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浆VEGF、H2S水平的临床研究

顾乔;史丽娟;李道云;徐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硫化氢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硫化氢(H2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Ms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以经手术确诊的120例EM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留取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VEGF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H2 S水平.结果:患者手术后VEGF、H2 S水平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手术后3个月VEGF、H2 S水平均低于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sⅢ、Ⅳ期患者手术前VEGF、H2 S水平均高于EMs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MsⅣ期患者手术前VEGF、H2S水平均高于EMs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复发患者VEGF、H2S水平均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Ms患者手术后血浆VEGF、H2 S水平显著下降,重度EMs患者较轻度EMs患者VEGF、H2 S水平高,复发患者VEGF、H2 S水平明显升高.VEGF、H2 S可用于评价EMs的治疗效果,可作为监测复发的指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产妇中选取114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产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7例),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观察组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率,值得推广.

    作者:魏雅萍;石吉平;谢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行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行喉罩全麻,观察组行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阻滞时间以及麻醉前(T0)、喉罩置入时(T1)、切皮时(T2)、剥离骨膜时(T3)、切口缝合时(T4)、取出喉罩时(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对比术后3h、6h、12h、24h两组疼痛程度,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对比术前、苏醒后15min、45min两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HR、MAP水平较对照组低,HR、MAP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术后3h、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15min、45min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小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远铭;廖建祥;黄天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大学生HIV感染者心理痛苦的研究及护理策略

    目的:深入了解大学生HIV感染者相关心理痛苦的真实体验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和半结构式访谈对18例大学生HIV感染者进行深入研究,运用SPSS21.0软件、现象学分析方法分析资料.结果:在18例大学生HIV感染者中,显著心理痛苦的发生率为83.33%;引起大学生HIV感染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担心疾病的预后、自责、感知歧视、恋爱及婚姻受限.结论:大学生HIV感染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痛苦问题;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大学生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园园;陆春燕;石素洁;苏丽西;刘桂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骨水泥椎体成形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骨水泥椎体成形在脊柱转移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脊柱稳定性改善效果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OD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在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方面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且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脊柱稳定性.

    作者:陈挺霖;黄长智;吴迪;林泉;林久灶;潘凡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比值的变化在高血压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和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高血压组患者依据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44例、中度67例、重度39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FFA水平、血压指标及ApoA/ApoB比值差异.结果:高血压组患者FFA指标、SBP/DBP以及ApoA/ApoB比值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3项指标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血压水平以及ApoA/ApoB比值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董志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南平市2012―2017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2―2017年南平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重点人群碘营养及相关健康状况监测试点方案》《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开展生活饮用水碘含量、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食用盐碘含量、8~10岁儿童及儿童甲状腺肿大情况、孕妇尿碘监测.结果:南平市生活饮用水碘中位数<10μg/L;居民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中位数5.7~6.9g/(人·d);2012―2017年食用盐的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0%以上,盐碘中位数22.63~28.90mg/kg;8~10岁儿童甲肿率介于1.3%~2.9%之间;孕妇尿碘中位数133.2~171.5μg/L.结论:南平市是典型的碘缺乏病病区,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得到落实,碘盐质量稳定,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略高;碘缺乏病病情稳定;8~10岁儿童碘营养略充足;孕妇碘营养略有不足,需要长期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

    作者:黄家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的损伤控制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7月―2018年1月应用损伤控制性骨科技术救治的7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结果:71例患者中成功救治62例,死亡9例,存活率87.32%.62例成功救治者中7例未随访,64例随访者平均随访时间27.7个月.采用Matta标准进行骨盆复位疗效评价优良率为83.10%.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脏器创伤的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ICU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行床旁血液滤过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ICU科收治的90例SAP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缩短SAP患者行床旁血液滤过的治疗时间,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丽平;江宇云;梁阳娣;杨伟青;陈培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及改善心理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紫癜、关节痛和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

    作者:李婷婷;李剑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H型高血压患者检测血清补体C1q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检测血清补体C1 q的临床意义,不同Hcy浓度分组血清补体C1 q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96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117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79例),分别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补体C1q水平;依据Hcy值的差异将H型高血压患者组又分为A、B、C 3组,A组:10μmol/L≤Hcy<15μmol/L,B组:15μmol/L≤Hcy<20μmol/L,C组:Hcy≥20μmol/L,比较不同分组血清补体C1q水平.结果:非H型高血压组补体C1q值水平明显高于H型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6,P<0.05).H型高血压进一步分组,不同Hcy分组的补体C1q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1,P<0.05);对3组数据进行多重比较,A组血清C1q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0.05);A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B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C1 q浓度,可作为判断H型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评价H型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伟;李琳;王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剔除组(n=38),次全切组(n=38),全切组(n=39),分别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性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AMH水平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术后,次全切组、全切组性欲望、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生活满意度、性交痛评分低于剔除组(P<0.01),且全切组低于次全切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性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次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明显,术后性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都君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多病共存患者中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多病共存患者中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n=30)和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护理模式,n=30),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各项内容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多病共存患者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刘云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3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组(O组),每组15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张宫颈时(T2)及术毕苏醒后(T3)不同时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30min(T4)、1h(T5)、2h(T6)的下腹疼痛评分(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T0以及T1时期的MAP、HR与SpO2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2、T3时期MAP数值均低于S组(P<0.05);O组患者在T2时期HR数值低于S组(P<0.05),2组T3时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2时期SpO2数值高于S组(P<0.05),2组T3时期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患者在T4、T5、T6三个不同时期VAS评分均低于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O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需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更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而且术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婵娟;卢欢;林传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责任制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的护理模式中,责任制助产护理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纳入慢性病管理且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试验组),选择未签约的高血压患者120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随访12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形成率、规范用药率、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入组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期间血压波动较小更为平稳(P<0.05);12个月后,试验组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高血压患者规范用药率和1个月内血压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达标率,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莫雪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替格瑞洛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波立维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对其血液流变学与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患者17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波立维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术后4周血流变指标、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变、血小板活化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血流变与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波立维相比,替格瑞洛治疗PCI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变与血小板活化指标,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其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水、继发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了87.5%和57.5%,与对照组的85.0%和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手术切除,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止血效果,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获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远期生存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式.

    作者:林新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例)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5例)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及术后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通气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满意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患者总满意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极高,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范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TCRA术联合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对比分析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联合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试验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TCRA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3mg戊酸雌二醇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10mg戊酸雌二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5.00%,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0.00%、65.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应用TCRA术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及宫腔形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极高.

    作者:杨晓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成分MRI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成分MRI多种参数特征,为影像手段预测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03例入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I扫描,多序列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各特征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强弱.结果:颈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分别占病例组的24.3%、38.8%及36.9%;脂质坏死核心、纤维帽缺损及炎症在三组中的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块炎症在颈动脉轻度狭窄情况下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关联性强(OR=15.784),而斑块脂质坏死核心及斑块纤维帽缺损在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情况下与急性脑卒中发生明显关联(中度狭窄组:斑块脂质坏死核心OR=7.875,纤维帽缺损OR=20.443;重度狭窄组:斑块脂质坏死核心OR=12.332,纤维帽缺损OR=27.684).结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引起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斑块成分特征影响强弱不一致,这些MRI特征指标能够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的发生并及时干预.

    作者:封海慧;范志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