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测量在OSAH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曹小华;程仁红;杨永明

关键词:多导睡眠监测, 上呼吸道, CT, MRI, OSAHS
摘要:目的:研究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测量在OSAH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意识清醒状态情况下,对患者舌后区与软腭后区横截面积和左右径、前后径以及咽壁厚度加以测量并记录.同时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饱和度与暂停呼吸长时间等规律特点加以分析.结果:除软腭后区相反外,观察组上呼吸道左右径前后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上呼吸道咽侧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HI与ESS评分及鼾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QLI评分与SaO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努力呼吸及努力呼吸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在测量OSAH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8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 F-36评分各维度得分及GC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患者中,能使护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贵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染料木黄酮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检测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用MTT观察染料木黄酮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观察染料木黄酮对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染料木黄酮作用后,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具有抑制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

    作者:徐丛荣;魏建威;曾敏玲;林琼花;胡海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测血压,实验室生化检查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周围神经病变检查、肌电图检查,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51%,单因素对照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高血压、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因素.

    作者:田莉;牛小萍;刘耀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不同局部麻醉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局部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纤支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检查前均予以咪达唑仑1mg和芬太尼0.05mg镇静镇痛,然后两组分别采用1%丁卡因行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Ⅰ组)和2%利多卡因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1%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麻醉(Ⅱ组).记录两组纤支镜检查的时间和T0、T1、T2、T3的MAP、HR、SpO2.观察整个检查操作过程中声门开启以及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T2、T3时刻MAP、HR上升明显,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纤支镜显露声门开启情况优于Ⅰ组,操作过程中憋气、呛咳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结论:采用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丁卡因鼻咽喉表面喷雾的麻醉方法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供充分的表面麻醉,且纤支镜显示声门开启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臧蕾蕾;孙珍贵;王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产后康复操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操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按产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授教产后康复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第3天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且对产后康复有信心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运用产后康复操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但增加产妇对产后康复的信心,并且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产妇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作者:邓宝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测量在OSAHS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测量在OSAH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意识清醒状态情况下,对患者舌后区与软腭后区横截面积和左右径、前后径以及咽壁厚度加以测量并记录.同时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低氧饱和度与暂停呼吸长时间等规律特点加以分析.结果:除软腭后区相反外,观察组上呼吸道左右径前后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上呼吸道咽侧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HI与ESS评分及鼾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AQLI评分与SaO2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努力呼吸及努力呼吸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SG结合上气道CT或MRI在测量OSAHS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曹小华;程仁红;杨永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和针刀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髋关节功能和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针灸和针刀治疗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 N F 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中期A N F H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刀组40例连续治疗6个疗程,针灸组40例连续治疗6周,使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Harris评分优于针灸组;治疗6周后针刀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中期ANFH患者采用针刀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无创助产技术对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助产技术在阴道分娩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无创助产技术分娩;另选取1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接生技术分娩,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时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会阴水肿、会阴疼痛程度、产时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与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会阴水肿、产后尿潴留、产时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助产技术降低会阴侧切率与裂伤程度,减少会阴水肿,减少产妇产后会阴疼痛感,应用于阴道分娩中意义重大.

    作者:顾文清;江丽菊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关于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究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风湿血液科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和同期接受检验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通过对骨保护素(OPG)、OP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以及基因组DNA浓度的测定,了解两组患者的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单体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关联性以及基因型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950位点T等位基因和1181位点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ATCC单体型分布频率相对更低,而GGTG单体型的分布频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OP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保护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存在相关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芮红兵;林妹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行ES E治疗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ESE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ESE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并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系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术前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的改善程度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SE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成效显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状态较前减轻,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孙晓庆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中随机选出85例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根据围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d、3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作者:陈宁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口香糖咀嚼.对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初次肠鸣音发生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初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P<0.05);在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腹胀的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梗阻、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等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提供早期口香糖咀嚼治疗,可有效促进其肠道功能改善,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喻丹;巫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改良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目的:分析改良术式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利用改良术式治疗,即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良好率和眼压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对比,在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过程中,采用改良术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柳茜;谭世华;彭胤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抗体测定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应用血小板(PL T)抗体测定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输血3次以内者4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测定两组PLT抗体.统计两组PLT抗体阳性率、PLT计数增高指数及PLT输注无效率.结果:观察组PL T抗体阳性率为17.39%(8/46)高于对照组的2.1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 T抗体阳性患者PLT输注后1h及24h的PLT计数增高指数均低于PLT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抗体阳性患者PL T输注无效率为75.00%(6/8)高于PL T抗体阴性患者的7.89%(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输血超过3次者易出现PL T抗体,PL T抗体测定可判断PL T输注效果,为患者输血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效果,防止出现PL T输注无效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汉华;曾志;赖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文版COMHON压疮评估表在ICU的测评者间信度分析

    目的:检测中文版COMHON(Concious level,Mobility,Haemodynamics,Oxygenation,Nutritio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患者中应用的可信度.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将原量表进行翻译,并结合原量表对子条目的解析,对原量表条目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中文版的量表易于理解和评分.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入住我院IC U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由3名受过训练的护士分别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量表的评价者间信度做出评价.结果:COMHON量表的总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5(95%CI 0.90~0.97),各项目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高于0.6(0.60~0.98).结论:中文版的COMHON量表在我院IC U患者中有良好的信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秀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癌性及结核性胸水经ADA、CEA、GLU检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癌性及结核性胸水患者的经腺苷酸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葡萄糖(GLU)检测诊断结果.方法:按照确诊情况将2016年7-12月我院接诊的63例胸水患者分为癌性胸水组34例和结核性胸水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ADA、CEA、GLU水平,并对ADA、CEA与GLU在鉴别癌性与结核性胸水中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等进行分析.结果:癌性胸水组ADA水平明显低于结核性胸水组,CEA、GLU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胸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单独诊断癌性胸水特异度较低,仅为55.17%;CEA单独诊断癌性胸水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略高于ADA与GLU单独诊断;ADA+CEA+GLU联合诊断癌性胸水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好.结论:ADA、CEA与GLU检测在癌性及结核性胸水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谭慧锋;陈嘉馨;张志海;李映梅;许健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aCAS)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部2015年10月-2017年1月被诊断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22例,通过颈部血管超声将颈动脉粥样斑块分为稳定组、不稳定组,并分别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水平,同时分析NLR与粥样斑块所致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两组比较,稳定组、不稳定组淋巴细胞值分别为(2.19±0.51)×109/L、(1.87±0.56)×109/L,NLR分别为1.44±0.57、2.56±0.7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有序多分类回归分析显示NLR是不稳定粥样斑块所致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48,95%CI:2.367~12.378,P<0.001).结论:NLR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稳定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艺菲;罗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60例干扰素 α-1 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喘息性肺炎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甚至治愈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等症状,缩短临床症状及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且操作简便、无痛,有利于提高患儿依从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西他赛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K 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明确,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作者:段树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760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期间及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统计不同血液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49%,以血小板发生率高,其次为红细胞悬液,后为血浆,其他血液成分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6例输血反应发热占32.6%,过敏占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输血反应高于≥18岁者,有过敏史、输血史高于无过敏史、输血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白细胞滤器使用率为100%,可显著减少血小板与红细胞输注时发生发热反应.结论:血小板、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后易发生输血反应,且过敏反应常见,其影响因素为过敏史、输血史及未成年人,需高度关注此类患者.

    作者:曾晓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