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闫红燕

关键词:2型糖尿病, 高血压,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与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4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合并T2DM的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分别采用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高血压合并T2DM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T2DM的因素包括:BMI、高血压病程、胆固醇、甘油三酯、甜食、家族史、业余锻炼(P<0.05,OR=5.119)。结论:BMI、高血压病程、胆固醇、甘油三酯、甜食、家族史及业余锻炼为影响T2DM合并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应在实际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防止二者并发情况的发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43例接受腹腔镜经腹膜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签字选择的术式分TAPP组23例和TEP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中转率及未修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43例患者腹腔镜下均成功完成手术,4例未行修补术,TEP组患者中有2例中转TAPP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TAPP组手术时间短于TE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手段。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TAPP和 TEP)疗效相当但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选择术式。

    作者:李学元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术前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70例符合入选择期接受腰椎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40min给予咪达唑仑,再用丙泊酚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疼痛级别和MMSE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小于对照组,且其术后VAS和MMSE评分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能减少麻醉药用量,且不影响术后认知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小玲;徐金秀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6例与干预组36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模式,干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及科室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意外发生率为22.22%,明显高于干预组的5.56%( P<0.0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00%,低于干预组的94.44%( 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7.78%,低于干预组的97.22%( 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患者做好细节护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姜玲;赵媛媛;孙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 )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中血清hs‐CRP和 HCY水平,同时2型糖尿病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量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结果:血清hs‐CRP、HCY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高于对照组,而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较正常白蛋白尿组进一步升高(P均<0.05);hs‐CRP和HCY水平与尿mALB水平分别呈正相关(r=0.627、0.595,P均<0.05)。结论:血清hs‐CRP和 HCY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 )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巧刚;陈黎亚;张巧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10mg口服每晚1次,40例)和观察组(高剂量,20mg口服每晚1次,36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术前升高明显(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均较术后即刻明显下降,且较术前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存在炎症反应的激活,瑞舒伐他汀钙对PCI术后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赵云峰;刘琨;尹德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甘露醇治疗脑震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甘露醇治疗脑震荡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震荡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甘露醇,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IC P恢复正常的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对脑震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文海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桥本脑病: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回顾分析4例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其特点。方法:对4例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有痫性发作(2例)、认知功能障碍(3例)、意识障碍(1例)及精神症状(1例),抗甲状腺抗体滴度升高,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桥本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共同点为抗甲状腺抗体滴度升高,应注意鉴别诊断,早期开始免疫治疗。

    作者:谷芙蓉;秦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足月胎膜早破干预时机及妊娠结局观察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使用缩宫素引产干预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胎膜早破孕妇,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破膜后6h、B组在破膜后12h、C组在破膜后24h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干预,观察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出现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住院日的情况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住院的情况。结果:三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在剖宫产率、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情况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在体重和呼吸窘迫方面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新生儿住院率和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早期及时进行缩宫素引产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付敏;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后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LEEP术的宫颈病变患者326例,其中接受LEEP术后成功妊娠并分娩的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产检及分娩的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早产、宫颈裂伤、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分娩及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未增加产妇流产、早产的风险,且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君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38例,予以保守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塑性小夹板外固定,B组38例,予以手术治疗,采用切开复位“T”型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相比,B组患者的放射学指标和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 A 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考虑到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和实际治疗需求,以此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万先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术后疼痛减轻的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术前观察组SAS评分为(43.56 ± 3.7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2±5.23)分(t=4.153,P<0.001);术前观察组PSQI评分为(6.29±2.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4 ± 4.12)分(t=2.524,P=0.013);术后观察组疼度评定级别为1级以下比例(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48.33%) ,两组患者疼痛级别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32,P=0.008)。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人工流产患者焦虑和睡眠质量状况,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银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宫外孕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确诊为宫外孕的68例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快慢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有诊断及治疗的功能,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宫外孕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尤欢;孙盛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4个自然班122名学生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和实验组(n=63),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 )教学法,实验组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完成后,采用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表及学生访谈评价内科学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内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理静;钱红;李小琳;徐国耀;李玉娴;龙沙;周婷;胡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左室假腱索研究进展

    左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s ,LVFT )为一跨于心室腔的条索结构。其一端附着于室间隔,另一端附着于乳头肌或左室游离壁,不与二尖瓣相连接。随着临床解剖学及电生理学的不断进展,逐渐发现LVFT 可能与多种心电活动异常有关,是导致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和心脏杂音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其解剖学、超声心动图学、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连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舒适化护理对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对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就诊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01);观察组干预后的疼痛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Z=1.09,P=0.035)。结论:舒适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急诊胸痛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降低疼痛状况。

    作者:卜菜英;任春菊;黄春燕;林小菊;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超声路径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切片诊断确诊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患者确诊前仅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确诊前仅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两组超声图像进行比较得出诊断,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外检出的团块、宫外检出的胚芽、宫外原始心管搏动以及宫内假孕囊的检出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较经腹部超声检查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超声声像图所能显示的异位妊娠证据更加直观,具有更多优势,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朝霞;吴才标;周运专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对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的体会与思考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阶段的早期科研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生参与早期科研训练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现有医学本科生的早期科研训练情况进行调研总结,详细阐述了早期科研训练对医学本科生专业教育的一些优势以及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针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和指导意见。

    作者:王立洋;刘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出生时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分析和探讨在孕前及孕期实施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300例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经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护理人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产妇怀孕期间的保健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重等资料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法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孕前保健咨询、孕前BM I、孕前有害物质接触史以及妊娠期营养状况等情况。结论:通过研究孕产妇自身状况以及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各因素,有利于发现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异常的危险因素,促进临床实施孕前及孕期保健以及宣传的推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珍珍;赵晓燕;王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患者88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44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综合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等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含量、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西医综合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24h尿蛋白含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梁文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所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能力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韩秀红;李军;张艳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