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华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现状及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确诊的1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运用PHQ-9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引起抑郁的主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患者中存在抑郁的患者有95例,抑郁率为59.38%,其中重度抑郁患者有12例,占7.50%.抑郁程度与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经济条件相关性小,与社会支持度、病程、感染方式、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症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度,保护患者隐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作者:孟宫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内瘘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患者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情况.结果:观察组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感.
作者:陶海燕;鄢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M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67例.两组均行TCRP,甲组加用曼月乐.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术前和术后4周子宫内膜厚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24周、48周子宫内膜厚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复发率低于乙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子宫内膜厚度和复发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董晓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相关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进入临床规培的80名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实验组),采用临床培训结合科学考核进行数据分析,与同期本科室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对照组)的培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掌握临床技能效果显著和良好占80%,一般和较差占20%;而对照组显著和良好占70%,一般和较差占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经过正规培训,其学习效果优于同期本科室8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训质量.
作者:钟南哲;孔金海;王君成;肖辉;孙正望;肖建如;钱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机械通气治疗重症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神经损伤患者10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AP、RR以及HR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后有效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pH、PaCO2以及PaO2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症神经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并发症,还能改善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彭建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胎儿电子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84例2014年1月 -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胎儿电子监护的产妇,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可疑组.对比观察三组羊水粪染、剖宫产、胎儿窘迫、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本文中,阳性组20例,可疑组47例,阴性组317例.阳性组、可疑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羊水粪染(Ⅱ‐Ⅲ度)率、新生儿评分7分或以下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 .05),阳性组胎儿窘迫率、羊水粪染(Ⅱ‐Ⅲ度)率、新生儿评分7分或以下发生率明显高于可疑组(P<0 .05).结论:使用胎儿电子监护,能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作者:李翠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52例小儿ARDS病例为观察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所选病例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比较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气、血清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为7.69%,对照组为23.08%,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ADRS,有助于患儿血气指标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减少死亡风险.
作者:林益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创伤急救患者麻醉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急救的颅脑创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分析两组静脉注射前(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3)、完成1min(T4)、完成3min(T5)、完成5min(T6)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4、T5时BI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6时BIS指标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T6时BIS指标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颅脑创伤急救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脑电双频指数,镇静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于学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郴州地区 2013-2014 年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了解该地区的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489份,同时采集年龄、时间相匹配的无感染症状对照244份,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偏肺病毒(HMPV)、A型流感病毒(IFV-A)、B型流感病毒(IFV-B)、C型流感病毒(IFV-C)、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肠道病毒(EV)及冠状病毒(HCoV-OC43、HCoV-NL63、HCoV-229E、HCoV-HKU1).结果:489份病例组中有359份(73.41%)至少检测到1种病毒,RSV检出率高,为 27.61%,其次为ADV 9.82%、HRV 9.41%、IFV-A 8.38%、PIV2 7.15%,HMPV 5.32%,HPeV未检出.244份对照中有65份(26.64%)至少检测到1种病毒,PIV2、IFV-B、HKU1、PIV4、HPeV未检出,检出高的为HRV 10.25%,病例组病毒总检出率比对照组检出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HRV 、冠状病毒、HBoV、IFV-C、PIV4、EV病例组与对照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病毒病例组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高.各病毒主要检出年龄与季节都不同,病毒混合感染以RSV合并HRV感染为主.结论:RSV、ADV、IFV-A、IFV-B、HMPV、PIV1~3是郴州地区儿童SARTI的重要病原,以冬春季主要流行,12~35个月儿童易感,而HBoV、IFV-C、PIV4、EV、HRV和冠状病毒可能是重要的无症状潜伏感染病毒.
作者:吴琼;陈礼娟;黄新泉;欧书腾;刘子菁;范楚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石棉肺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吸气末扫描,观察石棉肺患者小气道的改变特点;评价石棉肺小气道改变是否随分期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方法:所有受试者于深吸气末屏住气行全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内径、外径、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和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比的差异.结果:石棉肺组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比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进一步SLD法两两比较发现:石棉肺Ⅰ期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9,P=0.040),Ⅱ期明显大于Ⅰ期(P=0.035,P=0.043),Ⅲ期明显大于Ⅱ期(P=0.043,P=0.046).结论:石棉肺早期出现小气道壁增厚且随分期增长而明显增厚.
作者:梁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造血系细胞特异性蛋白-1(HS1)磷酸化调节方法.方法:收集健康人血小板,使用LPS体外刺激血小板,同时加入CORM-2观察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功能的变化,并同时检测磷酸化HS1(p-HS1)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显示CORM-2对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ORM-2对HS1磷酸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CORM-2与血小板功能以及血小板HS1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有望成为脓毒症治疗的靶点.
作者:赵昌明;许磊;郭东风;施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眼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摔倒、撞伤、坠床、烫伤、感染以及总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眼科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鲁小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达英35单药治疗,实验组接受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受孕率、周期排卵率和排卵周期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内分泌指标结果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接受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有助于其卵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阳秀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普通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的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均给予多层螺旋CT和普通CT扫描检查,对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的颅底骨折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CT(P<0.05).结论:与普通CT检查相比,在对颅底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志靖;曹维彬;赵学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高血压的病因特点与预防干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1~6岁组38例、7~12岁组35例以及13~18岁组35例,分析三组病因特点.结果:1~6岁组主要为继发性高血压,而7~12岁组和13~18岁组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高年龄组患儿应该主要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赵爱东;金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稍微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胡健;殷仕宝;叶阿奇;张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抽取80例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曲美他嗪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各4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在术后12周对比两组心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2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hs-CRP、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后两组的心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行距离、室壁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经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心脏功能,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徐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中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患者各8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正常人80例血样作为参照(正常组).分析三组血液检查中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及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分别与正常组比较,在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海洋性贫血组患者在RBC、Hb两项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测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效果显著,RBC、Hb、RDW、MCH、MVCV、MCV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对诊断不同的贫血类型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龙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患者的疗效及对脑血管反应性(CVR)影响.方法:抽选2008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利用TCD的屏气试验(屏气指数,BHI)作为评价CVR指标,比较两组BHI、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左侧、右侧B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稠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LI患者血液流变及血脂相关指标,提高LI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很好治疗LI,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患儿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108例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儿均给予长时间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54例)患儿则给予短时间多次蓝光治疗,评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测定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差异,评估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梁和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