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脂鲜牛奶冻结方法保存菌株的研究

刘雪云;陈倩

关键词:脱脂, 鲜牛奶, 冻结, 方法, 保存法, 菌株变异, 真空干燥法, 影响实验, 应用效果, 研究实验, 微生物学, 死亡, 流行病学, 基础资料, 移植, 实践, 设备, 冷冻, 教学, 长效
摘要:菌株是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及教学的基础资料,因此,菌株保存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保存不当致使一些菌株死亡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菌株需要有一定的设备,而定期移植保存法易使菌株变异和死亡.为了探索一种简便、实用,长效保存菌株的方法,在总结几十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脱脂鲜牛奶-15℃~-20℃冰箱保存,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含高分子聚合体类卫生巾的毒性观察

    高分子聚合体作为一种高性能吸水材料,现今被普遍应用于中、高档卫生巾及婴儿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而目前对这类卫生用品的质量检查多局限于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的检测.为了解该类卫生巾在使用中的安全性,我们在实验室,以洁婷牌卫生巾为代表样品,进行了皮肤刺激试验、阴道粘膜剌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且进行了荧光剂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波;彭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食中铝含量测定消解方法的探讨

    铝对人体有害,国家对面制食品中铝有一定的限量[1],国际测定首选方法是样品先经HNO3→H2SO4→HClO4消解,然后以铬天青S比色法测定.该法的缺点是消解液中残留的HClO4对显色影响很大,从而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不加HClO4的消解方法,以确保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春祝;胡桂莲;曾志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桐油的快速检验方法

    桐油(Tung oil)是由桐子榨出的油,子的含油量约35%~50%,呈淡黄至金黄色,无异味,比重轻,干燥快,在工业上广泛用于油漆和涂料,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油.桐油中含有桐子酸(9,11,13-十八碳三烯酸)的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人食用桐油后,能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筋,心脏麻痹而身亡.所以,桐油绝不准食用.但是,一些商贩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将桐油掺入食用植物油中,销售或制造食品,如炸油条、炸鸡等,严重损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2000年11月,潍坊市一些居民,就是由于食用了含有桐油的植物油及其炸货而引起了食物中毒.在对样品检测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桐油的常规检验方法不便于现场操作.因此,我们研究了一种便于现场检测的新方法-试纸法.

    作者:邵建新;李慧;邓树娥;翟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人体全血中铅的方法探讨

    目前,人体全血中铅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法等,本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全血中铅的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均有提高,是一种较好的测定全血中铅的分析技术.

    作者:徐卫红;张亚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评价

    泛昔洛韦(famciclovir)是近年上市的一种抗疱疹病毒新药.为评价国产泛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GH)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0年2月至2000年11月间,对国产泛昔洛韦与阿昔洛治疗复发性GH进行了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敏;许洁;陈海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TLMV DNA检测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临床肝炎患者中TLMV DNA,以初步了解临床肝炎与TLMV的关系.[方法]提取血清中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TLMVDNA扩增产物.[结果]一般人群、输血员的TLM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6/72)和8.04%(9/112);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TLMV阳性率分别为25.0%(5/20)和19.1%(18/94).肝炎患者TLMVDNA阳性率与一般人群和输血员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LMV与临床肝炎呈相关性,TLMV在临床肝炎中的作用有待于深入探讨.

    作者:黄平;李晖;叶高龙;林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化学计量学和卫生检验学

    卫生检验工作中测定食品中微量铅,首先必须建立方法,是AAS法还是用二硫腙比色法、示波极谱法;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选择实验条件,包括样品提取等前处理步骤、仪器条件等;方法建立后必须对方法进行优化和评价.显然,分析的过程不仅依靠分析工作者的经验,也要大量应用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吴晓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冷却水管道结瘤的原因分析

    我市化工厂冷却水出现臭味、泡沫、管道结瘤.结瘤为褐色的胶团状,取下结瘤,又有新的结瘤产生,阻塞管道,影响生产.为了查找产生结瘤的原因,我们对结瘤物做了铁细菌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颖;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动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酱料调味品中总酸和氨基酸态氮

    目前,国家卫生标准中测定酱料调味品中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方法是人工电位滴定法,但人工滴定操作误差大,试验条件不容易控制.利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可以连续自动测定酱料类调味品中的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的特点,作者用自动电位滴定仪代替人工操作测定酱料类调味品中的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继峰;卢玉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丁基羟基茴香醚中砷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罐头及面制品,并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BHA中砷是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它的测定可采用消化的方法进行预处理.由于样品消化过程费时费力,易造成样品的污染,而且作为一种低温元素,砷在消化过程中易造成损失.本文采用以有机溶剂四氢呋哺溶解,在氯化钯与硝酸镁组成的混合机体改进剂存在的条件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BHA中砷.该法简便快捷,且避免了污染和损失.

