播, 防治工作, 持续存在, 暴发流行, 致病性, 性腹泻, 新出现, 细菌型, 感染后, 病原菌, 卫生, 食物, 日本, 人工, 尿毒
摘要: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出现的食物传播性疾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后常导致血性腹泻,严重时会引起尿毒综合征(HUS).大肠杆菌O157:H7曾在日本广泛传播,近万人暴发流行,对人类威胁很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国内已有发病报道.为了解其形成L型后,能否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其致病性,为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用人工诱导方法,将其细菌型及L型进行小鼠灌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湘江衡阳段水体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对1991年~2000年湘江衡阳段干流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不同江段、不同年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氨氮含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是湘江衡阳段水体超标指标之一.对水体中氮的来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作者:邓健;许金生;陈文;袁亚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L型大肠杆菌O157:H7在小鼠体内生存情况研究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出现的食物传播性疾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后常导致血性腹泻,严重时会引起尿毒综合征(HUS).大肠杆菌O157:H7曾在日本广泛传播,近万人暴发流行,对人类威胁很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国内已有发病报道.为了解其形成L型后,能否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其致病性,为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用人工诱导方法,将其细菌型及L型进行小鼠灌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襄;徐桂华;梅玉发;邓维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株沙门菌保存15年的观察研究

    为解决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用对照标准菌株的保存,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质量,方便检测工作人员,本人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所推荐的加富半固体培养基配方,自配加富半固体,保存了湖北省站索取的10株沙门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长达15年的观察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磷酸-高碘酸钾测定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比色法改进

    测定电焊锰尘中锰及其化合物含量,目前依据主要是<劳动卫生监测检验方法>.依采样方法的不同,检验方法也有所不同.当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粉尘样品时,一般要求用磷酸-高碘酸钾比色法.当用微孔滤膜采样时,一般要求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作者:曹学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波技术对乳制品中脂肪测定方法的改进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测定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5009.46-1996),样品处理是经60℃加热后手摇提取脂肪,操作费时繁琐,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我们利用超声波所特有的高频率以及超声波在媒质中高速传播为工作原理,对牛乳及其制品中脂肪测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本方法测定时样品不需加热,经超声波提取脂肪,减少醚提取液用量.方法相对标准偏差0.023%~0.122%,合并相对偏差为0.071%.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快速,易于统一,适合大批量样品分析.

    作者:唐岩;姜宏;张廷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东食品(饮料)企业车间霉菌污染及优势种群调查

    1997年以来,在广东省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于每年5~6月先后到广州、深圳、佛山、广宁、开平、湛江、河源、韶关、梅州和汕头等10个市(县)的26个食品(饮料)企业调查生产车间空气和墙壁的霉菌污染及其分布特点.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友生;陈仪本;陈娇娣;黄小茉;谢小保;彭红;李剑英;叶松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础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依据GB478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的规定执行.本人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十几年以来,根据对此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问题,与同行参考探讨.

    作者:马玉华;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aird-Parker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改进

    国标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采用血平板、Baird-Parker培养基.但因血平板需要新鲜兔血,不少基层防疫站不具备相应条件,市场上半成品Baird-Parker培养基价格昂贵,自己配制很不方便,而且培养效果不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Baird-Parker培养基作了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黄斌;赵萍;袁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脱脂鲜牛奶冻结方法保存菌株的研究

    菌株是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及教学的基础资料,因此,菌株保存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保存不当致使一些菌株死亡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菌株需要有一定的设备,而定期移植保存法易使菌株变异和死亡.为了探索一种简便、实用,长效保存菌株的方法,在总结几十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脱脂鲜牛奶-15℃~-20℃冰箱保存,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雪云;陈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稳定性二氧化氯测定方法的改进

    按<消毒技术规范>测定稳定性二氧化氯时,有的样品重复测定3次的结果很不平行,误差率超过10%,远大于<消毒技术规范>不得超过0.5%要求.测定中发现,样品滴定至终点后立即返蓝色,根本不能判断滴定终点,为此进行了以下探讨.

