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木金;陈小莉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选择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溃疡组(n=40)和愈合组(n=40),另选取4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荧光定量检测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构成状况及口腔内常见细菌含量状况.结果 :溃疡组患者G-c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其他口腔微生物菌群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愈合组、对照组患者奈瑟氏菌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愈合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在不同病情时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时,需加强对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维持,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潘斌;黄龙;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颌间结扎术牵引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颌骨骨折患者实施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的150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给予不同比例成分换血术治疗,所选用的血源为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按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7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2:1;观察组8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3:1,观察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胆红素置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换血前后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中重要电解质无差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与AB型血浆3:1比例换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可维持稳定的血清电解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预防贫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胡德飞;罗孝华;邱洪生;钟世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胞磷胆碱钠(citicoline)对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来收治有视野缺损且眼压控制在2.39kPa以下的青光眼患者158例186眼,胞磷胆碱钠片口服,0.2g/次,3次/d,连续用药1年.分别于用药后1个月、半年及1年检测视野平均敏感度(MS)、平均缺损值(MD)等指标,并和用药前各项指标相比较.并自拟调查表统计患者依从性变化.结果:用药1个月后MS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值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半年及1年后,患者视野MS值明显高于用药前,MD值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晚期治疗组用药后1个月的MS、MD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及1年后的MS、MD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使用胞磷胆碱钠后患者遵医行为率较使用2种以上视神经保护药物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胞磷胆碱钠对青光眼所致视野损害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夏天;刘静;张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颅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提供基础.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行颅脑手术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30例为感染组,选择同期行颅脑手术治疗但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5例为非感染组.对两组性别、年龄、脑脊液漏、手术时机、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总结造成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感染组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3.33%,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脑脊液漏、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造成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发生脑脊液漏、行有创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及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长的颅脑手术患者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
作者: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及术后感染、非溶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感染、非溶血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有助于降低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术后感染、非溶血性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彭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40mg,1次/d)联合依达拉奉,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ADL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54.29%(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使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或微创技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效果,优化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4年3月临床确诊182例(301侧)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分别采用经乳晕切口切除(78例、128侧)、M ammo-tome微创旋切(50例、84侧)、腔镜下皮下腺体切除(54例、89侧),对比三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患侧感觉异常发生率、继发血肿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组术后乳房外形良好比例、乳头乳晕对称比例、患者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术式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均获得良好美容疗效、患者满意度高,相比之下微创技术并未比经乳晕切口让更多患者获益,经乳晕切口无需更多技术设备支撑、适合基层应用.
作者:陈达丰;周松;金娥;张雪惠;陈月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评价FIB及Hcy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入选193例在我院住院的NSTE-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13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57例,入院后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危险评分,测定患者FIB及Hcy浓度,并对GRACE评分与FIB及Hcy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GRACE评分分值的增加,NSTE-ACS患者FIB及Hcy水平亦增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FIB及Hcy水平与U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与FIB及Hcy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NSTE-ACS患者GRACE评分分值越高,其FIB与Hcy水平也越高,FIB与Hcy的检测对NSTE-ACS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金源;温冬梅;黄显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心内科共102例冠心病合并绞痛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1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疗效及治疗依从率.结果 :(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10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2.55%、96.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治疗疗效,对提高护理依从性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丹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46例产后抑郁症状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46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年龄、婚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系统、新生儿体重、生育女孩、妊娠结局、剖宫产、孕期保健服务质量等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年龄(29.34±3.89)岁、大学以上文化占32.61%、孕期保健质量差占26.09%、缺少家庭支持为30.43%,高于对照组的(26.36±3.95)岁、15.22%、10.87%、15.00%(P<0.05),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两组孕产妇经济条件、婚龄、新生儿体重、生育女孩、剖宫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产后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定期孕期产前保健、提供家庭支持、加强高学历孕产妇健康教育、选择合适年龄怀孕等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冷沉淀在检测前用不同方法处理,其纤维蛋白原(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有无差异.方法 :血站新制备摇匀而未经速冻处理的冷沉淀标本20份,每份分为3组,A组(常规法):速冻24h后在37℃恒温水浴箱加热融化后再检测,B组(直接加热法):不进行速冻而是直接在37℃恒温水浴箱加热3min后再检测,C组(未加热法):没有加热直接检测.比较不同方法处理后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结果 :三种不同方法处理后冷沉淀FIB和Ⅷ因子测量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0和3.80,P<0.05).直接加热法和常规法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为0.03和0.02,P>0.05),未加热法和常规法冷沉淀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D值分别2.51和1.72,P<0.05).结论 :冷沉淀用常规法和直接加热法检测其FIB和Ⅷ因子的测量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未加热法处理的值会明显低于常规法.