    作者:丘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之HBV标志物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区,病毒在亿万人群中传播乙肝(HB)疫苗的广泛应用,被动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强了病毒的免疫压力.另外,随着干扰素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发展应用,耐药突变株也不断出现博位,免疫压力针对一些病毒表位,包括可引起中和性应答的表位.病毒不断变异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在经常改变的病毒群体中,逐渐选择出可继续复制的变异株.变异毒株能复制,其传染性对宿主的中和免疫不再易感,成为免疫逃避变异株[1].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人们对HBV感染的常规典型模式二对半及其变化规律已有一定认识.变异株的出现,使得传统意义上对HBV感染后通过以检测血清HBV基因产物(HBsAg、HbeAg)和人体对这些基因产物应答(抗-HBs、抗HBc、抗-HBe)来确定感染状态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应用ELISA检测技术,在血清HBsAg阳性标本中收集到78例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其HBV血清标志物显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模式.对这些不同组合模式加以分析,使我们对HBV感染的预防控制、诊断治疗、疫苗的开发应用和献血员的筛选在传统认识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重新分析评价.

    作者:刘海燕;覃巍巍;雷时美;秦剑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贫血是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的要求,在测定方法上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试剂易于保存等优点,但同时该法受很多因素影响,要得到准确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葛荣正;李洪东;李秀兰;尹爱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砷斑法测定中氯化亚锡试剂的改进

    砷测定在基层一般采用化学法,砷斑法因操作简便、毒性小之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中氯化亚锡试剂按国标方法配制后稳定性差,在室温内只能保存一周,冰箱保存也在一个月左右,便失去还原力而无法使用.故一般每批样品测定前均需重新配制,既麻烦,又造成浪费.本文对这一试剂进行改进,直接使用固体试剂,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波;钟良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用分析系数法对我州部分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变异指数法,Youden-Tonks作图法[1],标准值±2倍标准差,化学分析实验室国际专家考查协调方案的单项元素Z值总Z值(即Rsz值)平方和总Z值(即ssz值)以及考核数据与标准值偏离百分数[2].分析系数,简称CA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统计方法,由于它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并与目前广泛采用的统计方法又相关联,所以我们把它应用到我州质量控制中用评价各实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氰乙酸甲酯

    氰乙酸甲酯是染料、医药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溶于丙酮、乙醇、乙醚等,属有机有毒物质[1-2],目前尚未见有氰乙酸甲酯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测定文献报道.本文采用50%乙醇溶液吸收,8%FFAP/Chromosorb.W/AW(80~100目)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

    作者:龚文杰;马建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株与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酸杆菌

    O157:H7大肠杆菌的血清学实验和针对O157:H7抗原而发展的其他检测方法,在O157:H7大肠杆菌的监测和实验室研究中,仍是判定菌种和测定菌型的主要依据.但在监测中,国内外均发现部分肠道菌与O157抗血清发生交叉凝集.我们在2000年12月根据卫生部食检所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课题的要求对福建省食品中O157:H7大肠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从龙岩韭菜园市场采集的一份带皮生猪肉样品中分离到一株能与大肠杆菌O157单克隆抗体及H7血清交叉凝集的布氏枸橼谮酸杆菌,国内未见报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毓环;郑友限;陈宏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在微乳液中5-Br-PADAP光度法测食品中铜

    在pH2.5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介质,微乳液中,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与Cu(Ⅱ)生成稳定配合物,大吸收波长为555nm,Cu(Ⅱ)的线性范围为(0.25~25)μg/25ml,摩尔吸光系数为6.4×104L/mol@cm,低检测浓度0.01μg/ml.用于食品中铜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不同样品加标回收率89.5%~104%,RSD为0.60%~1.2%.

    作者:刘兆霖;陈余君;付大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紫外线吸收剂检测方法的改进

    [目的]为了对<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所提供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进行完善,以便对化妆品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实验证明.通过对标准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修改,方法准确度和回收率提高近一倍;同时通过改变测试条件,可以有效的排除4-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Eusolex1000)在测定时对3-(4-甲基亚苄基)-d-1-樟脑(Eusolex 6300)产生的干扰,该方法准确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SD<5%,样品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9.5%~104.0%,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结论]修改后的方法是对目前<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紫外线吸收剂检测方法的必要补充.

    作者:胡静;杨业;杜达安;梁辉;朱杰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温州市2000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卫生检测是当前食品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对2000年度1259件监测样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作如下总结.

    作者:李小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绍兴市血站建立实施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初探

    绍兴市中心血站是一所地市级血站,是集采供血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有在岗员工37人,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年采血量约为500万ml,其中70%以上全血用于分离各种血液成分制品.为了使血液质量满足<血站基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我站自1999年起开始策划建立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至2000年8月正式评审通过,取得了好的效果.

    作者:鲍红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