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容;梁丽娟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表现。结果:76例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炎25例,乳腺导管扩张9例,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误诊4例: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2例恶性误诊为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4.7%,其中恶性组为80%,良性组为95.4%。结论:高频彩超已成为乳腺肿块检查的重要手段,并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郑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小切口组与腹腔镜组,每组50例,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于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和小切口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中,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相比,尽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住院费用高,但是其创伤小、恢复快且手术时间短,若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该手术,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纪国;秦亚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4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6例采用舒利迭治疗方式,实验组260例采用国产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血气分析在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肺通气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治疗COPD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舒利迭,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痰、气短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陆薇;梁新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上的降压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轻度高血压和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各时期的SBP和DBP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了我院脑外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在我院进行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受培训对象为我院脑外科护理人员23名。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安全隐患情况。结果:我院经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培训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脑外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防范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情况的发生,进而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王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超声在检测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且经阴道四维超声检测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无盆底功能障碍的正常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四维超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双侧肛提肌厚度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Valsalva 动作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双侧肛提肌厚度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四维超声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利于临床防治。
作者:王丹;李萍;李利琼;胡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急诊科近期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优化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占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使用阿司匹林出现不良反应的49例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3例出现过敏反应,占26.5%;1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36.7%;7例出现瑞氏综合征,占14.3%;8例出现水杨酸反应,占16.3%;3例出现肝损害,占6.1%。结论:阿司匹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使用中一定要保证阿司匹林的用量以及用法正确,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作者:兰志新;林秀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足月孕妇120例,均为ASA Ⅰ~Ⅱ级,头位、单胎有分娩镇痛需求的初产妇,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比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当中的特性。结果:不同浓度下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差异不大。A组总使用量和每小时用药量均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C组孕妇明显有感觉和运动阻滞,产程较长、器械助产率变大。结论:0.125%罗哌卡因混合2μg/m l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对较好,剂量适中,使用之后孕妇基本没有出现运动和感觉阻滞,产妇和新生儿也未受较大影响,适用于分娩镇痛之中。
作者:石达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88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将收集到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进而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获得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TC、FPG相关;中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相关;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升高、高血压病史相关;男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LDL-C和SUA有关,女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SCr和高舒张压有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年轻的收缩压升高者罹患风险越大;空腹血糖高的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高舒张压的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
作者:朱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总有效率均高达100.00%,研究组虽较对照组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但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则高达33.33%(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有利于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董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及人文关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及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和人文关怀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可以减轻焦虑情绪,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满意度。
作者:张玉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为一种新型脓毒症诊断标志物,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前瞻性纳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价Presepsi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满足SIRS患者,收集患者血清,评价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Presepsin等标志物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91例患者,包括84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与107例脓毒症患者。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Presepsin)、0.85(PCT)、0.76(CRP)。Presepsin与 PCT 两者之间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Presepsin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鉴别价值与对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金腊梅;蒋明勇;韦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小儿哮喘缓解期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高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深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产科1例以神经系统抽风为主要表现的产妇的诊断、误诊,终确诊后给予血浆置换与激素治疗[1]。结果:血浆置换与激素治疗效果明显,而输注血小板效果不佳。结论:一定要通过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来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否则易诊断错误,延误治疗。
作者:曲文洁;徐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身心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情绪-攻击模型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受到广泛认可,本文应用此理论,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蒋雨婷;刘鲁蓉;林婧;李文娟;曾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10d后判断其临床疗效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肺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武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与病毒感染组70例,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均进行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6.67%,病毒感染组为72.86%,健康对照组为1.25%,三组婴幼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较高,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率较高,WBC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AD )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综合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总结患者临床特征,并分析综合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安静与认知负载刺激下的各频带脑电信号功率变化比值、MMSE评分、ADL评分、NPI评分及ADAS-cog评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通常均存在发病隐匿、认知功能衰退与人格情感变化等特征,给予综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改善脑电表现,也可显著提高认知功能,强化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王升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东兰县麻风病流行规律,更好指导麻风病防治工作,为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5-2014年12月东兰县麻风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共206例,其中多菌型99例,少菌型107例,累计临床治愈157例,愈前死亡41例,愈前失踪1例,外迁4例,复发11例,复发再愈11例,尚有现症病人3例。发病率由高年份1959年的15.27/10万,降到2014年的0.33/10万,下降幅度97.83%。发现率由高年份1958年的10.25/10万,降到2014年的0.67/10万,下降幅度93.46%。患病率由高年份1975年的36.84/10万,降到2014年的1/10万,下降幅度97.28%。结论:随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发现和有效治疗,东兰县麻风病流行呈持续下降趋势,控制成效显著,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作者:韦昌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