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崟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孕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心理分析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DS评分与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型肝炎孕妇,在心理分析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吴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抽取80例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曲美他嗪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各4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在术后12周对比两组心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2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hs-CRP、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后两组的心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行距离、室壁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经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心脏功能,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徐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单用多潘立酮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郑要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VHC)患者和健康人群肝功能检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VHC患者60例(观察组)和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静脉血液中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C、Alb、Ch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BA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各生化指标的检测能够全面了解肝脏的受损情况,同时能够准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作者:刘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石棉肺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吸气末扫描,观察石棉肺患者小气道的改变特点;评价石棉肺小气道改变是否随分期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方法:所有受试者于深吸气末屏住气行全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内径、外径、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和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比的差异.结果:石棉肺组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比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进一步SLD法两两比较发现:石棉肺Ⅰ期管壁厚度与支气管外直径比、管壁面积与支气管截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9,P=0.040),Ⅱ期明显大于Ⅰ期(P=0.035,P=0.043),Ⅲ期明显大于Ⅱ期(P=0.043,P=0.046).结论:石棉肺早期出现小气道壁增厚且随分期增长而明显增厚.
作者:梁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皮下埋植缓释剂是将药物原粉装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棒状胶囊内,可使药物避免了经肝脏代谢产生的首过效应过程,直接通过皮下组织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早广泛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皮下埋植缓释剂是避孕药,近期研究表明,皮下埋植缓释剂的方法还被用于降压药、某些化疗剂、抗生素药物、麻醉剂、多肽和蛋白质制剂(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相关疾病.
作者:白杨;万新红;罗玉梅;宿宁;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稍微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吻合口狭窄、颈部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胡健;殷仕宝;叶阿奇;张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经过复检以后出现较大误差的102例临床生化检验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整理,对比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和相应对策.结果:对比发现,检验前发生误差数为86例,占84.3%,在检验过程中发生误差数为12例,占11.8%,而在检验后发生误差数为4例,占3.9%,其中检验前主要影响因素为:送检时间延迟为23例,占26.7%,标本储存过程中行为不规范为22例,占25.6%,标本发生严重的溶血为20例,占23.3%,标本采集方式不恰当为19例,占22.1%.检验中实验室环境、检验仪器、加样是主要影响因素,而检验后的核对和反馈为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检验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都存在着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其中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是在检验前,检验工作人员应按要求正确规范的采集标本,按规定储存标本并及时将标本送检,避免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切实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自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接收的52例小儿ARDS病例为观察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将所选病例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同时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观察两组血气指标变化,比较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气、血清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为7.69%,对照组为23.08%,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ADRS,有助于患儿血气指标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减少死亡风险.
作者:林益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病例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予以交锁髓内钉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外固定架法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疗效、治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法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更为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武;吴巍;杨川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7例.给予甲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给予乙组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明显低于乙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病变恶化,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疗效与氧化应激抑制有关.
作者:陈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均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两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均相对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相应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系统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洪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合理的抗脓毒症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原发病、规范抗生素使用方法、维持基础营养供给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对照组患者则用生理盐水进行替换.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3d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PCT)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基本体征的恢复,阻断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更有利于脓毒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范淑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股骨骨折治疗中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与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在我院治疗的56例股骨骨折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的观察组平均骨骼愈合时间为(1.2±0.8)个月,短于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的(2.3±1.2)个月,观察组的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度、肢体外形变化合格率分别为96.55%、100.00%、93.1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19%、88.89%、85.19%,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股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不但能缩短治愈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患儿的骨折恢复情况,具有较高的手术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来;程兆佳;廖忠林;钱楠;李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低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经头颅CT和/或MRI+DW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次日均采其空腹静脉血,对其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于患者入院、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 Index指数分别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高血尿酸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在对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肌酐和病史进行校正后,高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早孕妇女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术后成功受孕的孕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自制调查量表以调查受试者的心理特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和SAS)评估受试者心理状态.结果:不同年龄、孕周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前SAS评分为(55.6±4.9)分,SDS评分为(56.5±5.2)分;护理后分别为(36.3±4.5)分和(37.7±5.6)分;对比显示,受试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孕妇多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上述不良心理,促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
作者:陈巧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儿童高血压的病因特点与预防干预.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儿为观察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1~6岁组38例、7~12岁组35例以及13~18岁组35例,分析三组病因特点.结果:1~6岁组主要为继发性高血压,而7~12岁组和13~18岁组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结论:高年龄组患儿应该主要预防原发性高血压,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保持良好心态,控制疾病发展.
作者:赵爱东;金淑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80例进行观察,征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分娩,观察组采用自然分娩,观察两组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不同,本文中经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均较佳,因而建议在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张志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讨论胃癌患者中VHL、RAB5A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的研究.方法:搜集本院2013-2015年被确诊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标本组织152例,用免疫组织EliVisionTMplus染色的方法对其中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胃癌标本进行VHL和RAB5A的表达情况探究.结果:VHL、RAB5A在癌旁组织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46%,在胃癌标本中表达率分别为28%和84%,二者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临床分期与VHL和RAB5A的表达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P<0.05),但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瘤径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VHL和RAB5A相互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s值=-0.419,P<0.05).结论:VHL的失活和RAB5A过度表达共同参与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随着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不同或者某些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致胃癌进一步发展.VHL和RAB5A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诠释胃癌在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方面的机制.
作者:焦宇;赵海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大量的研究证实,心肌缺血是一种与代谢有关的疾病.曲美他嗪是通过调节心肌代谢底物,抑制脂肪酸的代谢途径,促进葡萄糖有氧氧化,从而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及心肌缺血,加强心脏功能,具有抗氧化、抗凋亡等多种细胞保护作用,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无负性肌力作用,为目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又一新靶点,并于2016年纳入心衰指南用于心衰合并心绞痛的治疗.本文就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