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舒;程银桢;朱清;翟亚萍;邵凤民;张晓玲;高素娥
本文通过微波消解的原理、测定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其与国标中湿法消化的比较,和其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等几个方面的讨论,论述了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食品微量元素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其具有节能、省时、污染少、分解完全等优点,进一步阐明了这项技术对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方面的应用前景.且指出其目前还存在着每次处理样品少,对大批量、多重复的实验较烦锁,以及在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刘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省昆明、个旧等地发生食用猪油中毒事件,受害者食用了在市场上购买的猪油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中毒者家属把剩余猪油送检验中心检验.我们用质谱联机(GC/MS)对中毒油样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引起猪油中毒成分是C17-C27的烷烃化合物.目前分析此类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气相色谱法.化学法不太准确,气相色谱法需要标准品才能准确定性.而GC/MS不需标准品,通过谱库检索准确定性,这对中毒成分快速准确的测定有很大的优势.
作者:林佶;吴春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菌株是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及教学的基础资料,因此,菌株保存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保存不当致使一些菌株死亡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菌株需要有一定的设备,而定期移植保存法易使菌株变异和死亡.为了探索一种简便、实用,长效保存菌株的方法,在总结几十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脱脂鲜牛奶-15℃~-20℃冰箱保存,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雪云;陈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贫血是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的要求,在测定方法上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试剂易于保存等优点,但同时该法受很多因素影响,要得到准确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葛荣正;李洪东;李秀兰;尹爱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出现的食物传播性疾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后常导致血性腹泻,严重时会引起尿毒综合征(HUS).大肠杆菌O157:H7曾在日本广泛传播,近万人暴发流行,对人类威胁很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国内已有发病报道.为了解其形成L型后,能否在体内持续存在及其致病性,为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作者用人工诱导方法,将其细菌型及L型进行小鼠灌胃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襄;徐桂华;梅玉发;邓维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罐头及面制品,并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BHA中砷是一个重要的卫生指标,它的测定可采用消化的方法进行预处理.由于样品消化过程费时费力,易造成样品的污染,而且作为一种低温元素,砷在消化过程中易造成损失.本文采用以有机溶剂四氢呋哺溶解,在氯化钯与硝酸镁组成的混合机体改进剂存在的条件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BHA中砷.该法简便快捷,且避免了污染和损失.
作者:丘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开展外环境霍乱弧菌的监测,及时发现、消灭致病源,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防疫站的霍乱监测计划,在本辖区内的水域进行布点监测.检测过程中,针对往年曾检测1例小川型霍乱弧菌,在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及体会进行整理,具体归纳如下:
作者:谢文忠;黄珍萍;郑建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来水中铅的测定标准方法系用双硫腙比色法或原子吸收法[1],前者用较大量有毒试剂,操作繁琐;后者仪器昂贵,火焰法灵敏度不够.极谱法测定水体中铅虽有较多报道[2-4],但大都是基于水相中PbI24-络阴离子在电极上还原而测定之.本文提出乙醇介质中,PBl24-络阴离子首先在电极上还原成零价铅,新生态零价铅迅速被反应层中的钒(Ⅳ)氧化,又生成PbI24-,经循环作用,使电极表面物质的还原电流集,从而提高测铅的灵敏度.本法低检测量为0.02μg,若取出100ml,则低检出限为0.2μg/L.方法的精密度为2.4%~6.8%,回收率为90%~115%.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对照,结果基本满意.
作者:李文最;李一丹;盛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溴酸盐.[方法]选用IonPac AS9-SC分离柱,1.10mmol/LNa2CO3-0.96mmol/L NaHCO3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电导检测器.[结果]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4.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7%~108.8%,检出限(0.42~0.80)μg/L.与碘量法、罗丹明6G褪色光度法作对比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准确度更优.[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性广,可满足水样μg/L级痕量分析.
作者:钟志雄;杜达安;梁旭霞;杨业;连晓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其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毒不断变异,因此开展流感监测掌握变异情况及人群抗体水平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1].我们于2000年对韶关市人群进行流感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邓俊兴;黄锐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出血仍是急性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起到暂时性止血作用,但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部分病人产生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输注无效。为此,我们对59例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性分别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小板(机采),及人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并对输注前后血小板抗体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朱尊民;商保军;翟亚军;张茵;席雨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pH2.5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介质,微乳液中,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与Cu(Ⅱ)生成稳定配合物,大吸收波长为555nm,Cu(Ⅱ)的线性范围为(0.25~25)μg/25ml,摩尔吸光系数为6.4×104L/mol@cm,低检测浓度0.01μg/ml.用于食品中铜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不同样品加标回收率89.5%~104%,RSD为0.60%~1.2%.
作者:刘兆霖;陈余君;付大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常见的重要病原菌属,其菌型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食物及餐具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引起腹泻病及细菌性食物中毒.故对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沙门菌带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单位1998年~2000年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海玲;柯碧霞;黎薇;钟豪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液透析和非透析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进行监测,对其变化进行分析,阐明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楚天舒;程银桢;朱清;翟亚萍;邵凤民;张晓玲;高素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铝对人体有害,国家对面制食品中铝有一定的限量[1],国际测定首选方法是样品先经HNO3→H2SO4→HClO4消解,然后以铬天青S比色法测定.该法的缺点是消解液中残留的HClO4对显色影响很大,从而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不加HClO4的消解方法,以确保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春祝;胡桂莲;曾志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改善目前SOD活性测定结果混乱的现状,提高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对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就测量波长、底物浓度、加样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测定了79例健康儿童血清和29例健康成人红细胞中的SOD活性.[结果]测定结果分别为49.0±19.2U/ml(x±s)和6187±1236U/g Hb(x±s).[结论]建议尽快建立标准化的测定方法,严格控制测定条件,以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
作者:赵云斌;刘敏;余忠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解决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用对照标准菌株的保存,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质量,方便检测工作人员,本人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所推荐的加富半固体培养基配方,自配加富半固体,保存了湖北省站索取的10株沙门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长达15年的观察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Simons等及Linnon等报告证实存在庚型肝炎病毒(GBV-C和HGV)以来[1-2],引起了国内外广大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正常人群、已知的甲-戊肝炎病人及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等感染HGV状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庚型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等研究资料已证实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同属黄科病毒.HG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基本相同[1-4].为了解广州地区、从化地区不同肝病患者中HGV感染和与其它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状况,以及HGV单独感染和其它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时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对1997~1999年期间在从化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部分甲-戊肝炎、非甲-戊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了HGV感染血清学检测,谷草转氨酶(ALT)检测.另选择部分健康卫校学生作正常对照比较,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陈少华;陆予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按<消毒技术规范>测定稳定性二氧化氯时,有的样品重复测定3次的结果很不平行,误差率超过10%,远大于<消毒技术规范>不得超过0.5%要求.测定中发现,样品滴定至终点后立即返蓝色,根本不能判断滴定终点,为此进行了以下探讨.
作者:郑立国;张清文;彭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火锅汤料中罂粟壳类成分的提取与测定时,由于在汤料中存在胡椒、辣椒、花椒、八角、辣椒油等多种复杂成分的干扰,使得提取与测定颇为麻烦.
作者:严蕾;郭亚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