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余筱宇;廖凤征;黄红义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顽固性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每2周联合1次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动脉压以及降压药种类情况.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和降压药种类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临床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时,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估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部位异常出血患者施行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入本院行剖宫产术并发生子宫下段部位异常出血的5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以传统止血方式展开处理操作,观察组27例以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对子宫下段异常出血部位实施止血处理.对比两种止血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时间、术后24h内出血量、术中输血病例数、子宫摘除病例数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下段异常出血的产妇实施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戴海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 情况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选择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溃疡组(n=40)和愈合组(n=40),另选取4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荧光定量检测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构成状况及口腔内常见细菌含量状况.结果 :溃疡组患者G-c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其他口腔微生物菌群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愈合组、对照组患者奈瑟氏菌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愈合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在不同病情时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时,需加强对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维持,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潘斌;黄龙;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应用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的150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给予不同比例成分换血术治疗,所选用的血源为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按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7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2:1;观察组8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3:1,观察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胆红素置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换血前后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中重要电解质无差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与AB型血浆3:1比例换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可维持稳定的血清电解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预防贫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胡德飞;罗孝华;邱洪生;钟世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 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接收的338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治疗1周、3周、3个月后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门诊治疗1周后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治疗3周、3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2%)显著优于对照组(7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光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每2周联合1次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动脉压以及降压药种类情况.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和降压药种类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临床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时,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余筱宇;廖凤征;黄红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颌间结扎术牵引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肠内排列术和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肠内排列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肠内排列术,50例)和对照组(肠粘连松解术,3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肠瘘、感染、间断性腹胀、再次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内排列术治疗较肠粘连松解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黄先进;许庆文;徐飞鹏;林琳;黄哲;周才进;朱文劲;王玮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方法处理对冷沉淀纤维蛋白原(F IB) 和 Ⅷ 因子测量值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冷沉淀在检测前用不同方法处理,其纤维蛋白原(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有无差异.方法 :血站新制备摇匀而未经速冻处理的冷沉淀标本20份,每份分为3组,A组(常规法):速冻24h后在37℃恒温水浴箱加热融化后再检测,B组(直接加热法):不进行速冻而是直接在37℃恒温水浴箱加热3min后再检测,C组(未加热法):没有加热直接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处理后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冷沉淀FIB和Ⅷ因子测量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0和3.80,P<0.05).直接加热法和常规法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0.03和0.02,P>0.05),未加热法和常规法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2.51和1.72,P<0.05).结论 :冷沉淀用常规法和直接加热法检测其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未加热法处理的值会明显低于常规法.

    作者:黄翠霞;陈惠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三种术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或微创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效果,优化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3月临床确诊182例(301侧)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分别采用经乳晕切口切除(78例、128侧)、M ammo-tome微创旋切(50例、84侧)、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54例、89侧),对比三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患侧感觉异常发生率、继发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组术后乳房外形良好比例、乳头乳晕对称比例、患者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术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均获得良好美容疗效、患者满意度高,相比之下微创技术并未比经乳晕切口让更多患者获益,经乳晕切口无需更多技术设备支撑、适合基层应用.

    作者:陈达丰;周松;金娥;张雪惠;陈月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上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对上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上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钢丝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上、下颌中切牙角度的恢复情况均比对照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上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医学推广意义.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颅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行颅脑手术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30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但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5例为非感染组.对两组性别、年龄、脑脊液漏、手术时机、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总结造成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感染组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3.33%,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脑脊液漏、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造成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发生脑脊液漏、行有创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及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长的颅脑手术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6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种护理方法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达到预定目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余圣;陈榕钦;陈小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骨科收治的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麻醉诱导后,对照组给予七氟醚1.5%~3%吸入,芬太尼4~6μg/kg及生理盐水0.25μg/(kg·h)维持麻醉;研究组给予七氟醚1.5%~3%吸入,芬太尼4~6μg/kg及小剂量右美托咪定0.25μg/(kg·h)靶控输注,比较麻醉诱导前(T0)、给药第1分钟(T1)、给药第10分钟(T2)、气管插管时(T3)、放置骨水泥时(T4)、拔管时(T5)、拔管5min后(T6)的SBP、DBP、HR、RR及SpO2水平及毕至拔管时间(min)、拔管后的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躁动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T2、T3、T4、T5、T6时刻的SBP及DBP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01);研究组的T2、T3、T4、T5、T6时刻的HR及R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维持可更好地维护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

