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霞
目的 探讨阴囊纵隔肉膜、包皮皮下筋膜瓣双重覆盖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01-2012-09间行标准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1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10-2015-01间应用阴囊纵隔肉膜、包皮皮下筋膜瓣双重覆盖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213例患儿为观察组.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Ⅰ期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道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阴囊纵隔肉膜、包皮皮下筋膜瓣双重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形成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保证良好的血供,是减少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星;李梁斌;杨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12-2017-12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并放置腹腔引流管的56例老年患者.术后做好管道固定、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及正确记录引流情况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留置腹腔引流管期间,56例患者中发生1例腹壁引流管戳口感染,经更换敷料后痊愈.2例引流不畅,经冲洗及调整体位后恢复通畅引流.未发生引流管非计划拔脱、引流液逆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7 d均按医嘱顺利拔管,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老年患者,切实加强引流管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生长抑制因子2(ING2)早作为肿瘤抑制基因被发现,后来被发现对肿瘤发生有着促进作用.它在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调控、DNA复制调控、核苷酸切除后修复调控、精子形成、肌分化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其中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了ING2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邢富臣;齐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实施双极电凝和缝合创面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84例卵巢良性囊肿患者根据创面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电凝组和缝合组,每组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基础窦卵泡数(AFC)水平.结果 2组术前卵巢功能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L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FSH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E2与AFC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FSH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所升高、E2与AFC的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电凝组发生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率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卵巢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均有一定影响,但缝合法相对影响较小.
作者:孙会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超声刀、血管闭合系统、内镜下切割吻合器,一次性圆型吻合器等医疗器械普及应用,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认同[1].然而,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进展期[2].对于进展期胃癌是否适用于腹腔镜目前存在争议,其焦点集中于手术安全性及淋巴脂肪组织清扫的彻底性.
作者:马廷午;杨西鹏;马荣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6例患者手术进程顺利,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70~11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32 mL,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7~54 h,恢复流食时间47~71 h,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6 h.4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漏,胆漏量20~62 mL/d,均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无腹膜炎表现.通畅引流4~6 d后痊愈.住院时间为6~12 d,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其间复查彩超,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等病例.结论 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实施双镜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术,创伤小、结石取净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安全性高,效果确切.
作者:杜振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F-36和SRSS量表将1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和128例非高血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5个维度方面显著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相关行为水平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总体健康三个领域得分间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应针对性开展疾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谭琳琳;常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以第一节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及皮肤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3-2017-03间许昌市中心医院行以第一节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及皮肤缺损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 a,45例患者皮瓣外观与邻近皮肤相同,手功能恢复较满意,均可从事正常工作.结论 以第一节掌背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及皮肤缺损,皮瓣的血运、感觉、功能、外观良好,修复效果满意.
作者: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例颌骨囊肿实施开窗减压术治疗,缩小囊肿体积后,再根据囊肿情况必要时行 Ⅱ 期手术切除囊肿.结果 32例患者经口内开窗减压治疗后均获随访1~2 a.30例术后6~12个月内囊腔明显变小并逐渐消失完全愈合,周围骨壁均见修复性增厚,颌骨形态完全修复.2例囊肿变化不明显者(角化囊肿)在全麻下行根治性刮除囊性病变,术后严密缝合切口,切口愈合良好.至今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创伤小,可明显缩小囊肿体积或促进囊肿消失,有效改善患者颌骨膨隆畸形,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01-2017-03间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CT及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和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MRI对Ⅰ级、Ⅱ级病变及软组织肿胀、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侵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对0级、Ⅲ级及Ⅳ级病变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比较,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效果较好,易于发现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急性炎性改变.
作者:段惠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对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34±9.19)min,术中出血量为(83.12±11.10)mL.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52±2.24)周.随访期间未发生畸形愈合、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与折断及肩关节撞击症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依据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2.00%(46/50).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给予小切口入路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轻,固定坚强,愈合快,可早期实施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作者:马伟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系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120例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认真实施心理支持、熟练穿刺操作技巧,规范输液流程、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系统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中,116例(96.67%)外周静脉置管一次穿刺留置成功,4例患者二次穿刺留置成功.留管时间为(6.12±0.56)d.留置输液期间仅出现并发症5例(4.17%),分别为脱管1例、皮下液体轻度渗漏1例、堵塞2例、静脉炎1例.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患者均顺利完成预期输液疗程.结论 做好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系统化护理,可提高静脉穿刺及留置成功率,降低输液风险,为提高输液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保证.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05-2017-03间在新密骨科医院接受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联合组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联合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实施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安全性高.
作者:靳红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痊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分别为(2.72±0.74)d和(4.32±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48±1.36)d和(6.02±1.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肠坏死、肠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治疗总有效率高.
作者:白卫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细节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加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肖明;侯毅芳;吴小华;李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出血的原因为: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12例(42.86%),子宫复旧不全7例(25.00%),胎盘、蜕膜残留5例(17.86%),子宫内膜炎和精神因素4例(4.28%).出血多发生在4周以后(78.57%).根据出血原因及时实施控制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纠正贫血、清宫术和子宫切除术等治疗后,28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术中规范操作,积极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早期诊断及合理干预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晏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体会.方法 将5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PPH组行PPH,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PH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环状混合痔,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陈亚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气管插管是气道控制操作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插管效果直接影响到临床急救、危重症治疗和全身麻醉中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成功率[1 - 2].故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是麻醉科规培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夏莉;刘斌;张仲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3-06-2017-06间长葛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分为2组,各29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B超导引下清宫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联合清宫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 β-HCG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可有效降低 β-HCG水平,提高清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曹鹏云;张文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耳后皮肤推进瓣急诊即刻修复创伤性耳廓部分缺损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6-12间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急诊即刻修复手术治疗的48例创伤性耳廓部分缺损患者.均采用耳廓缺损的耳后皮肤做推进瓣,保留耳廓损伤部分的软骨去皮,缝合耳廓断端间的软骨形成支架,用作推进瓣的皮肤部分卷曲进行缝合,形成耳轮结构.结果 本组48例患者经过急诊即刻修复手术后,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随访3~10个月,患者耳廓形态稳定,外形良好,且未发生耳软骨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耳后皮肤推进瓣急诊即刻修复创伤性耳廓部分缺损,能快速恢复受损的耳廓外形,治疗周期短,外形效果满意.
作者:赵国青;赵国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