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在防疫检验工作中如何善用计算机

莫浩联;曾敏;杨柳青

关键词:卫生防疫, 检验工作, 计算机技术, 现代化管理, 卫生检验, 信息化社会, 微机应用, 信息管理, 信息工作, 科学研究, 科学管理, 管理工作, 工作效率, 检验科, 运用, 档案, 单位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技术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及信息管理的各个领域.卫生检验档案及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卫生防疫信息工作,同时也是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善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学管理,在各个单位依然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现仅就我们在检验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微机应用的问题,谈谈一点看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10株沙门菌保存15年的观察研究

    为解决基层卫生检验工作用对照标准菌株的保存,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测质量,方便检测工作人员,本人用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所推荐的加富半固体培养基配方,自配加富半固体,保存了湖北省站索取的10株沙门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长达15年的观察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误差分析

    1 引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已广泛用于食品、饲料、饮料、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测定[1-2].如ELISA法检测黄曲霉素B1(AFB1)[3-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正逐渐被广大分析工作者掌握运用[5-6].然而,由于样品的复杂多样,以及酶的不稳定性,使得分析人员在实际检测样品中,出现假阳、阴性结果.为此,本文以ELISA检测AFB1测试盒为例,针对样品特性,探讨含盐量、酸碱性、金属离子含量、提取溶液组分四个主要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消除这些影响的改进方法.

    作者:赵晓联;赵春城;钮伟民;李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河南省井水微量元素状况分析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氟、硅、铁、锰、锌、铜、硒等14种,它们积极参与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和其他营养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某些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是维持生物体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中,必需元素的严重不足会导致生长缓慢,繁殖衰退甚至死亡,但如果过量摄入,高浓度的元素就会产生毒性,发生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病症[1].人体所含的微量元素,无论种类或者数量都与所处环境中的水、大气、土壤及食物有关.而饮用水更是与人们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之一,饮用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有效.本文分析了1999~2000年河南省各地井水中的铁、锌、铜、硒的含量状况,试从水质这一角度为膳食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作者:张蒙;周永卿;夏方;赵宝珍;敬改先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韶关市2000年人群血清流感抗体检测报告

    流感是第一个实行全球监测的传染病,其起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病毒不断变异,因此开展流感监测掌握变异情况及人群抗体水平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1].我们于2000年对韶关市人群进行流感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邓俊兴;黄锐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方面的应用

    本文通过微波消解的原理、测定方法、测定条件的选择、其与国标中湿法消化的比较,和其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等几个方面的讨论,论述了微波消解技术在分析食品微量元素方面的可行性.并结合其具有节能、省时、污染少、分解完全等优点,进一步阐明了这项技术对分析食品中微量元素方面的应用前景.且指出其目前还存在着每次处理样品少,对大批量、多重复的实验较烦锁,以及在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刘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起福氏志贺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分析报告

    2001年3月9日上午,接到报告,三门峡市天元铝业公司电解一厂19名职工于3月8日晚在本厂职工食堂就餐后,发生原因不明的严重腹泻,现住院治疗.我中心立即派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帅清;杜世民;武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透明胶带法检查蠕形螨的探讨

    透明胶带法检查蠕形螨是目前临床、科研及流行病学等领域广泛使用并公认的理想方法.它具有痛苦小、价廉、方便且检出阳性率高等优点.我们在1999年用此对法对达州市大、中专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方法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影响因素复杂.透明胶带的选择、观察时间的长短、清洁度等都可引起阳性率的大幅度下降,甚至引起整个试验失败.由此提示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应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力争检出结果与实际相符.下面就上述几个方面分别加以探讨.

    作者:张元玲;谭兴恒;李永平;肖学贵;王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贫血是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细则>的要求,在测定方法上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法,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试剂易于保存等优点,但同时该法受很多因素影响,要得到准确结果,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葛荣正;李洪东;李秀兰;尹爱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的概述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一类二次代谢产物.这些霉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但只在热带地区产生毒素.因为气温27℃左右,相对湿度85%左右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这些真菌生长并产毒.在热带许多食物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范围包括花生、落地花生、杏仁、谷物包括玉米、大米、小麦),食品如牛奶、肉、蛋也受到AF的间接污染.在中国,食物和花生油中黄曲霉污染水平达23~500μg/kg.Peter M.scott报告称AF在酿制的啤酒也达到相当水平.在美国和欧洲的啤酒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加入麦芽或谷沙还是在非洲本土啤酒酿造过程中加入红几尼谷,家庭酿造和商业酿造中黄曲霉素的发现率实际上是十分高的(达到100%)达到262ngB1+G1/ml.在世界范围内,受AF污染的食品一直是一个流行的和重要的问题.

