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氰乙酸甲酯

龚文杰;马建明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测定, 空气, 氰乙酸甲酯, 气相色谱测定, 重要中间体, 色谱柱分离, 有毒物质, 乙醇溶液, 医药生产, 无色液体, 检测器, 填充柱, 乙醚, 吸收, 文献, 染料, 常温, 丙酮
摘要:氰乙酸甲酯是染料、医药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溶于丙酮、乙醇、乙醚等,属有机有毒物质[1-2],目前尚未见有氰乙酸甲酯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测定文献报道.本文采用50%乙醇溶液吸收,8%FFAP/Chromosorb.W/AW(80~100目)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湘江衡阳段水体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对1991年~2000年湘江衡阳段干流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不同江段、不同年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氨氮含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是湘江衡阳段水体超标指标之一.对水体中氮的来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作者:邓健;许金生;陈文;袁亚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连续氢化物发生端视ICP-AES法直接测定纯净水中痕量铅

    本文报道用自制氢化物发生装置,建立了硼氢化钠-铁氰化钾-盐酸体系端视ICP-AES法直接测定纯净水中痕量铅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不需任何浓缩富集,分析成本低.方法检出限为0.003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0~97.5%,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谯斌宗;杨元;文君;高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环境水样霍乱弧菌检测注意事项

    开展外环境霍乱弧菌的监测,及时发现、消灭致病源,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防疫站的霍乱监测计划,在本辖区内的水域进行布点监测.检测过程中,针对往年曾检测1例小川型霍乱弧菌,在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及体会进行整理,具体归纳如下:

    作者:谢文忠;黄珍萍;郑建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稳定性二氧化氯测定方法的改进

    按<消毒技术规范>测定稳定性二氧化氯时,有的样品重复测定3次的结果很不平行,误差率超过10%,远大于<消毒技术规范>不得超过0.5%要求.测定中发现,样品滴定至终点后立即返蓝色,根本不能判断滴定终点,为此进行了以下探讨.

    作者:郑立国;张清文;彭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测定食品砷含量样品灰化法的改进

    砷残留量是食品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指标,也是常见的卫生指标之一.而砷测定前样品的灰化法均按GB/T5009.11-1996,5.3[1]方法操作,该法存在耗时长的缺点.本文针对其存在的缺点,在该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探索,总结出一种耗时较短的灰化法即改进法.该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砷测定结果与原法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洪祥奇;陈志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输注及血小板抗体检测

    出血仍是急性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起到暂时性止血作用,但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部分病人产生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输注无效。为此,我们对59例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性分别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小板(机采),及人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并对输注前后血小板抗体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朱尊民;商保军;翟亚军;张茵;席雨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变化临床意义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和非透析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进行监测,对其变化进行分析,阐明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楚天舒;程银桢;朱清;翟亚萍;邵凤民;张晓玲;高素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河南省井水微量元素状况分析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氟、硅、铁、锰、锌、铜、硒等14种,它们积极参与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其他营养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某些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中,必需元素的严重不足会导致生长缓慢,繁殖衰退甚至死亡,但如果过量摄入,高浓度的元素就会产生毒性,发生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病症[1].人体所含的微量元素,无论种类或者数量都与所处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及食物有关.而饮用水更是与人们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之一,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有效.本文分析了1999~2000年河南省各地井水中的铁、锌、铜、硒的含量状况,试从水质这一角度为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作者:张蒙;周永卿;夏方;赵宝珍;敬改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砷斑法测定中氯化亚锡试剂的改进

    砷测定在基层一般采用化学法,砷斑法因操作简便、毒性小之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中氯化亚锡试剂按国标方法配制后稳定性差,在室温内只能保存一周,冰箱保存也在一个月左右,便失去还原力而无法使用.故一般每批样品测定前均需重新配制,既麻烦,又造成浪费.本文对这一试剂进行改进,直接使用固体试剂,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波;钟良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

    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roxide)作为面粉中起漂白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已被广泛使用.它通过加速面粉中酶和空气作用产生的熟化过程,从而抑制了酶和细菌的作用,使面粉中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氧化退色从而达到漂白目的.但是随着过氧化苯甲酰加入量的增加直接导致面粉中维生素B1分解加大,从而降低其营养价值.同时也不能排除长期食人低剂量的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因为过氧化苯甲酰在FAD/WHO目录分类表中被列为A(2)物质,许多发达国家作为限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含量保证安全使用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简便、准确的样品提取方法,选用使用广泛的C-18色谱柱,采用国标法定量,配以食品添加剂分析中常用的二元体系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经分析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够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用分析系数法对我州部分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有变异指数法,Youden-Tonks作图法[1],标准值±2倍标准差,化学分析实验室国际专家考查协调方案的单项元素Z值总Z值(即Rsz值)平方和总Z值(即ssz值)以及考核数据与标准值偏离百分数[2].分析系数,简称CA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统计方法,由于它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并与目前广泛采用的统计方法又相关联,所以我们把它应用到我州质量控制中用评价各实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冷却水管道结瘤的原因分析

