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珠
目的:对卡巴他赛注射液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得到质量可靠的卡巴他赛注射液。方法:以性状、pH值、含量、有关物质为考察指标,通过加速试验,比较各处方优劣,确定佳处方、配制温度、活性炭用量、灭菌温度及时间和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了卡巴他赛注射液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论:本品处方及工艺稳定、简便、易行。
作者:黄秀端;王芳;林冠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血压及焦虑度。结果:护理后,2组血压均有所降低,但舒适护理组的血压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无焦虑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至重度焦虑及极重度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值,缓解焦虑度。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和放射损伤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选择39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有效率为94.9%,控制率为100%,1年后生存率为71.8%。其中死于局部复发者6例,未控1例,死于远处转移3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不良反应:出现放射性食管炎3例,胃肠道反应2例,骨髓抑制1例,放射性皮炎2例,均为轻度,经对症处理痊愈,未影响正常的治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不良反应较少,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谢群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胶囊在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因口服抗生素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儿童38例,服用经由我院调配的活性乳酸菌制剂,服用前、后观察粪便培养的肠道菌群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38例患儿中痊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患儿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肠杆菌治疗后菌群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具有调节小儿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进而止泻的作用。
作者:吴楚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隐蔽无瘢痕、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它比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微创,在微创外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我院在熟练掌握传统“三孔法、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9例,女23例,年龄27~51岁,病程4个月~6年,其中胆囊结石23例,胆囊息肉样变6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例。病例选择标准:胆囊良性病变,无严重炎症发作、合并症及无腹部手术史。本组病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3~5d后治愈出院。经门诊随访及复查,无并发症发生,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贾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子宫特殊部位不典型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总结异位妊娠误诊教训,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4例症状不典型、子宫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经临床症状、超声、定期监测血HCG等检查确诊为宫内外复合妊娠1例,卵巢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子宫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其中1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病灶逐渐有缩小,血尿 HCG定量逐渐下降,顺利出院;其他3例手术患者均保留了子宫,术后7~8d痊愈出院。结论: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医师对病史及体征采集不全、不重视妇科检查、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对不典型异位妊娠认识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对轻微症状缺乏重视等均是异位妊娠误诊的主要原因。详细询问病史,配合医技检查,密切观察疾病的发展变化,客观综合地分析病情,是降低误诊率、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晶;吴世龙;陈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喉罩在基层医院气道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使用喉罩患者,其中有25例心肺复苏患者和43例择期手术全麻患者,分析患者喉罩的使用方法及观察期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及时建立气道管理后,25例心肺复苏患者均全部复苏成功,且并发症较少。43例手术全麻患者各个期间RR、SpO2、PET CO2、HR和常规气管插管比较无差异。结论:建立气道管理后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麻醉和临床急救中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孔保宗;张庆昌;谢红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tial cystitis ,IC )是指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膀胱区或下腹部、耻骨上疼痛和/或尿频、尿急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许多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被延误,诊断明确后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IC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对IC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田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为新生儿提供舒服的护理,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8月住院的需要输液的新生儿180例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采用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的新生儿疼痛评估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在静脉输液中所致疼痛及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干预组在穿刺前1min至穿刺后5min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及穿刺后5min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作者:方会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90例诊断肺透明膜病1~3级的新生儿行PS联合NCPAP治疗,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6h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吸、心率的变化。结果:85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h 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4.4%。5例治疗无效改用机械通气治疗。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 NCPAP用来治疗 HMD具有效果好、并发症少、无创伤等特点,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邓爱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麻木、无力,站立时浅静脉迂曲,严重时会出现足靴区破溃出血、溃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法[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硬化剂注射、透光直视旋切 TriVex (Transilluminated poweredphlebectomy ,TIPP)、血管腔内射频(Ra-diofrequency ,RF)、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经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Subfascial endoscopicperforator surgery , SEPS )等改良和微创术式,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模式正由传统手术向微创手术过渡。微创技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治疗彻底,复发率低;(2)并发症少;(3)切口数少且切口小、美观;(4)手术时间短;(5)恢复快[2,3]。本文就微创术式与疗效的关系,结合近年的文献,作综述如下。
