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措施探讨

吕洪玲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 有创血压监测, 系统护理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均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两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均相对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相应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系统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患儿入院时间先后为标准将108例黄疸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儿均给予长时间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54例)患儿则给予短时间多次蓝光治疗,评估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测定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含量差异,评估上述两种方法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梁和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对性护理管理对婴幼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管控作用

    目的:总结针对性护理管理对婴幼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管控作用.方法:对常规护理的婴幼儿静脉输液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和管理,分析针对性护理和管理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针对性护理管理实施前,发生不良事件13例次,分别是药液外渗8例次、一次穿刺不成功4例次和家长对护士态度不满意1例次;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4例次,分别是药液外渗2例次、一次穿刺不成功2例次.实施前、后总不良事件和药液外渗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和4.00,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管理能有效管控婴幼儿静脉输液期间安全隐患,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郑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将科研成果引入口腔修复学教学的探索

    目的:探讨将科研成果引入口腔修复学教学的可行性,为口腔修复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将科研成果引入理论教学: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做科研的过程及体会.(2)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教师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试验转变成切实可行的本科实验.(3)将科研成果引入临床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病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理念和修复效果.结果:广大师生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同行对该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结论:将科研成果引入口腔修复学教学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推广.

    作者:王晓雪;郭长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抽取80例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曲美他嗪应用情况分为观察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和对照组(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各40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变化,在术后12周对比两组心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2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血清hs-CRP、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手术后两组的心功能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步行距离、室壁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经PCI术治疗的不稳定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心脏功能,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徐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和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叶酸、维生素B12定量检测结果,探讨巨幼细胞贫血细胞学形态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对2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特点及空腹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中,中、重度贫血占90.6%;多表现为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减少,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细胞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特点: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系以幼巨红细胞为主,粒红巨三系细胞均有巨幼变、核分叶过多,各阶段巨幼红细胞细胞核增大更明显,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发育晚于胞质,成熟红细胞以卵圆形大红细胞为主;叶酸和/或维生素B12降低占96.9%.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巨幼变的典型性和显著性与中重度贫血共存;大细胞性贫血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表现可作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初检标准;骨髓中巨幼细胞生成增多和叶酸、维生素B12测定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依据;巨幼细胞性贫血有显著的年龄特征,近年来中老年病例明显增多,传统的单纯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例已明显减少.

    作者:秦红群;马顺高;马稚强;杨国顺;何秋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腹外疝的总称,常见的有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其中腹股沟斜疝为常见(占90%).如今,虽说随着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广泛应用,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确实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可忽视.因此,了解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宝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早孕妇女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术后成功受孕的孕妇92例作为观察对象,自制调查量表以调查受试者的心理特征,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和SAS)评估受试者心理状态.结果:不同年龄、孕周的孕妇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前SAS评分为(55.6±4.9)分,SDS评分为(56.5±5.2)分;护理后分别为(36.3±4.5)分和(37.7±5.6)分;对比显示,受试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孕妇多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上述不良心理,促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

    作者:陈巧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核磁共振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计算CT、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采用MRI诊断的准确性高,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6例,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对比麻醉前及麻醉10min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SBP、MA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min时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观察组SBP、MA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较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短,有助于术后恢复.

    作者:张小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109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站针灸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109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观察组降低SAS及SDS评分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联合口服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通过镇痛及降低血小板聚集,消除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孟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戊酸雌二醇在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的应用(附80例报告)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在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难治性不全流产患者,采取人为加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取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3~7d后行清宫术,对照组则直接行清宫术.观察比较两组刮宫情况.结果:试验组难治性不全流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次清宫例数、再次复查B超宫内胎物残留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不全流产清宫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艾俊敏;杜宏英;王巧玲;李淑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包括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危重患者,他们常出现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及基础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吞咽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影响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代偿,加重脑损害,增加死亡率.本文就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优点、适应证、途径、置管时机、材料选择、给予方式、营养液的选择、鼻胃管更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先晓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及氧化应激的关系分析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7例.给予甲组患者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给予乙组患者依帕司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a明显低于乙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病变恶化,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其疗效与氧化应激抑制有关.

    作者:陈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观察组给予改良深部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及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为5.66%、气道黏膜损伤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6.92%及2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能够通过快速吸痰,解决气道阻塞、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脑缺氧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利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索分析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的系统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脏介入术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均同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两组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均相对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相应评分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实施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中有创血压监测系统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洪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抑郁现状及护理策略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现状及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确诊的160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运用PHQ-9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分析引起抑郁的主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患者中存在抑郁的患者有95例,抑郁率为59.38%,其中重度抑郁患者有12例,占7.50%.抑郁程度与患者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经济条件相关性小,与社会支持度、病程、感染方式、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症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对症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度,保护患者隐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作者:孟宫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达英35单药治疗,实验组接受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受孕率、周期排卵率和排卵周期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和内分泌指标结果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接受达英35配合促排卵法治疗,有助于其卵巢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阳秀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监测评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监测评估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检查,将颅内微栓子阳性者纳入本次观察,共计2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溶栓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及治疗后12个月再次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TCCD检查颅内微栓子数量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再次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2%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可以减少颅内微栓子数量,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晓萍;李文娟;李敏;樊佳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总结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 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9例患者术中均采用了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其中73例成功运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顺利完成了SILC,成功率为92.4%,平均手术时间(47.60±18.37)min,平均出血量(12.10±5.20)ml,平均住院时间(5.10±0.67)d,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患者无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可移动性缝线悬吊法技术,可增加手术操作区的暴露,降低手术难度,同时也减少重复性动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明品;陈春雷;林晖;陈曹瑧;韩卓兴;邓智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LA-B27基因荧光定量方法的确立与多种方法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重新合成Taqman探针,在原当前研究基础上建立新的强直性脊柱炎基因HLA-B27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2例,其他脊柱关节病18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优化各种PCR条件,并对流式细胞仪检测法、SYBR法和Taqman特异性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法等检测方法进行比对,探讨各检测方法性能参数的差异,分析优的检测方案.结果:HLA-B27的标准曲线是循环阈值之间线性关系和起始拷贝数,SYBR法和Taqman特异性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法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Taqman特异性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精度,相对于SYBR法和流式细胞,其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Taqman特异性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法在HLA-B27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面更可靠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