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又明;邓广海;周海玲;郑显辉;陈艳红;罗明超
便秘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严重困扰着PD患者.西医认为其与结肠运输延迟、肛门直肠功能障碍、抗PD药物应用等有关,对症治疗为主,短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却不理想.中医学认为PD便秘主要由于气血阴血亏虚,或兼气滞、热结导致大肠传导失职,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结合笔者经验论述帕金森病便秘的症候分型及治疗,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理论方法,为帕金森病便秘的临床论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常学辉;黎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运用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降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八段锦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静点α-硫辛酸.随访3个月,观察2种不同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立强;苗桂珍;崔赵丽;缪娟;杨杰;杜启明;金健;朱学敏;李春桂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拔罐加电针,隔日1次,每周3次,4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埋线疗法与针刺加拔罐疗法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2种治疗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腰围、BMI指数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在提高减肥疗效优于拔罐加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晓玲;杨才德;罗会用;冯庆奎;张逸;胡可慧;任正强;梁瑞歌;安嘉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保定市南市区结肠黑变病(M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MC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我院,针对就诊的确诊结肠黑变病患者78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问卷调查,并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MC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不同性别MC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MC患者中,气虚质、阴虚质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 MC中医体质类型主要由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构成,并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老年MC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
作者:白晓莉;管红玲;田冀虹;牛建海;马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于大一新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时,抽象古奥的中医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学生学习大的挑战.笔者根据本门课程特点,将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课程前后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所有学生都喜欢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同时对于此类学习形式的认可度从35%提升到72%,并有98.44%学生认为与收获相比,在学习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值得的.这为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模式,学习后续中医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中医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作者:朱凌凌;陈慧娟;张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为了让西医院校的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方法,结合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病精髓,在西医院校的课堂上,加入中成药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如何合理选择中成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以感冒为例,按病因病机症状,传统医学将感冒分寒、热、暑湿、气虚,通过教授学生根据证型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便于学生对感冒证型及用药的理解.
作者:叶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通过Mini-CEX对学生进行测评及指导后,认为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Mini-CEX可以增加问诊技能的培养、强化体格检查的培训、明确四诊合参的意义、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双向激发师生学习主动性、完善医德教育、改进《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提升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质量、完善师资力量培育,增强临床教师使命感,今后应在中医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对中医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骨科患者110例,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舒适护理进行,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0.90%,而应用中医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为98.18%.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舒适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的康复进度,为患者顺利康复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针对目前在传统中医复兴和中医药发展时期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笔者郑重提出了加强和关注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的技术及新成果的保护,守住侵入性生物污染等突发事件的中医防线,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同时提出信息安全问题的几点想法,借助中医药远程教育杂志这个平台,与广大中医研究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共同探讨.
作者:王智芳;邹栫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寰枢关节半脱位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由多种因素造成,伴随症状较多,如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等.中医认为,本症属“骨错缝筋出槽”范畴.对中医正骨手法、小针刀、针灸、中药及综合治疗进行了综述.目前,正骨手法仍然是治疗本病的核心,而中医综合治疗应用为广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贾博浩;毛书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医脐疗法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双膝部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组予以双膝部中药离子透入+中药脐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Womac关节炎指数治疗后为(16.0±2.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Womac关节炎指数治疗后为(19.3±3.8);2组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中医药脐疗法治疗老年双膝骨关节炎疗效可靠,奏效迅速,操作方便,依从性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火针钯点蟀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火针速刺散刺畸形关节的伸面,同时结合全身整体辨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钯点焯刺法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作者:马小平;高广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2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28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140)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n=140)则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比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且Ⅳ、Ⅴ级、Ⅵ级患者所占比例远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确切,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备推广意义.
作者:李淑玲;唐霞珠;熊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导致排卵异常、不孕症的常见原因,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不孕证患者各有不同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基于学者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采用温肾方、补肾方、周期治疗方等方法加用西药治疗,体现了中药多靶点、低副作用、适应范围广、减轻西药副作用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作者:唐家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的说课设计为例.以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内科学说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简要阐述对说课的重要性和现存弊端,强调应重视说课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作者:吴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对病情的缓解及稳定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但其毒副作用亦不容小觑.因此近年以中医药为主的长期中医药治疗对SLE发挥出明显优势.本文就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一病,查阅近二十年来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两方面就中医各家论治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近一步指导临床运用.
作者:戴清漪;顾军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微距图像鉴别车前子、茜草饮片与其伪品.方法 通过微距摄像采集车前子、茜草饮片与其伪品特征部位图像.结果 采集到车前子及其伪品与茜草及其伪品的特征微距图片.结论 车前子、茜草饮片与其伪品的微距图像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作者:龚又明;邓广海;周海玲;郑显辉;陈艳红;罗明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培养合格的全面的实用型中医学人才,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是两个关键的环节.围绕中医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从老师的导向作用、中医经典学习、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中药学习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完善本科阶段中医教学培养模式,以全面提升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功培养出从事中医特色临床诊疗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古力沙尔阿·吐尔逊;牛相来;景福权;周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福建中医药大学校园主干道行道树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主干道GPS迹,拍摄植物各期照片,鉴定行道树物种22科38属45种,其中药用植物18科25属29种,中药来源物种6科7属7种.所有物种标记地理信息,形成电子地图,合成物种二维码.
作者:刘小芬;丁志山;徐惠龙;宋兆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文章论述了我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建立省-县-基层三级推广网,根据中医药适宜技术特点展开小班分科推广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结合,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充实教材教具的实践体会.从推广主体和受体、技术项目、政策文件等多个角度,对现阶段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钟兴华;王燕;王琢青;黄恩;黄豪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