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陶海燕;鄢建军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优化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 自我效能感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和普通CT扫描检查,对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颅底骨折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CT(P<0.05).结论:与普通CT检查相比,在对颅底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志靖;曹维彬;赵学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感.

    作者:陶海燕;鄢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6例,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对比麻醉前及麻醉10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SBP、MA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min时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观察组SB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短,有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患者各8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正常人80例血样作为参照(正常组).分析三组血液检查中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及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在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在RBC、Hb两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对诊断不同的贫血类型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龙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脑血管反应性变化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反应性(CVR)影响.方法:抽选2008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利用TCD的屏气试验(屏气指数,BHI)作为评价CVR指标,比较两组BHI、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左侧、右侧B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稠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LI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脂相关指标,提高LI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很好治疗LI,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皮下埋植缓释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皮下埋植缓释剂是将药物原粉装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棒状胶囊内,可使药物避免了经肝脏代谢产生的首过效应过程,直接通过皮下组织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早广泛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皮下埋植缓释剂是避孕药,近期研究表明,皮下埋植缓释剂的方法还被用于降压药、某些化疗剂、抗生素药物、麻醉剂、多肽和蛋白质制剂(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相关疾病.

    作者:白杨;万新红;罗玉梅;宿宁;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采用MRI诊断的准确性高,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慢性肾脏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住院的164例CKD患者住院期间检测的PTH、骨代谢指标等临床数据,分析PT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在透析患者或非透析患者中,随着PTH水平的升高,总I型胶原氨基酸(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骨钙素(Ost)、碱性磷酸酶(ALP)也随之升高,呈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较血钙、血磷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更好,比较各个骨代谢指标的表达水平在不同PTH水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KD患者中PTH水平与骨代谢关系密切,随着CKD患者PTH分泌水平的升高,骨代谢水平也随之活跃.

    作者:黄兰婷;陈友明;郑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报告结果分析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探讨

    目的:探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报告结果分析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自愿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共1 540例体检报告,包括血压、BMI、血糖、血脂等项目,同时考察了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检出率.结果:1 540例体检报告中,高血压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发病,检出率为47.3%;高血脂的检出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这可能与社区老年人饮食习惯有关;不同 BMI的患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不同,且BMI指数越高,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检出率越高.结论: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检出率较高.

    作者:息裴琪;田凤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戊酸雌二醇在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的应用(附80例报告)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在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难治性不全流产患者,采取人为加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取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3~7d后行清宫术,对照组则直接行清宫术.观察比较两组刮宫情况.结果:试验组难治性不全流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次清宫例数、再次复查B超宫内胎物残留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艾俊敏;杜宏英;王巧玲;李淑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监测评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监测评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检查,将颅内微栓子阳性者纳入本次观察,共计2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溶栓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再次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TCCD检查颅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再次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颅内微栓子数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晓萍;李文娟;李敏;樊佳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稍微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胡健;殷仕宝;叶阿奇;张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109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站针灸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09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观察组降低SAS及SDS评分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联合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通过镇痛及降低血小板聚集,消除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孟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氧化应激的关系分析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7例.给予甲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给予乙组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明显低于乙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病变恶化,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疗效与氧化应激抑制有关.

    作者:陈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91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42肢)和对照组36例(49肢).观察组联合应用腔内激光闭合术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肢溃疡愈合率及术后1年内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肢体溃疡愈合率及术后1年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腔内激光闭合术与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肯定,且手术创伤较少,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松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症神经损伤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神经损伤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AP、RR以及HR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后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症神经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能改善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彭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急救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急救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急救的颅脑创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分析两组静脉注射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3)、完成1min(T4)、完成3min(T5)、完成5min(T6)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4、T5时BI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6时BIS指标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6时BIS指标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颅脑创伤急救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脑电双频指数,镇静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于学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年龄组儿童高血压病因特点及预防干预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高血压的病因特点与预防干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1~6岁组38例、7~12岁组35例以及13~18岁组35例,分析三组病因特点.结果:1~6岁组主要为继发性高血压,而7~12岁组和13~18岁组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高年龄组患儿应该主要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赵爱东;金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合理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原发病、规范抗生素使用方法、维持基础营养供给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则用生理盐水进行替换.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d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PCT)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基本体征的恢复,阻断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更有利于脓毒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范淑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抽取80例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曲美他嗪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各4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在术后12周对比两组心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2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hs-CRP、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后两组的心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行距离、室壁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经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心脏功能,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徐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