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春
目的:探究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0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分析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特点.结果:初产妇流产次数 ≥2次以上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植入的产妇与未发生植入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具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比没有剖宫产史的产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发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比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下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的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可能性比未植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植入组产妇切除子宫比例明显比未植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产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尽早地治疗,避免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杨晓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治疗 Ⅰ 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8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踝关节 Ⅰ 型后踝骨折需支撑钢板固定患者48例,通过随访根据AOFA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AOFAS评分,其中优28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93.75%.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 Ⅰ 型后踝骨折显露清晰,支撑钢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杨志寅;王瑞平;薛启明;周永其;于明昌;冯欢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膀胱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单核苷酸多态,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膀胱癌风险的关联.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与AA基因型相比,携带CA、CC基因型的个体患膀胱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突变与个体患膀胱癌的风险显著相关,该位点SNP检测可作为膀胱癌分子标志物.
作者:陈昆;韩前河;单中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12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设观察组)、64例健康体检者(设健康组)临床资料,128例ROU患者按病情不同分两组,观察A组64例(溃疡期),观察B组64例(愈合期),三组均行荧光定量法测定口腔微生物菌群,比较组间口腔微生物菌群及细菌计数.结果:观察A组的革兰氏阴性球菌计数均比观察B组 、健康组少(P<0.05);观察A组 、观察B组的链球菌 、韦荣氏菌计数均比健康组少(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不同病情时期的口腔微生物菌群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应加强维持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性,以提高疗效.
作者:郭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骨骼化与非骨骼化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技术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于术后胸骨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了单中心共321例采取双侧乳内动脉作桥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资料.根据动脉桥血管获取技术的不同,分为骨骼化组与非骨骼化组.结合文献,对潜在的导致术后胸骨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在控制已知可导致感染的单因素后,对两种获取技术是否导致术后胸骨感染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骨骼化组有1例胸骨感染,非骨骼化组有5例胸骨感染.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体重指数过大 、合并2型糖尿病 、合并周围血管病 、女性患者与术后胸骨感染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骨骼化获取动脉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胸骨感染率.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骨骼化技术采取双侧乳内动脉作桥血管,可减少术后胸骨感染的发病率.此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
作者:荆朝辉;荣晓松;李明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乌苯美司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采取相同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用乌苯美司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TNF-α 水平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TNF-α 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可有效调节TNF-α 水平,从而发挥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韩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掌握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情况,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各设区市抽样,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督导检查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总漏报率0.10%与上年比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水平;报告及时率为99.1%,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5%,填写准确率为95.0%,网络电子报告卡与纸质报告卡信息一致率为95.7%,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身份证号填写率为93.3%.结论:我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全国比较还有差距,报告率高于全国,身份证号填写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督导检查和医疗机构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卡身份证号填写率.
作者:黄文龙;祝寒松;谢忠杭;陈光敏;欧剑鸣;陈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抽签随机分为优质组 、常规组,各40例,后组接受临床基础护理,前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优质组护理后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上肢 、下肢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彭燕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其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症状消失和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独活寄生汤加减与中医骨伤手法按摩联合治疗,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良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采用经纵裂入路和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除有效率 、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除有效率高达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4%(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显著,切除有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苏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VE)新生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EV71感染HFMD并发VE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实验组,n=30)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30).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临床症状(皮疹 、发热 、精神萎靡)消退时间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和出院时患儿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与症状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实验组患儿PedsQL TM 4.0各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EV71感染HFMD并发VE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加快其临床症状消退进程,对改善患儿预后生活质量,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与住院满意度等干预效果较好.
作者:郑淑敏;连莲淑;郑月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昏迷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为机械通气患者提供科学的口腔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66例行机械通气的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强化组(强化口腔护理组,n=33)与常规组(常规口腔护理组,n=33),对比两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与VAP发生率.结果:强化组口腔卫生优良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5,P<0.05);强化组VAP发生率为24.24%,低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75,P<0.05).结论:机械通气前强化口腔护理能够显著改善NICU昏迷患者口腔卫生状况,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李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无痛人流术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与观察组(98.11%)比较,对照组麻醉优良率(77.36%)更低(P<0.05);与观察组(11.32%)比较,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9.62%)更高(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儿童川崎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中选取40例,按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0例(常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统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对川崎病治疗 、预后康复以及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儿童川崎病优质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和依从性,还可促进患儿恢复.
作者:康丽卿;许春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及10例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中的p16、Cyclin D1、pR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Cyclin D1、pRb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ers分级为 Ⅲ~Ⅳ 级 、有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 Ⅰ~Ⅱ 级者(P<0.05),Cyclin D1、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 Ⅰ~Ⅱ 级 、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 D1、pRb蛋白呈负相关;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pRb蛋白呈正相关.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进展可能是p16蛋白 、Cyclin D1、pRb蛋白异常表达的结果.故认为可通过对三种指标进行检测来评估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李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肿瘤外科患者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肿瘤外科患者共66例,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将护理前 、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更佳;而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护理后显著高于护理前(P均<0.05).结论:在肿瘤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机械通气治疗为对照组,30例给予INSURE技术治疗为研究组.将两组患儿干预前 、后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院时间 、用氧时间 、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 、住院时间 、用氧时间较对照组均短(P<0.05);颅内出血 、气胸 、肺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费用低,对患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 ,其来自于宫颈神经细胞或宫颈内的多潜能上皮细胞 ,同时能够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和上皮性组织标志物 ,占宫颈恶性肿瘤的比例还不及 5% [1] . 现就笔者遇到的 1 例病例报道如下 .
作者:徐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脑损伤新生儿(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分娩的42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新生儿aEEG监测过程中背景活动 、睡眠-觉醒周期(SWC)、连续性评估以及癫痫样活动(SA)等特点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健康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情况 、SWC周期特点 、连续性以及SA活动存在情况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的临床监护可以有效判断新生儿脑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艺森;张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宝乐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胆红素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5d时观察组胆红素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乐安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确切,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加速患儿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孟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