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平;樊芳利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刷牙对复合树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个厂家生产的5种复合树脂制作试样,并即刻抛光,分别在体外模拟刷牙前、后检测表面粗糙度Ra值。结果:(1)抛光即刻和体外模拟刷牙后,大颗粒填料复合树脂(Quixfil)表现为较高的表面粗糙度;(2)钡玻璃填料复合树脂(AP-X ,Quixfil)在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 P<0.05);(3)石英填料复合树脂(P60,P90)和纳米填料复合树脂(Z350)体外模拟刷牙后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1)复合树脂的填料种类、粒度、工艺影响表面粗糙度;(2)石英及纳米工艺填料树脂能够较好的抵抗体外模拟刷牙,表面粗糙度稳定;(3)Silorane基质复合树脂P90表面光滑程度较好,不易受到体外模拟刷牙的影响。
作者:闫鹏;秦宗长;刘志顺;张嘉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及美托洛尔治疗行机械通气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4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强心、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外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胶囊150mg qd ,美托洛尔6.25~50mg (据患者病情酌情给予),对照组给予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38例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36例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平均2d ,对照组平均4d ,治疗组脱机后1例再上机,对照组4例再次上机。治疗组和对照组同期心脏超声结果比较,LVEF、CI两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LVESd、LVEDd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联合ARB及β-受体阻滞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85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42例)和高压氧治疗组(43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改善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对比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睡眠症状改善明显好于药物组,且PSQI评分亦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应用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确切,并相对安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乔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的防治方法及对母婴结局改善的重大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抗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母婴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儿、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DIC、产褥病及严重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钟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4例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6颗患牙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0.5~2年,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观察有无冠桩松动、脱落、折断及牙龈、牙冠的色泽改变。结果:治疗成功63颗,失败3颗,其中纤维桩折断1颗,桩脱落2颗,成功率为95.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折,是前牙桩冠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 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段琳;孟丽华;孟庆峰;张召平;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患儿病原体,探讨蛋白芯片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病原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A RI患儿的血清标本474例,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其中常见病原体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腺病毒(Adenovirus , AD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结果:474例患儿中抗体阳性470例,阳性率99.2%,其中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四组,第一组<1岁,第二组1~3岁,第三组3~6岁,第四组>6岁,各组阳性率分别是86.8%,94.0%,97.0%,96.9%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年龄组不同病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原体中 FLU 阳性率高,其余依次为MP、RSV、ADV。混合感染226例,占47.7%,主要是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结论:蛋白芯片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率高,其中阳性率较高的病原体为FLU、MP和RSV ,混合感染比较普通,各年龄组感染的病原体有差异。
作者:陈文旭;王华妮;郭小艳;江裕;陈溶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100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6.0%(38/50),对照组患者存活率64.0%(3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ALT、AST、TBIL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而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好,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因此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疗效和应用体会。方法:对近几年来分别采用CSEA和EA行高龄TURP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将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人均用药量、术中加药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显著,CSEA组优于EA组。结论:采用CSEA行高龄TURP手术,起效快、镇痛完善、对机体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优于EA。
作者:汤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反应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4月间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8例采用小剂量反应停联合治疗,视为观察组,选取此时间内的实施常规化疗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总体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7%( P<0.05)。结论:小剂量反应停能够有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且其在小剂量时,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添;陆森;陆粤就;龙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U C )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近年患病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由于本病治疗上尚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现代难治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 UC的治疗综述如下。1药物治疗1.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 UC 患者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该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控制炎症,也可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及白介素达到抗炎作用。 SASP一般口服给药,3~4g/d,分3~4次口服,直肠栓剂适用于远端直肠型患者。部分患者口服后可出现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美沙拉嗪是治疗 UC 的新型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1,2]显示美沙拉嗪在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 SASP ,能有效缓解 UC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逐渐取代了 SASP 成为治疗轻中度 UC 的首选药物。但此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且价格昂贵,所以临床依从性比较低。
作者:邵岩;丁怀莹;韩向莉;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产褥期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满意度,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56例产褥期感染者给予支持疗法、切开引流、胎盘胎膜残留处理和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辅以远红外线照射等强化综合性措施,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加以观察,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56例产褥期感染者临床受益率94.64%,总有效率100.00%,治疗前、后临床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能显著促进产妇机体生理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梁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作为一种无辐射、价钱低、操作方便、多切面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房疾病的诊断。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36岁,平均年龄51岁,体检时发现15例,自查时发现12例,乳头溢液者5例。乳头凹陷者2例,皮肤出现橘皮样变者1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辖区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9ZX10004-714)医务人员结核病感染控制调查中的问题对天津市某辖区17家基层医院536名内科医护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536名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的仅占19.6%。在隔离(98.5%)、通风(98.1%)知晓率较好。而在分诊(72.6%)、消毒(53.5%)及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类型(37.5%)的知晓率偏低。不同情况下使用何种类型口罩知晓率均偏低,仅有39.4%的医护人员知道在与疑似或确诊结核患者接触时佩戴N95医用口罩。在消毒(χ2=8.864,P<0.05)、与疑似或确诊肺结核患者接触时选择佩戴口罩的类型(χ2=7.348,P<0.05)及是否佩戴口罩(χ2=11.61,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护士的应答率均高于医生。结论:被调查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有待提高,需不断加强对基层医院内科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
作者:张海燕;董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62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较佳,且患儿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世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生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师生进行职业暴露培训,提高护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结果: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实施,使护生对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优良率达到93.33%,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提高了27%,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下降54.34%。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生职业暴露风险管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徐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光疗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 A组与治疗B组,每组各40例。治疗A组患儿连续光照24h ,治疗B组患儿连续光照5~7h后间歇17~19h ,所有的患儿连续治疗3d ,测定所有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和日均总胆红素下降量以及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观察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是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1d后,治疗A组患儿的日均总胆红素明显比治疗B组患儿下降的快。治疗2d与治疗3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的水平保持同等,差异不显著,但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A组的患儿毒副反应比治疗B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般采用光疗2d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光疗的时间对患儿也有一定的影响,间歇光疗虽然比持续光疗慢,但是整体的效果没有差异,同时间歇光疗的毒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值得医学推广。
作者:黄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择52例进行研究,并将这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继续服用之前服用的药物,观察组患者除继续服用之前药物之外,加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口服,2次/d ,总量为40mg 。保证所有患者连续用药2个月以上,在服药期间,每隔15d来院检测1次收缩压和脉压以及舒张压,每位患者均要检测3次,后的结果取3次检测的平均值。将这52例患者的检测资料完整详细的进行记录,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也要严格记录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脉压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说明,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减小脉压,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应用。
作者:谢文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10例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进行滤过分离,将分离出来的血浆全部清除,并以同等量的新鲜血浆或白蛋白溶液进行置换。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血清TBIL、DBIL、ALT 显著下降,ALB明显升高, PT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无效死亡。结论:早期、必要时重复应用血浆置换可减少各种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是快捷、有效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晓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对变异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对临床路径组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25例进入临床路径患者中117例完成临床路径(93.6%),8例因变异退出临床路径(6.4%),变异因素中以医生因素所致变异发生率高(32.42%)。结论:急性轻症胰腺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变异并不影响临床路径的继续完成,但必须对可控制变异因素进行整改,促进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改进。
作者:陈学平;罗志刚;曹丽玲;程思根;杨姝;张琳英;高燕云;虞弘;冯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