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娜;王晓兰;张闽
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 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 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论:CT 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作者:雷俊杰;冉慕光;温金玉;关秀红;邓树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2月60例骨折需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因需镇痛组)。术后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吗啡消耗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6h、12h、24h、2d的静息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2d、3d活动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实验组吗啡消耗量为(8.67 ± 8.50)mg ,对照组吗啡消耗量为(17.00±14.18)m g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前镇痛在骨折围手术期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案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且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的优点。
作者:谢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4例前牙残根残冠患者66颗患牙进行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随访0.5~2年,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观察有无冠桩松动、脱落、折断及牙龈、牙冠的色泽改变。结果:治疗成功63颗,失败3颗,其中纤维桩折断1颗,桩脱落2颗,成功率为95.5%。结论:玻璃纤维桩核全瓷冠修复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且不易造成根折,是前牙桩冠修复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U C )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情轻重不等,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近年患病率在我国有增加趋势,由于本病治疗上尚缺乏特异性措施,又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现代难治病,其治疗方法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 UC的治疗综述如下。1药物治疗1.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 UC 患者的一线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SASP)、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该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控制炎症,也可能通过抑制脂质氧化酶,减少花生四烯酸及白介素达到抗炎作用。 SASP一般口服给药,3~4g/d,分3~4次口服,直肠栓剂适用于远端直肠型患者。部分患者口服后可出现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皮疹等不良反应。美沙拉嗪是治疗 UC 的新型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1,2]显示美沙拉嗪在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 SASP ,能有效缓解 UC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好,逐渐取代了 SASP 成为治疗轻中度 UC 的首选药物。但此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且价格昂贵,所以临床依从性比较低。
作者:邵岩;丁怀莹;韩向莉;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德国卡片式等复习法在高职护理专业传染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专业8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传染病护理中运用的德国卡片式复习法等教学方法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三种提问复习方法支持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卡片复习法(72.73%)、求助式“1+1”提问法(22.73%)、上课随机提问法(4.55%)。卡片复习法支持率明显高于求助式“1+1”提问法及上课随机提问法(P<0.01)。求助式“1+1”提问法支持率也明显高于上课随机提问法( P<0.01)。结果显示,值得长远推广的支持率分别是卡片复习法(68.18%)、求助式“1+1”提问法(23.86%)和上课随机提问法(7.95%) ,而且它们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卡片式复习法及求助式“1+1”提问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传染病护理课程的学习效率。
作者:裘爱玲;滕育芳;徐梦佳;饶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颅脑M 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来自两个家系的6例已基因确诊为SPG6型HSP患者的颅脑M RI表现,并在正中矢状位层面测量胼胝体的面积及颅内大脑的面积。另选取400例曾在青岛同一台核磁共振成像机上做过颅脑M RI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方法同病变组。分别计算病变组与对照组胼胝体面积、颅内大脑面积、胼脑比值的均值,将二者的均值进行比较。结果:1例颅脑M RI表现未见明显异常,5例HSP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胼胝体变薄、脑萎缩表现,3例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关区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1例年长者右侧顶叶还显示异常高信号。胼脑比值的均值病变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以表现出胼胝体变薄、脑萎缩、双侧半卵圆中心或放射冠区异常高信号的特点。单纯型和复杂型 HSP患者的颅脑M RI可具有相似的特点。
作者:高海玲;贾玲玲;孙美;刘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盆腔炎性疾病致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妊娠率以及妊娠时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疾病所致的不孕症,疗效显著、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宫颈癌,但近年来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早期诊断乳腺癌、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作为一种无辐射、价钱低、操作方便、多切面连续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乳房疾病的诊断。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36岁,平均年龄51岁,体检时发现15例,自查时发现12例,乳头溢液者5例。乳头凹陷者2例,皮肤出现橘皮样变者1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乙肝孕妇剖宫产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68例乙肝孕妇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与研究组1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机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采用剖宫产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有效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掌握相关知识与保健技能,接受并改变健康行为等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超过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乙肝孕妇剖宫产患者对手术、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减轻了患者术前的紧张感和术后的不适感,提高了术后新生儿有效喂养的技巧,促进了术后患者的康复,从而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吴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就不同手术时间下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隐性失血量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其对策。方法:在本院骨科住院患者中选出60例需要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急诊手术组、受伤后3~5d手术组、受伤后7~10d手术组。对手术后每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即理论失血量)予以测量,进而算出每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患者隐性失血量在术后占总失血量的比值。结果: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下,都会出现隐性失血。其中,急诊手术组隐性失血量高,出血量为507ml;而患者受伤后的3~5d手术组,在术后的隐性失血量少,出血量为377ml。结论:隐性失血通常会发生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后,且失血量与患者创伤后的手术时间有一定联系。合理的手术时间是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的保证。