    作者:简振柱;伍剑华;柯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利多卡因在口腔局部麻醉中发生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39岁 ,因龋齿需行拔牙就诊于我院口腔科门诊.既往体健 ,否认心脏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1周前曾行左侧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治疗龋齿 ,拔出6⊥ ,患者无不适.今来就诊 ,口腔科检查 :∟6龋齿 ,用利多卡因行右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回抽无血 ,注入2% 利多卡因1 .5ml , 5min后患者出现寒战 ,四肢肌肉抽搐 ,胸闷 ,咽部不利等现象 ,当时测血压 110/75mmHg (1mmHg = 0 .133kPa) ,脉搏90次/min.患者神志清楚 ,无呼吸困难等症状 ,平放椅背 ,嘱其精神放松 ,未予处理 ,5min后 ,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宋冠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广基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电子喉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6个月内复发情况和噪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嗓音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6个月内复发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汪志坚;龚志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阿奇霉素与头孢西丁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阿奇霉素与头孢西丁在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本站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西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23/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2/28),对照组为10.71%(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在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木金;陈小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与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评价FIB及Hcy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入选193例在我院住院的NSTE-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13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7例,入院后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分,测定患者FIB及Hcy浓度,并对GRACE评分与FIB及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GRACE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FIB及Hcy水平亦增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FIB及Hcy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与FIB及Hcy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NSTE-ACS患者GRACE评分分值越高,其FIB与Hcy水平也越高,FIB与Hcy的检测对NSTE-ACS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金源;温冬梅;黄显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1357例妊娠期妇女Torch筛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T o rch五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和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到我院行产前筛查的1357例妊娠期妇女.统计分析不同季节、有无不良妊娠史、来自不同地区的妊娠期妇女的Torch感染阳性率.结果 :Torch-IgM阳性以CMV感染率高,为6.26%,TSV-Ⅱ感染率低,为2.21%;春季和冬季的T o rch-Ig M阳性率均高于夏季和秋季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阳性率为21.96%,显著高于城市地区的1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良妊娠史妇女的阳性率为29.12%,显著高于正常育龄期妇女的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 o rch感染普遍,感染率较高.春季和冬季感染率较夏秋季高,农村地区妇女多与禽畜接触,易受到感染,有不良妊娠史的妇女感染几率高于正常育龄期妇女,是重点筛查对象.

    作者:李小丽;李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降钙素原对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对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9月-2016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24例呼吸道感染(RTI)患儿,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痰/咽拭子培养、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RTI患儿中,血培养阳性32例,痰/咽拭子培养阳性100例.血培养阳性组、痰/咽拭子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血清PC T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63、0.39和0.25ng/ml,血培养阳性组PCT显著高于痰/咽拭子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P<0.05),痰/咽拭子阳性组PCT显著高于培养阴性组(P<0.05).血清PCT、CRP和W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544和0.609,PCT的AUC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性能优于CRP和WBC.

    作者:赵林;罗庆;杭永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扑尔敏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 大面积皮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扑尔敏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138例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患儿,数字抽取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康复新液组(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康复新液联合扑尔敏片治疗),每组46例,观察三组皮疹消失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组皮疹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康复新液组对比明显缩短(P<0.05);康复新液组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3d、5d、7d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新液组(P<0.05).结论 :扑尔敏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效果明显,可缩短皮疹消失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明海;刁秀伟;张微;廖红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