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军
目的:探讨太极云手联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0例)、C组(20例),每组均给予相同的基本支持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太极云手练习,B组给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C组采取太极云手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综合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定、Barthel指数(BI)评定以及利用等速测试系统进行肘关节位置觉绝对误差角度的评定.结果:2个月后,各组患者的FMA-UE和BI评分均显著提高,肘关节位置觉绝对误差角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优于A组、B组(P<0.05).结论:太极云手结合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有助于本体感觉的恢复及上肢功能的改善.
作者:付孝翠;顾浩;徐学良;孙丹;张弛;毕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临床护理,并对患者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予以总结.结果: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在严密监护下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后,39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患者病情恶化转外院治疗,电话随访该患者已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0例剖宫产术后HELLP综合征患者分娩的40例新生儿中,36例健康状况良好,4例因体重过低或其他并发症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经治疗后均平安出院.结论:HELLP综合征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且危及生命,早诊断、早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HELLP综合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邢小丽;林青青;林秋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 ,TINU)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1975年Do-brin等[1]首先报道了该病,病因尚不明确. 本文回顾分析确诊的1例TINU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刘建良;李晓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胎儿肾脏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检出的32例胎儿肾脏囊性病变的病例,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共有26400例产前超声检查,检出32例胎儿肾脏囊性病变,发病率为0.121%,其中婴儿型多囊肾6例(18.8%),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4例(43.8%),成人型多囊肾4例(12.5%),梗阻性囊性发育不良肾8例(25.0%).结论:胎儿肾脏囊性病变的产前超声表现复杂多样,而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并给予客观的预后评价,进而为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冯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方式以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67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疼痛度评分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非手术方式治疗的有效率与手术方式取得近期效果同样好,能减轻患儿疼痛度,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但其远期复发率比较高,需要联合应用锻炼,减少复发率.
作者:邓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癫痫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后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对两组癫痫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能够对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产生显著积极影响,对其康复发挥促进作用.
作者:崔伟伟;贺秋平;高玉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二胎高龄剖宫产产妇术中风险防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二胎高龄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二胎高龄剖宫产产妇术中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李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的措施与临床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夫精人工授精前未处理)与研究组(41例,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妊娠情况、妊娠期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睾酮(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卵周期数/总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期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夫精人工授精前预处理可降低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妊娠情况、减少并发症.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和肿瘤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螺旋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螺旋CT对胃癌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5%、94.12%、95.00%,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螺旋CT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100.00%,对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后动脉、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5.35%、93.02%、97.67%、97.67%,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胃癌予以灵敏、准确诊断,还可对患者肿瘤血供情况进行明确,可应用到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作者:钟荣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患者应用微创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肌间隙入路组(研究组,n=29)和传统切开入路组(对照组,n=29).于术前(T1)及术后7d(T2)观察患者伤椎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于T1及术后1个月(T3)时评估患者胸腰椎功能[腰椎功能量表(JOA)]和日常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差异.结果:T2时,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T1时增加,Cobb角则均较T1时减小(P均<0.05);两组T1、T2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3时,两组JOA、MBI评分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升幅大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失血量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肌间隙入路相对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在保证良好矫正效果的同时改善手术情况,对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有一定帮助.
作者:蔡成;何光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胎姿势用不同的手法手转胎头术纠正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1)胎头枕部与胎背在同一方向时,枕左横、枕左后位分别采取逆时旋转45°、90°,枕右横、枕右后位分别采取顺时针旋转45°、90°,即成枕右前;(2)胎头枕部与胎背在不同方向时,枕左横、枕左后均应先顺时针旋转15°,再分别逆时针旋转60°、105°.枕右横、枕右后应先逆时针旋转15°,再分别顺时针旋转60°、105°,即成枕左前、枕右前.结果:第一种胎姿势与第二种胎姿势各取100例.第一种胎姿势用第一种手法手转胎头术成功率63%.用第二种手法,成功率为28%.第二种胎姿势用第一种手法成功率5%,第二种手法手转胎头术成功率为68%.提高自然分娩率.结论:第二种手转胎头法也均适用于两种胎姿势,更优于胎头枕部与胎背不在同一方向.其目的是让胎头退位,也可纠正胎儿姿势扭曲,再根据胎方位进行旋转,可使头位难产转为阴道顺产.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刘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择期行PCI术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科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施行PCI术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在术前48 h进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照组不行预适应训练.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2h胸痛程度、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及术后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2h胸痛评分>1分及ST段偏移>1mV患者比率、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实验组患者6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患者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降低心肌损伤标记物的释放,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心脏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钟芳;李珍;赵雨;郭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衰(AHF)合并低血压患者血压、NT-proBNP、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6例AHF合并低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两组患者的血压、NT-proBNP、心功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NT-proBNP、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NT-proBNP、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AHF合并低血压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压及NT-proBNP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宋骧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aspase-8、PCNA和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演变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在2012年5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观察对象,其中以行开腹或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为实验组,以同期因不孕症(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内膜活检正常子宫内膜患者33例为对照组.通过检测Caspase-8、PCNA和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两组患者的Caspase-8、PCNA和nm23蛋白表达有显著区别.实验组的Caspase-8表达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PCNA的表达以弱阳性及以上为主,nm23的表达则以阴性和阳性为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Caspase-8、PCNA和nm23中的表达在各自等级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8、PCNA和nm23在两组患者的表达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子学机制有关.
作者:黄建;郭金强;周伟新;冯春宇;凌学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妇可靖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ion,CPI)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66例CP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可靖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超检查结果及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疗效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B超检查显示盆腔积液深度及炎性包块直径均明显缩小,且试验组缩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试验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1年复发率均明显缩小(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随访期间患者自觉症状、生理、心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方面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妇可靖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CPI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临床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外伤科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4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GCS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GC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颅脑外伤术后并发脑积水患者的GCS评分,护理效果更优,患者对护理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彻底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病灶清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彻底清除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胸壁结核患者中开展彻底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易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局部持续炎症性疾病,因症状轻微且诊断困难,在临床中一直被忽视.但研究表明,慢性子宫内膜炎与不孕,尤其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反复植入失败有关.全球夫妇约有15%患有不孕不育,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治疗方式,但术后15%~20%出现反复植入失败.反复植入失败与卵母细胞或胚胎异常、植入胚胎的数量以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有关.现辅助生殖技术已能提供高质量胚胎,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改善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主要研究对象.慢性子宫内膜炎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导致反复植入失败.
作者:王莉;曾智;肖星星;卢燕玲;曾海涛;孙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促进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1975例,根据某院药学电子管理系统,对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5例患者预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品种分别为奥美拉唑针、泮托拉唑针、兰索拉唑针;入选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格率为84.4%;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疗程过长、用法用量不合理等;无应激性溃疡(SU)风险围手术期患者占预防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52.6%,支出费用占药物总费用的9.29%,显著高于存在SU风险因素患者的3.03%.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在该院围手术期的不合理应用现象较明显,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制定一定的规范和使用标准来规范围手术期的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积累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防止质子泵抑制剂过度使用.
作者:周玉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前无应激试验(NST)、产时电子胎心监护、二者联合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单胎足月头位胎儿窘迫的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均实施NST和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对比NST、产时电子胎心监护和二者联合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包括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根据胎儿窘迫的发生情况分组,对比发生者和未发生者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率差异.结果:胎儿窘迫发生率为22.22%;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灵敏度与NST相同;发生者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5).结论:在胎儿窘迫诊断中NST联合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价值较高,且对不良分娩结局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静;崔竞红;周文君;辛紫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