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黄龙;周小娟
目的:分析总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 PP)患儿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患儿,根据初始给予阿奇霉素静滴5~7d是否有反应分为M PP组和RM PP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寻找RM PP各独立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643例患儿中RM PP组97例,M PP组546例.两组间热程、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RP、血清铁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FDP、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M PP组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M PP组(χ2=30.290,P<0.01);前者肺部影像学常提示肺部大片高密度均匀实变影(常超过2/3肺叶),常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坏死性肺炎等;支气管镜下RM PP组患儿常有黏膜糜烂、溃疡、管腔内胶冻样坏死物、塑型痰栓等;RM-PP组各系统肺外并发症发病率均高于M PP组(P均<0.05).经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比率为RM PP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47mg/L、263μg/L、506U/L和0.78.RM PP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M PP组.结论:当M PP患儿接受常规大环类酯类抗生素治疗5d以上无效,CRP≥47mg/L,血清铁蛋白≥263μg/L,乳酸脱氢酶≥506U/L,中性粒细胞比例≥0.78,胸部影像学进展,提示为RM PP,应及时予甲泼尼龙抗炎治疗,持续肺不张者予儿科软式支气管镜治疗;并常规予凝血功能检查,如果提示血液高凝应予抗凝治疗.
作者:郑敬阳;张晓红;曾丽娥;张谭;林春燕;陈琼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方法 :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选择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溃疡组(n=40)和愈合组(n=40),另选取4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荧光定量检测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构成状况及口腔内常见细菌含量状况.结果 :溃疡组患者G-c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其他口腔微生物菌群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愈合组、对照组患者奈瑟氏菌计数状况两两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溃疡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愈合组、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愈合组患者链球菌、韦荣氏菌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小(P<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在不同病情时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时,需加强对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维持,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潘斌;黄龙;周小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血量重组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的150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给予不同比例成分换血术治疗,所选用的血源为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按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7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2:1;观察组80例换血时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AB型血浆比例为3:1,观察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胆红素置换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换血前后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中重要电解质无差异,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O型浓缩红细胞与AB型血浆3:1比例换血治疗ABO血型不合溶血,可维持稳定的血清电解质,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效预防贫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胡德飞;罗孝华;邱洪生;钟世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慢性有氧运动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 ukins,IL-6)、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的影响,探讨运动降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并分成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运动组进行下肢踏车训练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NF-α、IL-6和ET-1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本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和血浆ET-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后,高血压运动组患者SBP、DBP、血清TNF-α、IL-6和血浆ET-1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运动后TNF-α、IL-6、ET-1的浓度变化与血压变化高度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运动后TNF-α浓度变化与舒张压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慢性有氧运动能降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ET-1水平有关.
作者:孙秀珍;潘燕霞;林建珍;戴莉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估对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部位异常出血患者施行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入本院行剖宫产术并发生子宫下段部位异常出血的5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以传统止血方式展开处理操作,观察组27例以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对子宫下段异常出血部位实施止血处理.对比两种止血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时间、术后24h内出血量、术中输血病例数、子宫摘除病例数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下段异常出血的产妇实施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能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戴海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反思性教学是对现有中医基础学科教学方式的补充,它不但有利于强化教学过程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思维方式的塑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与中医课程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内在统一性,对指导教学方式的创新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医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现有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也符合大学生群体年龄阶段的思维方式特征.
作者:袁晓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确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远水;熊成英;虞露立;詹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前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为活跃的领域,但临床明显滞后于基础研究,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打破这一局面,在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结合目前肿瘤内科临床教学现状,采用PBL教学模式将转化医学引入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逐步建立肿瘤转化医学知识体系,培养肿瘤内科学转化人才,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双向快速转化,终为广大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王俊斌;郑荣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对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9月-2016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24例呼吸道感染(RTI)患儿,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培养、痰/咽拭子培养、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RTI患儿中,血培养阳性32例,痰/咽拭子培养阳性100例.血培养阳性组、痰/咽拭子培养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血清PC T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63、0.39和0.25ng/ml,血培养阳性组PCT显著高于痰/咽拭子阳性组和培养阴性组(P<0.05),痰/咽拭子阳性组PCT显著高于培养阴性组(P<0.05).血清PCT、CRP和WB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544和0.609,PCT的AUC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性能优于CRP和WBC.