    作者:黄惠明;徐群英;胡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分离培养基的研究

    [目的]通过研制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克服传统的EHECO 157:H7分离培养基(SMAC培养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能力较弱的缺陷.[方法]利用已知菌种生长评价实验和现场标本实验室评价实验,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培养基的抑菌系统和显色系统进行筛选.[结果]研制出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其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的能力,且有效地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其它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等通过菌落颜色反应分离开来.[结论]M-WS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SMAC培养基,而成为分离EHECO157:H7的理想鉴别培养基.适于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智;龙一兵;徐小菊;熊燕;蒋涛;姚泽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人体全血中铅的方法探讨

    目前,人体全血中铅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阳极溶出法等,本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了全血中铅的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均有提高,是一种较好的测定全血中铅的分析技术.

    作者:徐卫红;张亚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础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目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依据GB478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的规定执行.本人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十几年以来,根据对此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问题,与同行参考探讨.

    作者:马玉华;山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州市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调查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常见的重要病原菌属,其菌型繁多,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食物及餐具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引起腹泻病及细菌性食物中毒.故对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沙门菌带菌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单位1998年~2000年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海玲;柯碧霞;黎薇;钟豪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TLMV DNA检测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临床肝炎患者中TLMV DNA,以初步了解临床肝炎与TLMV的关系.[方法]提取血清中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TLMVDNA扩增产物.[结果]一般人群、输血员的TLMVDNA阳性率分别为8.33%(6/72)和8.04%(9/112);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TLMV阳性率分别为25.0%(5/20)和19.1%(18/94).肝炎患者TLMVDNA阳性率与一般人群和输血员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LMV与临床肝炎呈相关性,TLMV在临床肝炎中的作用有待于深入探讨.

    作者:黄平;李晖;叶高龙;林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过氧化脂质检验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引发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现已证实脂质过氧化物与多种疾病有关,已引起从事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测定过氧化脂质(LPO)的方法以TBA反应法应用广,这类方法包括比色法[1]和荧光法[2],本文拟就两种方法、3种仪器作一分析比较,选择快速简便检测血清中LPO含量的方法.

    作者:陈小萍;郑玉聪;郑丽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67例HBsAg阳性儿童的乙肝五项指标及ALT调查分析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HBsAg阳性儿童,HB-sAg也大多呈现阳性,且ALT多为正常.儿童HBsAg携带者的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消失是否存在一定共性,其疾病情况有无规律,目前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报道少见.为此,我们将2000年4~6月份我区小学生乙肝普查,检出的267例HBsAg携带者,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分析,为儿童HBsAg携带者的治疗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任宏伟;李金星;任培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冷却水管道结瘤的原因分析

    我市化工厂冷却水出现臭味、泡沫、管道结瘤.结瘤为褐色的胶团状,取下结瘤,又有新的结瘤产生,阻塞管道,影响生产.为了查找产生结瘤的原因,我们对结瘤物做了铁细菌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颖;廖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增菌系列培养基的临床应用

    血培养是目前临床微生物检测的一个主要项目,是检测病原菌诊断菌血症、败血症的一个既古老又实用的方法.目前不少实验室普遍存在血培养阳性率低,阳性报告时间较长,不利于病人治疗的问题.因此改进血培养,早期正确的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对临床病人的治疗非常必要.根据条件微生物的不同及其营养成份的需要,我院和深圳蛇口工业区医院共同研制配成了不同成分的血液系列增菌液,在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缩短培养时间、减少污染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马珍;陈凤英;邹杰;李青青;尚河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输注及血小板抗体检测

    出血仍是急性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可起到暂时性止血作用,但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部分病人产生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输注无效。为此,我们对59例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性分别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血小板(机采),及人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并对输注前后血小板抗体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朱尊民;商保军;翟亚军;张茵;席雨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氧(酸)化电位水定量杀菌效果的观察

    氧(酸)化电位水的还原电位为1092mv,pH为2.6的消毒液,是一种较理想的消毒液,我们应用这种消毒液和不同种属的标准菌及临床分离菌株作用,观察不同作用时间内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证实此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作者:卢青虎;其布热;王新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