作者:吴章;林二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孕期补充爱乐维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3月来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240例,其中80例孕妇于孕中期给予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2片/d ,作为高剂量组;80例孕妇于孕中期给予复合维生素片(爱乐维),1片/d ,作为低剂量组;剩下的80例孕妇仅进行正常饮食,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三组产妇新生儿的体长、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剂量组巨大儿的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低体重儿的出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5;三组产妇新生儿体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补充维生素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有着明显影响,合理使用复合维生素片对于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运用“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笔者通过让学生做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参与部分的肾内科临床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全面提高其素质和能力。
作者:蒋红樱;黄旭;白彝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诊治的50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情况等相关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肾镜组患者的术后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钝性结石,均为微创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以得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比后腹腔镜安全性高。
作者:莫庆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肝血管瘤(HCH)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 HCH 的临床表现和X线平片、超声、CT、MRI、动脉造影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HCH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平片检查意义不大,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属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诊断HCH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与检查技术密切相关,“两快一慢”的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HCH的必要检查手段,CT增强特征表现为: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与同层之腹主动脉一致;增强区域呈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5min)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迟1h后病灶又恢复到平扫时之低密度,这就是HCH特有的对比剂“快进慢出”表现,与肝癌的CT 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有CT征象相鉴别。MRI对HCH具有特殊诊断意义,T1弱信号,T2高强度信号,是鉴别肝癌的重要指征。动脉造影是肝血管瘤可靠诊断方法之一,呈现颇有特征的“早出晚归”征。同位素标记红细胞肝扫描对诊断血管瘤有高度特异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 )肝血流-血池显像方法对 HCH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诊断本病的佳方法。结论:HCH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影像学有典型表现者可以诊断,其中超声属首选,次选C T、M RI或同位素标记红细胞扫描,大部分得到确诊,肝血管造影常为术前了解或对诊断不明者作必要的补充。因此,影像学表现对HCH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升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绝经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提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终止。卵巢功能衰退是渐进性的。围绝经期(Peirmenopausal period)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前者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绝经,后者是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毁坏导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1]。近年来由于女性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加大,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人数有所上升,治疗上主要有心理治疗、激素药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但在制订治疗方案上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
作者:韩翠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有好几种,如: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系列新方法,包括B-L y nch缝合术、C ho缝合术、子宫下段平行垂直压迫缝合术;动脉栓塞作为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已获得产科医师的认可;宫腔填塞可用于因宫缩乏力、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通过增加宫腔内压力压迫动静脉及扩张宫腔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而止血,宫腔填塞可暂时止血,等待机体发挥自身的凝血功能;对药物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盆腔静脉结扎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急症子宫切除术应用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子宫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用。
作者:许聪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 U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营养支持、应用脱水降颅压、止血、糖皮质激素、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颅压监测、亚低温治疗及循环支持等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必须早诊断、早治疗,在IC U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柴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导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4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失败患者的病理资料,将完全流产者作为对照组,药流失败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态、子宫位置、慢性盆腔炎史、经期时间、既往分娩史、孕囊直径等方面的差异对妊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904例药物流产中完全流产818例(90.49%),流产失败86例(9.51%)。导致流产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未婚、子宫后倾或后倾后屈位、有慢性盆腔炎史、经期时间长、经产妇、孕囊直径大。结论:导致药物流产失败的影响因素繁多,在进行药物流产时应当先行评估患者的综合情况。
作者:苗阳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评价其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2011级护理专业二年级2个班,分为传统组和教改组,在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分别实施传统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使用Weinstein等人编制的温斯坦(LASSI)量表,在该课程开课之前和结束之后分别进行调查。根据国际常模将被测学生学习策略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数,采用SPSS17.0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学生干预前后运用良好学习策略的比例普遍偏低,百分比等级在75%以上低的为干预前的12.41%、高为干预后的14.27%。传统组对学习策略干预无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化教学对提高ATT、MOT、TMT、CON、INP、SMI、STA7个分量表的得分和学习策略等级的总体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化教学对提高学生良好学习策略和减少不良学习策略的运用有帮助,LASSI量表可用于项目化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君;贺褔香;刘斌;吴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