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刘晓

关键词:中药灌肠, 联合, 西药, 糖尿病肾病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卡托普利和百令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观察患者疗效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的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门诊初诊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组58例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采用统一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对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护理前结核病传染性、结核病政策、结核症状、结核感染途径、结核防治五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对照组结核病传染性、结核病政策、结核症状、结核感染途径、结核防治五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个性化护理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因人施护,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的认知水平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梁银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牙周膜干细胞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工程是以开发促进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再生的治疗手段为目的,利用牙周组织发生的原理来形成或再生功能性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再生的关键是种子细胞,自2004年国外学者首次发现牙周组织发育完成后存在于牙周膜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成体干细胞的特点,能形成牙骨质-牙周膜样复合体,将其命名为牙周膜干细胞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牙周膜干细胞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着重对牙周膜干细胞的基本概念;原代培养方法: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和酶解组织块法及干细胞纯化的方法;牙周膜干细胞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多向分化潜能检测及细胞表型分析等进行了介绍。

    作者:王冠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 ,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 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x ± s)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 ,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1.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滋阴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滋阴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经临床诊断为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组口服滋阴祛斑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色斑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色斑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滋阴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丽英;王燕;冯虎;贾庆宇;韩福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RCP检查技术在婴幼儿胆道病变中的应用

    婴幼儿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 ,BA )指肝外胆管部分或全部发生闭锁[1],是引起婴幼儿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单纯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难以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相鉴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显示胰胆管系统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水成像、无需对比剂、安全无创、无辐射、适应证广以及可以直观显示胆胰系全貌的特点[2]。本文总结36例婴幼儿M RC P影像资料,以探讨婴幼儿M RC P检查中的技术要素。

    作者:温海琴;吕访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院住院患者HIV抗体初筛结果分析

    目的:对住院患者 HIV抗体初筛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提高抗体初筛准确率。方法:选取120例2011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通过ELISA法对患者HIV抗体进行初筛试验,通过金标法对筛查阳性反应标本进行复检,若金标法与ELISA法检测均呈阳性反应,则要将患者标本送至HIV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对120例患者进行H IV抗体检测,有6例为阳性反应,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0.1岁,总检出率为5%,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结论:尽管我院所初筛出的H IV感染者以外地患者居多,然而,通过对本地H IV感染患者的检出,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由于我区新增HIV感染人数的进一步上升,AIDS患者和 HIV感染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院医务人员与住院患者构成威胁,所以控制医院H IV感染任务也呈现逐渐艰巨的情况。

    作者:陈蓉;林嘉腾;刘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按揉贴穴治疗仪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56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1]。临床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充足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药物。笔者对应用WLGY-801型伟力电脑肝病治疗仪,按揉贴穴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华;林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方法:整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超声造影增强强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66例患者共计66枚肿块,其中42枚良性肿块(低增强型14枚,高增强型10枚,等增强型12枚,整体未增强型4枚,其他2枚),24枚恶性肿块(不均匀增强11枚,周边增强型10枚,其他3枚)。结论: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可以为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提供较为可靠依据,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窦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合树脂填料组成对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合树脂抛光后组成成分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三个厂家不同组成成分和工艺配置的8种复合树脂,制作表面统一基线的试样,用Sof-Lex系列抛光,采用表面粗糙度仪(Surftest SJ-401)检测抛光后树脂的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1)同属较大颗粒玻璃填料的复合树脂(AP-X、Quixfil和 TPH3 Spectrum)抛光后表面粗糙度较小粒度和纳米工艺的石英填料复合树脂(Z250、P60、P90和Z350)高;(2)同一厂家的石英混合填料复合树脂与石英纳米树脂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相同;(3)复合树脂在垂直于抛光方向上获得的表面粗糙度要比平行于抛光方向的粗糙度高。各树脂Ra值经One-Way ANOVA分析和配对 t检验,P<0.05。结论:填料的成分和粒度会影响复合树脂抛光后表面的粗糙程度,抛光方向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闫鹏;岳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乳腺癌化疗诱导闭经对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化疗诱导闭经术后的预后效果,深入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及广东省妇幼保健暨广州医学院附属省妇儿医院乳腺中心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130例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4个周期紫杉醇蒽环联合方案进行化疗。术后查阅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跟踪随访、回顾分析预后情况及生存率。结果:130例患者接受化疗,术后有91例患者出现CIA ,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两组患者的DFS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化疗诱导闭经治疗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作用。

    作者:鲁培荣;刘伟锋;黄国威;张安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8例眼底病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48例眼底病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眼底病患者48例(52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显效19眼,占36.5%;有效26眼,占50%;无效7眼,占13.5%。无副作用,治疗后患者出凝血时间缩短,眼底病变减轻,未见新生血管。结论: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变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陶松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论标准化病人在口腔临床前教学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教学及考核方法。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口腔临床前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还未接触临床的口腔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规范化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我国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作者:陆群;杨倩娟;常文悦;刘朝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7例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4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除了术后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治愈率等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和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恢复速度,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研究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进展期远端胃癌行腹腔镜 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4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D2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随访观察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GnR Ha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辅以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行腹腔镜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nRHa。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GnRHa ,可明显降低患者FSH、LH、E2等激素水平,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GnRHa ,可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艳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回顾性总结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35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21例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较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相比,在手术历时、术中及术后恢复等方面更有优势,且差异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清;王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36例患者,对其采用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min ,平均42min ,术中出血30~100ml ,平均70ml。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髋关节功能按 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94.4%。结论:克氏针撬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手术创伤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李斌安;李宁;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52例宫外孕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同时予以甲氨蝶呤肌注50mg ,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米非司酮150mg/d (75mg/次),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头晕呕吐;对照组中11例肝功能异常,2例出现白细胞下降。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较单用甲氨蝶呤优势明显。

    作者:徐笑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腔填塞纱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究宫腔填塞纱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1日-2013年5月1日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出血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填塞纱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无菌纱条一直填紧至宫颈口,留尾部于宫颈口,肌肉注射欣母沛250μg ,观察10min ,剖宫产者方法同上。观察治疗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尿量、治疗后并发症。结果:阴道及宫腔出血量明显减少,24h出血量<500ml者49例,占94.23%,其余3例48h后出血总量<500ml;尿量逐渐恢复者45例,24h尿量达1000ml ,其余患者尿量尚未恢复正常,但生命体征均趋于平稳;治疗后无死亡,随诊观察,无产后感染以及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14d内顺利出院。结论:采用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欣母沛治疗方法可成功止血,对于保留产妇子宫、挽救产妇生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快速、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操作容易,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顺姣;张德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案选择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宜手术方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56例7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所有156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癌,随访1年,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三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需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手术方案。

    作者:何延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