作者:刘永皑;华诚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对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共132例,通过B超对子宫下段瘢痕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再次分娩结果进行记录,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等。结果:B超检测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瘢痕大小对临床分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瘢痕<3mm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与≥3mm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再次分娩孕妇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的检测,有利于全面掌握孕妇的身体特征,从而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作者:王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调查2012年河南省许昌县饮用水水质监测卫生状况,分析饮水安全指数,总结保护水资源使用策略。方法:从许昌县14个乡镇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个乡镇选取10户居民进行饮用水采样,总共140份设为A组。同时从许昌县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采样140份设为B组。对其进行水质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感官(温度、色度、气味)、化学(p H、硬度、铁、氯离子等)、微生物(细菌)、毒理学(铅、砷、硝酸盐)等指标,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感官合格率均达到(98.64±1.32)%,化学、毒理学检测合格率为(92.78 ± 2.35)%,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89.48 ± 2.15)%。B组感官合格率均达到(97.53±1.29)%,化学、毒理学检测合格率为(88.45±2.74)%,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仅为(37.16±13.98)%,两组间比较,其微生物合格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作参考指标,许昌县14个乡镇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未消毒前的水样微生物指标超出标准范围,表明消毒对于清除微生物有明显作用。考虑到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各乡镇仍需要建立一系列保护措施,以保障供水即时和用水安全。
作者:陈晓玲;武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社会对现代医学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也必须掌握扎实的西医理论基础,但是目前西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学生中的开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本文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临床见习以及严格考核制度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张竞之;刘彬;刘慰华;谭永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SBI),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指无任何脑卒中病史和体征而由影像学或尸解发现的脑梗死,或在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无关的部位出现的脑梗死。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头颅影像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性脑梗死被发现和重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SBI患者伴有某些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并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1]。本文针对无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神经心理评估量表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高春岭;谭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及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各34例,分别予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1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分别记录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总有效率为94.12%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8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治愈率为70.59%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组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腰腹痛消失时间、带下异常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阴道分泌物正常时间均快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结论:中药灌肠汤联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组,不良反应少。
作者:邱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为了解青田县城东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为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依据,2013年12月份对青田县城东社区糖尿病患病情况进行基线调查。
作者:邹伟军;赖碎丽;周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 )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 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 ,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段琳;孟丽华;孟庆峰;张召平;纪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老年长期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13年1月以来在我院长期住院的(住院时间≥3个月)10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评,对有负性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前、后给予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期住院(住院时间≥3个月)的102例患者中81例有一种或几种情绪问题,约占总人数79%。对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生命质量(WHOQOL-BREF)测定显示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沈丽英;赵惠娣;吴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对变异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对临床路径组的变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25例进入临床路径患者中117例完成临床路径(93.6%),8例因变异退出临床路径(6.4%),变异因素中以医生因素所致变异发生率高(32.42%)。结论:急性轻症胰腺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变异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变异并不影响临床路径的继续完成,但必须对可控制变异因素进行整改,促进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和改进。
作者:陈学平;罗志刚;曹丽玲;程思根;杨姝;张琳英;高燕云;虞弘;冯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的光疗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 A组与治疗B组,每组各40例。治疗A组患儿连续光照24h ,治疗B组患儿连续光照5~7h后间歇17~19h ,所有的患儿连续治疗3d ,测定所有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和日均总胆红素下降量以及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观察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是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1d后,治疗A组患儿的日均总胆红素明显比治疗B组患儿下降的快。治疗2d与治疗3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的水平保持同等,差异不显著,但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A组的患儿毒副反应比治疗B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般采用光疗2d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光疗的时间对患儿也有一定的影响,间歇光疗虽然比持续光疗慢,但是整体的效果没有差异,同时间歇光疗的毒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值得医学推广。
作者:黄迎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