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洁;徐雪莲
目的:Presepsin(可溶性CD14亚型)为一种新型脓毒症诊断标志物,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在国内报道较少,因此,笔者前瞻性纳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价Presepsin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满足SIRS患者,收集患者血清,评价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Presepsin等标志物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91例患者,包括84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与107例脓毒症患者。三种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Presepsin)、0.85(PCT)、0.76(CRP)。Presepsin与 PCT 两者之间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Presepsin展现出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鉴别价值与对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金腊梅;蒋明勇;韦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尾静脉注射小鼠淋巴细胞转移过继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无菌分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尾静脉注射进行转移过继实验,在不同时间点动态观察小鼠转氨酶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0h相比,小鼠在转移过继第12小时后血清转氨酶上升至高(P<0.05);在转移过继第4天,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 能够明显恢复正常,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在转移过继后36h恢复正常。结论:淋巴细胞转移过继实验可对小鼠肝脏造成的一过性损伤,该损伤效应在转移过继后4d可以恢复。
作者:胡静;王洪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心肺疾病患者护理安全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心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心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媛媛;赵松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加深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产科1例以神经系统抽风为主要表现的产妇的诊断、误诊,终确诊后给予血浆置换与激素治疗[1]。结果:血浆置换与激素治疗效果明显,而输注血小板效果不佳。结论:一定要通过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来提高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否则易诊断错误,延误治疗。
作者:曲文洁;徐雪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活动前、后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结果:活动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缺陷率由31.8%降至15.6%。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心血管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徐云;薛宏;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身心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情绪-攻击模型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受到广泛认可,本文应用此理论,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蒋雨婷;刘鲁蓉;林婧;李文娟;曾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在血胆红素比较上,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比治疗前低(P<0.05);在生化指标比较上,患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比较上,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指标均比治疗前低,血红蛋白比治疗前高(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疗效理想,操作简便,值得普及。
作者: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与病毒感染组70例,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均进行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6.67%,病毒感染组为72.86%,健康对照组为1.25%,三组婴幼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较高,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率较高,WBC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各类问题和挑战为目标的新兴心理学学科,其有助于个人培养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特质的人格。经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情绪中正性积极力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作者:刘洪;曹萍;明英姿;成柯;牛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60%达到80%,超过预定值。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开始重视洗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来香;范海静;邵荣峰;邵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88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将收集到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进而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获得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TC、FPG相关;中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相关;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升高、高血压病史相关;男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LDL-C和SUA有关,女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SCr和高舒张压有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年轻的收缩压升高者罹患风险越大;空腹血糖高的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高舒张压的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
作者:朱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再手术的原因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M esser-klinger术式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术后鼻腔药物冲洗,结合术后弱激光术腔照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10例。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再手术适合于鼻腔黏连、堵塞、病变清楚但手术不彻底的患者,围手术期联合药物及弱激光的综合治疗及术后随访可提高手术后疗效,对于术后短期内即发生术腔疤痕粘连、肉芽增生严重及鼻息肉病患者疗效不佳。
作者:张清;赵瑞;张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诊断中应用低剂量CT诊查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初次进行C T诊断时应用常规剂量,C T复查时应用70%、50%低剂量进行诊断检查,对低剂量C T的诊查价值进行观察。结果:三种剂量的诊断图像质量优良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的辐射剂量水平显著少于常规剂量(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腹部扫描诊断过程中应用低剂量CT诊查,不会给图像质量和患者身体带来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郝宝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文选取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组,就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n=50)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Ⅳ、Ⅴ级患者占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有统计学差异( 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居较低水平,血肿清除率居较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改善预后,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范奋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L形腹直肌肌皮瓣对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L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技术的37例乳房疾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总结,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除2例部分皮瓣失活、2例不对称、1例腹部边缘出现坏死外,其余患者均可达到康复水准。结论:L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1组32例和对照2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催产素治疗,其中对照1组联合Foley’s导尿管,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处理。观察三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和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isho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2组( P<0.05),研究组显效率较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97.37%优于对照1组的81.25%,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发动时间、总产程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用于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发分娩,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莉莎;甘海英;林琼;刘丽珍;温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抽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n=43)予以奈达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对照组(n=43)予以顺铂周疗(40mg/m2)+放疗,共4~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中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肾脏毒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腹泻和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奈达铂与顺铂周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两者疗效相似,但奈达铂周疗同步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及肾脏毒性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张兰胜;李彩红;陈方荟;周立建;朱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上的降压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轻度高血压和中度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SBP和DB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治疗后各时期的SBP和DBP对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项目检测干扰的效果。方法:将体检收集到的标本经常规低速离心10min后,分为血清外观澄清、无溶血、无黄胆正常组和血清混浊高脂标本组(甘油三酯>12.0mmol/L ),分离血清用1.5ml微量管分装,再经低温高速离心30min ,弃去乳白色上清液,混匀下清液,分别测定两种离心方法的生化项目,进行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比对。结果:血清外观正常组经低温高速离心前后生化项目部分结果无差异,高脂标本组低温高速离心后,消除乳糜微粒的影响,生化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利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可以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检测项目的干扰。
作者:谢艳艳;余孙兴;尹莲花;陈海燕;方喜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及清开灵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潘渝;施贤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