作者:黄翠霞;陈惠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进入医院诊疗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每2周联合1次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动脉压以及降压药种类情况.结果 :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和降压药种类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患者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18%、70.5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临床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时,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有着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余筱宇;廖凤征;黄红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扑尔敏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138例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患儿,数字抽取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康复新液组(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康复新液联合扑尔敏片治疗),每组46例,观察三组皮疹消失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组皮疹消失时间与对照组、康复新液组对比明显缩短(P<0.05);康复新液组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3d、5d、7d时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新液组(P<0.05).结论 :扑尔敏片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大面积皮疹效果明显,可缩短皮疹消失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明海;刁秀伟;张微;廖红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广基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电子喉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6个月内复发情况和噪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嗓音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6个月内复发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汪志坚;龚志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接收的338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门诊治疗1周、3周、3个月后服药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门诊治疗1周后两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治疗3周、3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22%)显著优于对照组(7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潘光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病例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持续硬膜外组(d组).比较2组剖宫产病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组,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率高于持续硬膜外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起效快,麻醉效果良好,是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严晓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流程优化的方法 ,比较流程改进前、后各环节需要时间,评价流程改进效果.方法:对186例复发性流产(RS A)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从预约、提前核查、准备、集中处理等方面,改进流程,观察对治疗人次及各环节需要时间的影响.结果 :优化流程后患者每次等候抽血、注射时间约减少15min,较流程调整前降低33.3%,护士每患者平均抽血核查时间减少8min、日平均完成抽血及核查时间减少50min,较流程调整前分别降低53.3%、41.7%,年治疗人次增长21.6%,日高治疗人次较前增长125%.结论 :人文关注患者权益,优化主动免疫治疗流程,明显减少患者等候治疗时间,改进护士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等人力增加治疗人次,满足患者治疗需要.
作者:林惠珊;官卫媚;郑煜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 ,男性 ,71岁 ,因腹部不适伴腹泻半年余入院.入院查体 :消瘦 ,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腹平软 ,腹壁静脉无曲张 ,无胃肠型 ,肝脾肋下未及 ,M urphy's征阴性 ,全腹无压痛 ,左下腹压之不适 ,未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约6~7次/min ,双下肢无水肿.直肠指检(膝胸位):未触及肿物 ,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 :轻度贫血 ;胸片示 :双侧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 ;上腹部CT 示 :未见明显异常 ;盆腔CT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部分肠壁增厚 ,未见肿大淋巴结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无异常 ;结肠镜示 :退镜观察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开始出现黏膜隆起 ,表面有坏死物 ,易出血 ,管腔狭窄 ,直肠上部可见一处较深溃疡 ;病理学结果示 :镜检为肠黏膜及坏死物 ,可见散在异形细胞.于我院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直肠上部 ,大小约5cm × 4cm ,侵及浆膜 ,与周围组织粘连 ,末端回肠距回盲部约20cm处与肿瘤粘连并侵犯至肠腔 ,术中证实已与直肠形成内瘘 ,遂行小肠部分切除+直肠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诊示(直肠)恶性淋巴瘤.
作者:王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 PP)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患儿,根据初始给予阿奇霉素静滴5~7d是否有反应分为M PP组和RM PP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寻找RM PP各独立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643例患儿中RM PP组97例,M PP组546例.两组间热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RP、血清铁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FDP、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M PP组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M PP组(χ2=30.290,P<0.01);前者肺部影像学常提示肺部大片高密度均匀实变影(常超过2/3肺叶),常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坏死性肺炎等;支气管镜下RM PP组患儿常有黏膜糜烂、溃疡、管腔内胶冻样坏死物、塑型痰栓等;RM-PP组各系统肺外并发症发病率均高于M PP组(P均<0.05).经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比率为RM PP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47mg/L、263μg/L、506U/L和0.78.RM PP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M PP组.结论:当M PP患儿接受常规大环类酯类抗生素治疗5d以上无效,CRP≥47mg/L,血清铁蛋白≥263μg/L,乳酸脱氢酶≥506U/L,中性粒细胞比例≥0.78,胸部影像学进展,提示为RM PP,应及时予甲泼尼龙抗炎治疗,持续肺不张者予儿科软式支气管镜治疗;并常规予凝血功能检查,如果提示血液高凝应予抗凝治疗.
作者:郑敬阳;张晓红;曾丽娥;张谭;林春燕;陈琼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