    作者:郑立国;张清文;彭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分离培养基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制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克服传统的EHECO 157:H7分离培养基(SMAC培养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能力较弱的缺陷.[方法]利用已知菌种生长评价实验和现场标本实验室评价实验,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培养基的抑菌系统和显色系统进行筛选.[结果]研制出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其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的能力,且有效地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其它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等通过菌落颜色反应分离开来.[结论]M-WS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SMAC培养基,而成为分离EHECO157:H7的理想鉴别培养基.适于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智;龙一兵;徐小菊;熊燕;蒋涛;姚泽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食中铝含量测定消解方法的探讨

    铝对人体有害,国家对面制食品中铝有一定的限量[1],国际测定首选方法是样品先经HNO3→H2SO4→HClO4消解,然后以铬天青S比色法测定.该法的缺点是消解液中残留的HClO4对显色影响很大,从而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不加HClO4的消解方法,以确保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春祝;胡桂莲;曾志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缩短饮用水硝酸盐氮测定时间减少试剂消耗的试验

    我国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1]测定硝酸盐氮有镉汞柱分光光度法和二磺酸酚分光光度法.实验室常用镉汞柱还原测法定水中的硝酸盐氮,此法规定收集通过镉-汞柱流出水水样50ml,再进行分析,在收集流出液过程,所用时间较长,在分析过程中所用的致癌试剂二酸盐-1-萘乙二胺量相应也大,为减少收集流出水样时间,减少致癌试剂用量,及环境污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汕头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为了更有效的防治麻疹,广东省于1988年修改了麻疹疫苗(MV)免疫程序,将MV强化免疫时间提前到4岁前完成.为了解本市人群中麻诊抗体水平,我们于1999年~2000年,对市区的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IgG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耀波;钟秀珠;蔡访潺;黄宜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临床标本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性的检测

    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可导致生殖系统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病原体[1].由于缺乏细胞壁,所以β-内酰胺类等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菌药物对支原体无作用,而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多种药物又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对支原体感染进行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非常必要的[2].为此我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 IST系统对检出的552份解脲脲原体及102份人型支原体进行常用的6种药物敏感试验,提供同道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珑;毛文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TLMV DNA检测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临床肝炎患者中TLMV DNA,以初步了解临床肝炎与TLMV的关系.[方法]提取血清中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TLMVDNA扩增产物.[结果]一般人群、输血员的TLM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6/72)和8.04%(9/112);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TLMV阳性率分别为25.0%(5/20)和19.1%(18/94).肝炎患者TLMVDNA阳性率与一般人群和输血员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LMV与临床肝炎呈相关性,TLMV在临床肝炎中的作用有待于深入探讨.

    作者:黄平;李晖;叶高龙;林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偶然分枝杆菌鉴定及生物学性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虽早在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久即被注意到,但其病原学意义于9世纪50年代才被确认.1954年Timple和Runyon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分枝杆菌的分类,开创了NTM研究的起点.而NTM作为医源性感染或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报导则始于1973年.1993年我国将其正式定名为非结核的分枝杆菌.Rungon氏将非典型分枝杆菌分为4群,第4群快速生长的偶然分枝杆菌(M.fortuitum).对于NTM生物学性状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深入.本文就引起我市某诊所暴发感染的偶然分枝杆菌根据伯吉细菌分类鉴定系统并结合电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

    作者:庄宝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氧(酸)化电位水定量杀菌效果的观察

    氧(酸)化电位水的还原电位为1092mv,pH为2.6的消毒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液,我们应用这种消毒液和不同种属的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株作用,观察不同作用时间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证实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作者:卢青虎;其布热;王新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含高分子聚合体类卫生巾的毒性观察

    高分子聚合体作为一种高性能吸水材料,现今被普遍应用于中、高档卫生巾及婴儿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而目前对这类卫生用品的质量检查多局限于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为了解该类卫生巾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我们在实验室,以洁婷牌卫生巾为代表样品,进行了皮肤刺激试验、阴道粘膜剌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且进行了荧光剂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波;彭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绍兴市血站建立实施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探

    绍兴市中心血站是一所地市级血站,是集采供血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有在岗员工37人,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年采血量约为500万ml,其中70%以上全血用于分离各种血液成分制品.为了使血液质量满足<血站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我站自1999年起开始策划建立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至2000年8月正式评审通过,取得了好的效果.

    作者:鲍红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