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春
目的:分析低蛋白血症对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2015年10月-2017年3月经治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伴低蛋白血症患者63例,统计血清降钙素原(PCT)数值.结果:发现在低蛋白血症基础上,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PCT的阳性率为79.4%.结论:血清PCT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伴低蛋白血症的诊断的灵敏度明显低于近年来的已有研究,所以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影响血清降钙素原对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灵敏度.
作者:汪超;郭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降低宫颈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实施化疗相关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降低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郭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乌苯美司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70例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采取相同化疗方案,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用乌苯美司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 、TNF-α 水平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TNF-α 水平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苯美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可有效调节TNF-α 水平,从而发挥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韩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9月本院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经抽签随机分为优质组 、常规组,各40例,后组接受临床基础护理,前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优质组护理后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上肢 、下肢评分均优于常规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彭燕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采取分层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经尿道双极气化术治疗,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单极气化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 、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气化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黄卫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58例,依据是否行院前急救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急救处理,直接由家属或其他人送至急诊科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获得院前急救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救治效果,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治疗结束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救治时间和院内接诊反应时间显著缩短,入急诊时MMSE评分和患者生存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电解质紊乱 、中枢性高热 、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GOS预后评估 Ⅴ 级 、Ⅳ 级发生率明显升高,而 Ⅲ 级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金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药质量管理在中药房中的运用效果,以促进中药房管理水平的提升.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中药房中的中药进行质量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 、后的管理质量.结果: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与运用后的中药质量变质情况,运用后发霉 、生虫 、受潮 、泛油的总发生率(1.5%)比运用前低(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的患者满意度是87.0%,运用后的患者满意度是98.0%,运用后比运用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中药房中的中药进行质量管理,能够明显减少中药质量变质,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并运用.
作者:吴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一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方法: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入组患者均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抢救护理,观察组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护理,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采用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对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急诊到确诊时间 、急诊到介入治疗时间 、急诊到球囊扩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b、cTnI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b、cTnI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生存率 、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采用绿色通道模式护理能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缩短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时间,帮助患者早期确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训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本文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内行血液检验的200例患者(观察组)与10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观察组中有缺铁性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组),各100例,通过血液检测分析各组患者血液中的RDW、MCH、RBC、Hb、RBC/MCV、MCV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CH、MCV、Hb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BC、Hb、RBC/MCV指标要低于地中海贫血,且RDW指标要高于地中海贫血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液检验不仅能够检测出贫血患者,同时也能够帮助鉴别贫血的种类,在贫血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梦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3月 —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四肢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临床采取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72例.将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医治的设为对照组,将行MIPO医治的设为实验组,对比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更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P>0.05).结论:四肢骨折行MIPO医治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并发症少,可被临床推广 、应用.
作者:魏星;李祖高;陈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含银硅烷偶联剂处理纯钛表面形成的抗菌薄膜的抗菌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得含银有机硅烷偶联剂,在纯钛表面制备抗菌层,用薄膜覆盖法研究其抗菌性.结果:抗菌性能:当Ag+浓度达3%以上时抗菌率达90%以上,选取Ag+掺入浓度佳的纯钛试件实验组进行老化处理,检验其抗菌的长效性,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银硅烷偶联剂处理纯钛表面,其抗菌性能明显提高,且经过含银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纯钛具有抗菌长效性.
作者:王友文;高士军;侯玉泽;黄信隆;刘洪芳;程美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常规序列T1 WI、T2 WI检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成像病灶检出率.结果:24h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检出率为93.6%,明显高于24h内MRI常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及早发现脑缺血变化 、脑梗死程度和范围,明显提高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推广.
作者:温玉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MRI-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FHVS)与大脑前循环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大脑前循环梗死患者104例,其中进展性梗死组48例,未进展性梗死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实验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出现FHVS的发生率,研究FHVS出现在前循环梗死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进展性梗死组与稳定性梗死组在年龄 、性别 、高血压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 、糖尿病 、吸烟 、同型半胱氨酸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性梗死组FHVS出现率更高(P<0.05).结论:FLAIR高信号血管征可作为循环梗死可能进展加重的参考征象,需积极血管内干预治疗.
作者:陈科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无痛人流术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实施护理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与观察组(98.11%)比较,对照组麻醉优良率(77.36%)更低(P<0.05);与观察组(11.32%)比较,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9.62%)更高(P<0.05).结论: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作者:肖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100例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妇,分析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及特点.结果:初产妇流产次数 ≥2次以上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发生植入的产妇与未发生植入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具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发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比没有剖宫产史的产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发生胎盘植入的可能性比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下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的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可能性比未植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植入组产妇切除子宫比例明显比未植入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央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产妇需要加强产前检查,尽早地治疗,避免其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杨晓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鞍结节脑膜瘤患者采用经纵裂入路和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额下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切除有效率 、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切除有效率高达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4%(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结论: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显著,切除有效率高,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苏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按摩与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其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症状消失和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独活寄生汤加减与中医骨伤手法按摩联合治疗,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良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关节活动度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关节活动度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源;李军利;毋剑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远红外照射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0min组 、40min组 、60min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规律透析,其余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红外照射治疗,20min组 、40min组 、60min组每次照射时间分别为20min、40min、60min,比较4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AVF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其次为20min组,但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患者hsCRP、IL-8水平明显高于20min组和4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IL-8水平明显高于20min组和4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患者治疗后PT H、FINS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FPG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照射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选择照射40min/次为佳.
作者:高亚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