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病例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予以交锁髓内钉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外固定架法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疗效、治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法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更为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武;吴巍;杨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采用MRI诊断的准确性高,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神经损伤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AP、RR以及HR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后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症神经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能改善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彭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叶酸、维生素B12定量检测结果,探讨巨幼细胞贫血细胞学形态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空腹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中,中、重度贫血占90.6%;多表现为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减少,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细胞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特点: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以幼巨红细胞为主,粒红巨三系细胞均有巨幼变、核分叶过多,各阶段巨幼红细胞细胞核增大更明显,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发育晚于胞质,成熟红细胞以卵圆形大红细胞为主;叶酸和/或维生素B12降低占96.9%.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巨幼变的典型性和显著性与中重度贫血共存;大细胞性贫血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表现可作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初检标准;骨髓中巨幼细胞生成增多和叶酸、维生素B12测定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依据;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显著的年龄特征,近年来中老年病例明显增多,传统的单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例已明显减少.
作者:秦红群;马顺高;马稚强;杨国顺;何秋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抽取80例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曲美他嗪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各4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在术后12周对比两组心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2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hs-CRP、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后两组的心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行距离、室壁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经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心脏功能,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徐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其中70例出血者(出血组)与60例未出血者(未出血组),并选择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等.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参数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用于诊断肝硬化效果理想,且可有效反映患者肝脏出血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旭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和探讨双纽扣钢板在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及术中技术要点.方法:2010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采用双纽扣钢板治疗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9例,术后随访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9例中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5.6个月.按照Constant和Murley 功能评定标准,所有患者评分平均95.6分(92~100分).结论:双纽扣钢板治疗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解剖学重建作用,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中短期疗效满意,并可避免患者二次取内固定手术的痛苦和费用.
作者:郭颖彬;叶春晓;陈开宇;张细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在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2016年本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426例婴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婴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喉罩麻醉)与对照组(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中心静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麻醉过程中,采用喉罩麻醉的效果显著,能减少气道损伤,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不会给患儿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军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相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进入临床规培的80名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实验组),采用临床培训结合科学考核进行数据分析,与同期本科室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对照组)的培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掌握临床技能效果显著和良好占80%,一般和较差占20%;而对照组显著和良好占70%,一般和较差占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经过正规培训,其学习效果优于同期本科室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训质量.
作者:钟南哲;孔金海;王君成;肖辉;孙正望;肖建如;钱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表柔比星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采用不同给药方法对临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收集入选同时使用表柔比星与多西他赛患者(联合组)32例及先使用表柔比星后使用多西他赛患者(序贯组)45例.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化疗结束后,联合组近期有效率为75.00%,序贯组为8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化疗导致死亡的毒副反应,联合组中白细胞减少、发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1.87%、65.62%、65.62%、68.75%、53.12%、68.75%.序贯组分别为53.33%、48.89%、46.67%、68.89%、51.11%、46.67%.结论:两种给药方法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序贯给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吴柏平;唐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患者各8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正常人80例血样作为参照(正常组).分析三组血液检查中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及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在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在RBC、Hb两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对诊断不同的贫血类型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龙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80例进行观察,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不同,本文中经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均较佳,因而建议在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张志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低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经头颅CT和/或MRI+DW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次日均采其空腹静脉血,对其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于患者入院、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 Index指数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血尿酸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在对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肌酐和病史进行校正后,高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单用多潘立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要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G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NSCLCC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G P化疗方案,观察组39例则联合艾迪注射液,两组均行3个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D3+ T、CD4+ T、CD4+ /CD8+ T水平较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显著(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为主,发生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但观察组总获益率更高(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NSCLC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免疫功能损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方法:将201 年6 月- 2015 年5 月于我院确诊NSCLCC 的79 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 例仅采用GP 化疗方案,观察组39 例则联合艾迪注射液,两组均行3 个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D3+ T 、CD4+ T 、CD4 + /CD8+ T 水平较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显著( 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为主,发生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观察组总获益率更高(P< 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GP 方案治疗NSCLC 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预防摘要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确诊NSCLCC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G P化疗方案,观察组39例则联合艾迪注射液,两组均行3个周期化疗.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D3+ T、CD4+ T、CD4+ /CD8+ T水平较前降低,但观察组降幅显著(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为主,发生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但观察组总获益率更高(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GP方案治疗NSCLC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免疫功能损伤,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文金;郑俊琼;郭宝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综合放松训练对乳腺肿瘤手术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8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4例术后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放松训练,对照组34例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采用抑郁自量表(SDS)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抑郁自量表得分均高出手术当天以及术后得分.实验组手术当天以及术后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乳腺肿瘤手术患者综合放松训练可以减轻其术中及术后抑郁情绪的发生.
作者:李妤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高血压的病因特点与预防干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1~6岁组38例、7~12岁组35例以及13~18岁组35例,分析三组病因特点.结果:1~6岁组主要为继发性高血压,而7~12岁组和13~18岁组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高年龄组患儿应该主要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赵爱东;金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将科研成果引入口腔修复学教学的可行性,为口腔修复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将科研成果引入理论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做科研的过程及体会.(2)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教师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试验转变成切实可行的本科实验.(3)将科研成果引入临床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病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理念和修复效果.结果:广大师生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行对该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结论:将科研成果引入口腔修复学教学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广.
作者:王晓雪;郭长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7例.两组均行TCRP,甲组加用曼月乐.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术前和术后4周子宫内膜厚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24周、48周子宫内膜厚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复发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子宫内膜厚度和复发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董晓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感.
作者:陶海燕;鄢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