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连红;傅海燕
由于社会法制化对医疗模式产生影响,因住院病历所记载医学知情告知内容的瑕疵,使病历在维权过程中丧失证据力,导致医方在诉讼中涉及侵权责任的案例逐年上升,增加了医疗机构医疗外成本的支出。如何在病历中完整体现告知义务的履行,提升病历证据效力是有效遏制上述形式的手段之一。医护人员通过不同渠道的充分告知和有效确认,将单纯的事前告知改良成医疗、护理活动各环节中连续的告知链条,实现医疗病历从医学文书向法律文书的转变,针对医学告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是提高医学文书证据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李秀萍;谢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及静脉滴注法舒地尔,评价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LVEF和E/A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和E/A值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硕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抽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43)予以奈达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对照组(n=43)予以顺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中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肾脏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腹泻和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两者疗效相似,但奈达铂周疗同步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及肾脏毒性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张兰胜;李彩红;陈方荟;周立建;朱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表现。结果:7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炎25例,乳腺导管扩张9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误诊4例: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2例恶性误诊为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4.7%,其中恶性组为80%,良性组为95.4%。结论:高频彩超已成为乳腺肿块检查的重要手段,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郑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接收并确诊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的患者5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康复锻炼1和6周后,观察组患者肌力≥Ⅲ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 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力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雅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为一种新型脓毒症诊断标志物,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前瞻性纳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价Presepsi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满足SIRS患者,收集患者血清,评价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Presepsin等标志物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91例患者,包括84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与107例脓毒症患者。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Presepsin)、0.85(PCT)、0.76(CRP)。Presepsin与 PCT 两者之间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Presepsin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鉴别价值与对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金腊梅;蒋明勇;韦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及人文关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及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和人文关怀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可以减轻焦虑情绪,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
作者: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肝功能异常患者血尿酸(SUA)水平,探讨SUA水平对T2DM 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住院T2DM患者89例,其中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肝功能正常患者48例,采用酶法检测SUA ,比较两组SUA水平及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率。结果:T2DM 肝功能异常组SUA水平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P<0.01);T2DM 肝功能异常组合并 HUA率明显高于T2DM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1,P<0.01)。结论:SUA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 T2DM 患者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唐四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东兰县麻风病流行规律,更好指导麻风病防治工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5-2014年12月东兰县麻风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共206例,其中多菌型99例,少菌型107例,累计临床治愈157例,愈前死亡41例,愈前失踪1例,外迁4例,复发11例,复发再愈11例,尚有现症病人3例。发病率由高年份1959年的15.27/10万,降到2014年的0.33/10万,下降幅度97.83%。发现率由高年份1958年的10.25/10万,降到2014年的0.67/10万,下降幅度93.46%。患病率由高年份1975年的36.84/10万,降到2014年的1/10万,下降幅度97.28%。结论:随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发现和有效治疗,东兰县麻风病流行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作者:韦昌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患者膝关节以下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影响小。
作者: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体检者血清尿酸(UA)水平及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情况,为该地区 HUA所引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用尿素酶法对2015年5月份在我中心体检的5058例本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尿酸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查出高尿酸1208例,占23.88%。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5岁血尿酸水平与25~34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5岁以上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地区健康人群男性血尿酸水平和HUA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而且<25岁的人群血尿酸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作者:周宜娟;余孙兴;许颢瀚;徐从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且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血压基本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组患者则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的达标率、控制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压、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较各自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降血脂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米志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加快穿孔愈合速度。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5年3月收治外伤性鼓膜穿孔86例,根据鼓膜穿孔的面积大小和伤后就诊时间,分别采取了急诊对合复位鼓膜贴补术、切除穿孔残缘鼓膜贴补术及单纯明胶海绵鼓膜贴补术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急诊对合复位鼓膜贴补术14d愈合率92.1%,气导平均听阀提高(24.00±5.00)dBHL ;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14d愈合率80.7%,气导平均听阀提高(22.00±5.00) dBHL ;单纯明胶海绵鼓膜贴补术14d愈合率86.3%,气导平均听阀提高(20.00±5.00)dBHL。结论: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加快穿孔愈合速度,疗效满意。
作者:杨发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微课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关注。而多年以来医学生物化学受其交叉学科知识点繁多、逻辑联系差、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脱节等学科特点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一直难以有效提高,而微课改变了传统医学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形式,为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作者: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4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6例采用舒利迭治疗方式,实验组260例采用国产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血气分析在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COPD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舒利迭,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痰、气短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薇;梁新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讨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护理,对照组则为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的疗效。方法:通过对胃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对80例脾胃虚寒型病例用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结果:痊愈48例,显效25例,进步3例,无效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黄芪建中汤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效果颇佳。
作者:黄世珍;熊玉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在气管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1例ASA评分Ⅳ级患者采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 HC可视喉镜行气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麻醉前、术中和苏醒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呼吸困难缓解情况、麻醉及手术相关重要并发症、手术和术后苏醒时间等。结果: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下,1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气管支架。MAP在手术中和麻醉苏醒后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HR在麻醉苏醒后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SpO2在术中、麻醉苏醒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中SpO2维持在95%~99%。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医师操作时间为(65.5±10.2)s ,术后苏醒时间(8.8±1.6)min。结论: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用于气管支架植入术安全、简单、可行。
作者:米智华;胡乃琴;王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总有效率均高达100.00%,研究组虽较对照组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但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则高达33.33%(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有利于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董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行PICC管化疗的护理。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37例,均采取PICC管化疗,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 PICC置管化疗,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无导管带出、脱落、堵塞,1例患者静脉炎,1例置管相关感染,1例穿刺点渗血,并发症发生率8.1%,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行PICC管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
作者:吴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