    我市化工厂冷却水出现臭味、泡沫、管道结瘤.结瘤为褐色的胶团状,取下结瘤,又有新的结瘤产生,阻塞管道,影响生产.为了查找产生结瘤的原因,我们对结瘤物做了铁细菌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颖;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

    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以下简称甲酰胺、乙酰胺).在国家标准方法[1]GB/T16111-1995和车间空气监测方法[2]第3版中使用的是聚乙二醇20M、氢氧化钾……填充柱,但本实验室没有该柱,因此我们用现成的毛细管柱,对色谱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使甲酰胺和乙酰胺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既满足了检测的需要又提高了毛细管柱的利用率.

    作者:金池国;李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阜康市1997年~2000年医疗单位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避免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必须切实加强对医院消毒状况的监督,达到督促医院强化消毒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改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的目的.我站自1997年起连续4年对阜康市各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周旭东;蔡凤;梁俊杰;秦少妮;沙依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在微乳液中5-Br-PADAP光度法测食品中铜

    在pH2.5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介质,微乳液中,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与Cu(Ⅱ)生成稳定配合物,大吸收波长为555nm,Cu(Ⅱ)的线性范围为(0.25~25)μg/25ml,摩尔吸光系数为6.4×104L/mol@cm,低检测浓度0.01μg/ml.用于食品中铜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不同样品加标回收率89.5%~104%,RSD为0.60%~1.2%.

    作者:刘兆霖;陈余君;付大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极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铅

    自来水中铅的测定标准方法系用双硫腙比色法或原子吸收法[1],前者用较大量有毒试剂,操作繁琐;后者仪器昂贵,火焰法灵敏度不够.极谱法测定水体中铅虽有较多报道[2-4],但大都是基于水相中PbI24-络阴离子在电极上还原而测定之.本文提出乙醇介质中,PBl24-络阴离子首先在电极上还原成零价铅,新生态零价铅迅速被反应层中的钒(Ⅳ)氧化,又生成PbI24-,经循环作用,使电极表面物质的还原电流集,从而提高测铅的灵敏度.本法低检测量为0.02μg,若取出100ml,则低检出限为0.2μg/L.方法的精密度为2.4%~6.8%,回收率为90%~115%.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对照,结果基本满意.

    作者:李文最;李一丹;盛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免疫荧光技术对检查鼠肺流行性出血热的探讨

    几年来,我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观察流行强度与传染源密度和带毒率关系.我们对老鼠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免疫荧光技术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检测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对鼠肺标本的采集、组织切片的制做及切片的固定;荧光素染料与抗体蛋白分子的结合等.对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很大影响,为此就操作过程的有关事项与同行进行探讨.

    作者:李凤祥;于军华;田建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偶然分枝杆菌鉴定及生物学性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虽早在1882年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久即被注意到,但其病原学意义于9世纪50年代才被确认.1954年Timple和Runyon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分枝杆菌的分类,开创了NTM研究的起点.而NTM作为医源性感染或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报导则始于1973年.1993年我国将其正式定名为非结核的分枝杆菌.Rungon氏将非典型分枝杆菌分为4群,第4群快速生长的偶然分枝杆菌(M.fortuitum).对于NTM生物学性状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深入.本文就引起我市某诊所暴发感染的偶然分枝杆菌根据伯吉细菌分类鉴定系统并结合电镜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分析.

    作者:庄宝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卫生检验标准化管理探讨

    卫生检验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为卫生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然而,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为确保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实验室内部与实验间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卫生检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单位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定考核,对照GB/T1900-ISO9000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对卫生检验工作标准化管理进行探讨.

    作者:安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火锅汤料中罂粟壳类成分萃取法

    在火锅汤料中罂粟壳类成分的提取与测定时,由于在汤料中存在胡椒、辣椒、花椒、八角、辣椒油等多种复杂成分的干扰,使得提取与测定颇为麻烦.

    作者:严蕾;郭亚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