作者:赵林;罗庆;杭永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颈后路手术治疗伴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DLC损伤节段侧块钉棒固定术治疗伴长节段(≥3)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例资料15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15例病例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术前JOA评分3~12分,平均6.8分;术后1年JOA评分4~16分,平均12.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DLC损伤节段侧块钉棒固定术治疗伴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能获得满意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林三军;陈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前、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其中前循环梗死76例(ACI组),后循环梗死33例(PCI组)经M 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通过分析两组梗死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后发现,PCI组糖尿病发病率高于ACI组(P=0.000).ACI组高脂血症发病率高于PCI组(P=0.000).糖尿病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脂血症是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等临床指标后发现,ACI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PCI组(P=0.000),而PCI组空腹血糖水平、随机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ACI组(P均<0.05).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分别为前、后循环梗死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循环梗死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而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是后循环梗死患者较高.
作者:王春芳;臧大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复合妊娠是指在宫内妊娠同时发生异位妊娠 ,是一种病理性妊娠 ,为临床罕见疾病.其自然发生率为1:15000~ 1:30000.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增加 ,复合妊娠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至近年来 ,复合妊娠发生率上升为 1 :(100~500 )[1 ].相关报道显示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种植的部位不同 ,多见为输卵管、卵巢、宫角、宫颈、剖宫产瘢痕部位[1 ] .超声技术的发展进步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有效手段 ,经阴道超声已成为复合妊娠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 2016年3月通过阴道超声成功检测1例复合妊娠 ,报告如下.
作者:焦春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5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同期诊治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值对比,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肾嫌色细胞癌占同期所有类型肾癌的3.8%.肾嫌色细胞癌CT增强皮质期及皮髓质期CT值(Hu)较肾透明细胞癌明显低(P<0.01).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为乏血供肿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术前诊断.
作者:祝晓路;白培明;罗广承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比阿奇霉素与头孢西丁在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本站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西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23/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2/28),对照组为10.71%(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在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木金;陈小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厌食症较常见,表现为患儿在很长时间内食欲不振、见食不贪或者厌恶进食.各年龄段小儿均可患病,多发于1~6岁儿童;夏季暑湿易导致困遏脾气,病情加重.厌食症直接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效果较佳.此文从中医角度对小儿厌食症作出分析,研究中医药治疗方法.
作者:韩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嗓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广基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电子喉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6个月内复发情况和噪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嗓音功能恢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支撑喉镜切除术治疗广基型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6个月内复发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汪志坚;龚志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病例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持续硬膜外组(d组).比较2组剖宫产病例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腰硬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持续硬膜外组,手术期间低血压发生率高于持续硬膜外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起效快,麻醉效果良好,是剖宫产首选的麻醉方法.
作者:严晓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病因构成及相关临床特点,并利用四种评分方法对其严重程度进行早期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5年12月56例S A P,收集所有年龄≥60岁的27例作为老年组,并随机选取同期29例年龄<60岁的病例作为非老年组(对照组),分别观察其病因构成及相关临床特点,根据不同评分标准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结果:老年组病因以胆源性和酒精性为主,而对照组以胆源性和高脂血症性为主.老年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胆总管结石、胆结石的病例多于非老年组;而非老年组合并妊娠、高血脂的病例多于老年组.老年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价 Ⅱ(APACHEⅡ)、Ranson、严重程度床边指数三种评分(BISAP)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CT严重指数评分(CTS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更易发生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但是胰腺局部并发症与非老年组相似.老年组死亡风险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风险高于非老年组,而局部并发症发生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殷静静;郑瑞强;林华;吴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后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RA的32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高频超声检查双侧膝关节,获得相关超声数据,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前膝关节大积液深度、滑膜厚度、血流信息丰富程度等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超声检查获得关节积液量、滑膜厚度及滑膜血流丰富程度方面的数据来评价RA临床治疗的效果,同时超声又有简便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杜中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6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及术后感染、非溶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感染、非溶血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有助于降低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术后感染、非溶血性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彭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